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村民挖出驚世文物,猜是諸葛亮的佩劍!《徐州寶藏》揭秘了……

村民挖出驚世文物,猜是諸葛亮的佩劍!《徐州寶藏》揭秘了……

原標題:村民挖出驚世文物,猜是諸葛亮的佩劍!《徐州寶藏》揭秘了……




讓文物活起來,


讓國寶會說話!

——《徐州寶藏》


01


劍,素有 「百兵之君」的美稱。在中國古代,劍不僅是防身武器,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古代怎麼判別一個的人身份,看他的佩劍就知道了。



在徐州博物館,有一把鋼劍名叫「五十湅(通「煉」)這把劍全長109厘米,最薄只有3毫米。


因為身上刻有金色的「蜀」字,最初發現它的村民,認為它是諸葛亮的佩劍。



考古專家從劍身上的銘文,找到了它的前世證明:為東漢劉炟年間,一位叫王愔的成都工匠鍛造的,售價1500五銖錢。


西漢中期米價大約百錢一石,一石合120漢斤,1漢斤約合現在400克,這樣一石米大約48公斤,現在米價以1斤3元來計算,一石需要近300元,1500五銖錢大約相當於現在4500元人民幣。


據考古人員講述,「五十湅」鋼劍出土時,雖經過近2000年,依然鋒利無比,輕輕一划,刃鋒力透十餘層厚紙。



02


這把劍為什麼叫「五十湅」?在徐州博物館成千上萬件藏品中,為什麼「五十湅」鋼劍能入圍鎮館之寶?


這不得不提到「炒鋼」技術。


「炒鋼」技術,是鍊鋼史上的一次革命,是迄今世界上年代最早的冶金技術,我國在西漢早期就已發明和廣泛應用。因為在冶煉中要不斷地攪拌,好像炒菜一樣,所以稱為「炒鋼」。



炒鋼還需反覆加熱鍛打,排除鋼中夾雜物,使其成分趨於均勻,組織趨於緻密,改善鋼的性能。古代工匠把「精鐵」加熱鍛打,鍛打一遍,稱量一次,減輕一些,直到斤兩不減,即成百鍊鋼,成語「百鍊成鋼」就出自這裡。


這把鋼劍經歷了至少五十次的鍛打,所以叫「五十湅」。


03

「五十湅」的價值,不僅僅是國家一級文物,而是改變了中國以銅鑄劍的歷史,這也是它成為鎮館之寶的原因。



04


在中國古代,佩劍與加冠類似,逐漸成為貴族成人禮的儀式之一,《史記》中,秦王成人時就有「帶劍」的記載。


春秋戰國時期習劍、斗劍、佩劍之風非常盛行,已經到了愛劍如痴的地步,據說,曹操就收藏了5把「百湅利器」;孫權有3把寶刀,其中有一把就叫「百湅」;劉備令人造了寶刀5000把,上面刻有「七十二湅」。


在中國古代,劍已形成了一種文化,具有承載風習和精神文化的功能。季札掛劍的典故流傳至今,成為君子誠信的楷模。


故事發生在春秋時代,吳國公子季札出使魯國。途經徐國,就是我們徐州。徐君喜愛季札的佩劍,有心索取,卻難於啟齒。季札明白徐君的心意,決定把劍贈送給他,但因佩劍出使是一種禮儀,只好待其歸來,才能了此心愿。不幸,返回時徐君已死。季札為兌現內心的許諾,便將寶劍掛在徐君墓前的樹上走了。


直到今天,在風景秀麗的徐州雲龍湖畔,有一座「掛劍台」,依然在傳頌著季子掛劍的故事。


05


「五十湅」在一次又一次的鍛打中浴火重生,修成鋼劍的正果。在歷經人世間的血雨腥風後,隨功成名就的主人遁入泥土。1900年過去了,它再次出現,靜靜地訴說著曾經的功勛與不羈。


巧奪天工的文物瑰寶,


講述背後的故事和記憶。


——《徐州寶藏》


徐州廣播和徐州博物館聯袂打造文博探索類節目《徐州寶藏》


徐州廣播FM93、FM103.3、FM91.6、FM105 周六周日播出



采編播制:張強|本期編輯:智慧


『 合作媒體 』



轉發之後你會發現,你比以前更有文化了!


「 特別鳴謝 」


徐州博物館


最新天氣提醒


今天下午陰有陣雨,夜裡到明天陰到多雲,偏東風3到4級,氣溫15℃到27℃。相對濕度60-9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徐州交廣 的精彩文章:

TAG:徐州交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