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紐約州探訪那些已成廢墟的百年歌劇院丨VICE
原標題:我在紐約州探訪那些已成廢墟的百年歌劇院丨VICE
潘然
▼
如果有人問我去紐約最應該做的事兒是什麼,我的答案一定是:看劇。從2013年的第一場《歌劇魅影》起,我便愛上了這個雖然危險喧囂,但精神文化卻豐富過北美總和的城市。
自1716年全美第一座劇院建成至今,已過去三百餘年。這三百年間,歌劇話劇的繁榮衰落、電影年代的伊始,促使修建了橫跨北美洲、總數超過四萬座的影院和劇院。除了設備現代化、建築風格統一的電影院線,美國劇院的另一個分支便是建築富麗堂皇、內部裝修極盡奢華的歌劇院和戲劇院。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歌劇院和戲劇院在數量上迎來了一次爆發。但這些耗資巨大修建的戲劇院,由於後期維護費用居高不下,加上技術更新緩慢,終究敵不過大眾娛樂的時代更替,逐漸走向衰落。
同時走向衰落的還有汽車影院和一些獨立運作的小影院,截至2017年,全美關閉的劇院超過26000座,其中一半以上已經拆除,而重新修復、再次投入使用的,卻僅有不足500座。
2016年聖誕節,我獨自南下,開始了第一次純探險的公路旅行。橫跨紐約州時,我遇上了自己的第一座歌劇院。修建於1910年,耗資30萬美金(相當於今日約500萬美金)的這座猶太風格的歌劇院,於開業整100年後關閉。
這間劇院上下共四層,劇院內部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和眾多其它密封良好的廢墟一樣,寂靜到耳鳴。當地居民為修復這間歌劇院組織了一個募捐機構,雖然捐款遲遲不能達標,但志願者的持之以恆讓這間劇院在廢棄後很長一段時間都保持了完好的狀態。
時隔8個月,當我重返此處,穹頂附近的天花板已經開始逐漸剝落,天光順著幾個小洞一絲絲漏了進來。金黃色的幕布,也已令人心疼地出現了塗鴉。幸好,2017年底這間劇院的第一階段修復資金已經到位,修復工程正式開始。其中,一樓的椅子已經全被拆掉,目前正在拍賣。修復完成後大概會和剛建好時差不多,滿員800人觀劇。消息傳來時,我和幾個曾經造訪此處的朋友都歡欣鼓舞,畢竟不是每個廢墟都有重生的機會。
紐約城及周邊充斥著廢棄的各類劇院,以帕拉蒙為名的連鎖劇院就有四個,建於上世紀30至40年代,廢棄於開業二三十年後。雖然地點各異建築樣式不同,但大部分均為裝飾風格藝術。和紐約城附近的其它劇院一樣,這座帕拉蒙旗下的劇院也在廢棄之後重新啟用:先是在60年代耗資十幾萬美金重新裝修成電影院,然而開業不足十年之後再次廢棄。那十幾萬美金的投資算是打了水漂。
這座劇院和另外一座廢棄劇院比肩,一個劇院有樓梯通向另外一個劇院,這種雙劇院結構設計不僅在當時,直到現在也非常罕見。二樓除了光線略暗,大部分座位仍處於較為完好的狀態。改版之後的膠片放映室也相對完整,許許多多沒有來得及搬走的菲林仍成卷地堆放在角落裡,刷成明亮藍色的牆皮雖然正在剝落,卻仍舊美麗。
站在二樓向下望,舞台的白色幕布一條條垂落下來,和我兩年前看到的並無二致。而那個有光的側影,也仍如兩年前一般靜靜地屹立在光柱之中。似乎在廢棄後,時間首先快進到了一個人類消失後的世界,接著被按下了暫停鍵,永久地停留在了某一天。
和它相連的另一座在民間被戲稱為 「閣樓」 的劇院,廢棄後曾轉賣給華納兄弟,在短暫地改做電影院營業不到兩年後便再次廢棄。這個上下兩層座位過千的劇院非常滄桑,幕布已經從天頂落下,搭在腐爛的椅子上。有些椅子似乎有被焚燒過的痕迹,而四處透風的天頂更是加劇了劇院的腐蝕速度。在一樓的座位之間,莫名其妙地扔著一個女性半身模特的塑料殼,我們三個實在無從猜測塑料殼的來歷 —— 所有的演員更衣室早已隨著幾十年前的改版而消失。
而它那個和著名男性雜誌一樣的昵稱 —— 「閣樓」,似乎暗示了它曾經的一個角色。改版之後,這裡曾用於放映一些專門的電影,至於受眾是否僅限於男性就不得而知了。
走向停車場,因為是工作日,街上行人都一副行色匆匆的模樣,目不斜視地從我們三人身旁掠過。主街上五座廢棄的建築物錯落有致地插在高高矮矮的寫字樓之間,外表看來與其它高樓大廈並無二致。而這些當地居民似乎像看不到這些廢棄建築一樣,在附近抽煙、吃街邊攤的熱狗、西裝革履地站著聊天 —— 可能是早已習慣了和這些廢墟朝夕相處,才視若無睹。
探險兩年,常見的場景是當地居民對廢棄建築物的唯恐避之不及,或者是破落街區里的廢棄建築物。這廢墟與正常建築比肩的情景,說不好是過於和諧還是過於不和諧,在我眼中反正是有點突兀。
下拉瀏覽更多圖片:
//編輯:麥基
※VICE 簡報 | 生理期情緒波動是女性保護自己的手段
※VICE | 我暗闖了停放著最後幾艘前蘇聯實驗飛船的秘密廠房
TAG:VICE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