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書這麼件「要命」的事,他居然從中「找到了賣錢的東西」……

讀書這麼件「要命」的事,他居然從中「找到了賣錢的東西」……

2013年底,樊登剛以自己的名字創立線上讀書會的時候,朋友給他講了個真實的故事。有個北京房地產商人,為了讀書雇了兩個大學老師。地產商人在奧體森林公園跑步的時候,兩個老師就跟在他後面講書,每個月講4本,工資3萬元。樊登聽完備受鼓舞,覺得自己的讀書會太划算了,「每星期講1本書,一年50本,一共365元搞定」。

4年多後,結果如他所願,樊登讀書會APP湧進了600萬會員。今年4月,他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頗得意地算了筆賬:「上個月會員500萬人,不到半個月增長20%。按照一人50元的成本,應該花5000萬元的推廣費吧?但實際上,我們用了不到10萬元,辦了一場小活動,就有了這樣的成績。關於增長,要有一點想像力。」

這一年,樊登頻繁往全國各地飛,參加各種演講、分享讀書心得。《環球人物》記者對樊登的採訪,就安排在一場北京讀書活動開始前。5月5日,他帶著新書《讀書是一輩子的事》登上網路綜藝《奇葩大會》的舞台,黑色帽衫上赫然印著「我喜歡讀書」5個大字。他提出的觀點是:讀書是件「要命」的事,書里的知識是解決生活問題的原理。台下的趙又廷溫柔地反擊:「我喜歡漫不經心地讀書。」高曉松也提出疑問:「如果讀兩本書就能解決所有問題,這個世界未免也太容易了吧。」對於這些質疑,樊登自信滿滿地回應:「我送你們幾張讀書卡,聽聽就明白了。」

知識分子的新出路

4月最後一個星期六的上午9點,樊登讀書會APP準時更新,講的是最近大熱的《增長黑客》,解答「如何用低成本實現爆髮式增長」的問題,翻譯成大白話即「某公司幹了半年瞬間被收購,套現10億美元,為什麼他們能如此迅猛?」

樊登總結書中案例,將美國民宿巨頭愛彼迎(Airbnb)的增長分為3個階段:第一,看數據,很大一部分用戶看到民宿照片後,直接關掉了網頁;第二,提假設,可能是民宿照片出了問題;第三,做嘗試,管理層雇了一批專業攝影師拍照上傳,訂房率果然大幅上升。樊登總結:「將這個循環高速完成,你會發現公司很快成長。」

時長30—60分鐘,邏輯清晰、語言簡練、乾貨十足,這是樊登講書的一貫風格。就連大師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以色列作家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美國漢學家比爾·波特的旅行散文集《尋人不遇》,這些文史哲類動輒幾百頁的大部頭,他都能提煉出條條框框,講得滴水不漏。

講「故事最讓人心潮澎湃」的《魏晉風華》(以《世說新語》為線索的歷史書),樊登分了4個板塊:正統曹魏皇族、成功逆襲的司馬政權、代表民間「瀟洒文化」的竹林七賢,還有「舊時王謝堂前燕」中的「王謝」世族。在這個框架下,亂世奸雄曹操、心狠手辣的曹丕、野心家司馬懿,阮籍、嵇康、山濤的小團體……精彩人物輪番登場。

2018年5月5日,樊登參加《奇葩大會》。

輕鬆、好玩是樊登講書的「標配」。滿滿乾貨撲面而來的時候,他還會見縫插針來幾句「情感宣言」,直往讀者心窩子里戳。談企業,他說:不進則退,多少固若金湯的企業轟然倒塌,我們才發現所謂的固若金湯不過是幻覺;談哲學,他感慨:哲學是一種可以用在自己身上的醫術;談人生,他如此形容:就像一條河,此一時,彼一時。

無論形式如何,樊登講書永遠以「知識」為核心。他錄完視頻,轉成音頻,然後配一張解說圖,梳理書中的枝枝蔓蔓。有網友調侃樊登是「拜知識教教主」,他則篤信: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難,都一定會有一本書等著你。

樊登有著商人的敏銳嗅覺。他將這套線上讀書組合延伸到線下,在全球十幾個國家創立了800多個讀書分會,定期舉辦讀書活動,讓「每年一起讀50本書」成了許多「死忠粉」的讀書口號。他的選書標準很明確:4個字「推己及人」,「職業晉陞、婚姻關係、育兒方法、心靈成長,這些我需要的,相信其他人同樣有需求」。樊登還搭建了成功的商業模型:「別人幫你整理好了50本書的內容,你花300多元學習一下,不過分吧?」

因為做線上讀書節目而聲名大噪的,還有一個人,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羅振宇和樊登曾是央視的同事,兩人前後腳離職,都做「知識變現」創業。羅輯思維比樊登讀書會成立得早。2012年,羅振宇創造了一個有意思的詞——供養,找到了一條全新的掙錢之路,「大家喜歡我,就買我的周邊產品,給我點『供養』」。一年多後,羅輯思維已經做得風生水起的時候,樊登的讀書會才剛創辦起來。樊登覺得自己號召力、影響力不夠,「不好意思開口找粉絲要供養」,後來他一拍腦門:「乾脆直接收錢吧。」

結果,羅振宇反過來找到樊登,拍著他的肩膀說:「這不就是知識付費嗎?」一年後,羅輯思維APP也請來一批導師,開設「得到」付費音頻課程。羅振宇評價樊登:給中國知識分子找到了一條教書、寫作之外的新出路。

人生沒有一步是浪費

講好一本書,樊登的準備時間不超過兩個小時,多半還是在飛機上度過的兩個小時,因為「效率最高」。錄一個小時節目,他手裡只有一份一頁紙的提綱,偶爾低頭瞄兩眼,其他時間一動不動坐在那兒侃侃而談。他自信自己有這樣的能力,「快速閱讀、主旨提煉、輕鬆表達」。

樊登把這些能力歸結於閱歷與累積。說起自己的人生之路,他很自信,「沒有一步在浪費,所有的行動幾乎都是有效的」。

在西安交大念大學時,樊登加入了學校辯論隊。最初的幾場比賽,他緊張得直哆嗦,「抖得桌子腿都立不住」。後來練得多了,比賽多了,邏輯清楚了,嘴也利索了。「1998年國際大專辯論賽,我們隊是冠軍,我是隊里的一辯。這段經歷讓我有了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表達能力,也成了後來我讀書的素材庫。我曾講過一本《刻意練習》,提到了這段當辯手的經歷。真沒有天分這回事,每一種技能背後都有訓練在做支撐。」

他講書的語言風格,是崔永元一手教出來的。1998年,樊登大學畢業加入央視,跟著崔永元主持《實話實說》。最開始錄,他自我感覺良好,下台看回放,才發現自己還是用了辯論隊那套說話方式,「聲音高亢,極具壓迫感」。崔永元教他:「主持人得學會說人話,會開玩笑,還要能被別人開得起玩笑。」要有四兩撥千斤的功夫。

2018年4月底,樊登將流動書店開到了西安。

2003年,樊登開始在北京師範大學讀博士,同時,又以央視主持人的身份,客串給企業家講課,講媒體人最擅長的公關危機處理。「用主持的技巧講課,收效顯著。第一天剛上去,台下一片昏昏欲睡;第二節課,願意參與的人就多了起來;幾堂課下來,大家聽得津津有味。」

樊登逐漸收到來自北京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大、中山大學等高校邀約,請他為「最難伺候」的EMBA班總裁學生講課。這個過程中,他發現,「能從書里找到賣錢的東西」。樊登給學生列了課外書單,結果他們只買不讀。他就自己讀一遍,將內容概括總結出來,在微信群里講。可以說,這就是樊登讀書會的發端,只是那時的樊登還想不到,他的聽眾會從EMBA班的總裁們迅速擴展為600萬人。但這種灌輸式的講書方式,在收穫眾多擁躉的同時,也從一開始就備受質疑。樊登則是依然故我,繼續用自己的方式講下去,講了4年。

讀厚了VS讀薄了

《環球人物》:每周講一本書,你是怎麼做到的?如何準確地提煉作者的核心思想?

樊登:我基本上花兩個小時就能看完一本書,整理出脈絡。好的書本身框架就很清晰,比如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羅伯特·西奧迪尼的《先發影響力》。他在書中寫道:如何在傳遞信息前就抓住別人的眼球?方法有兩種,一個是注意力,一個是聯想。我講這本書也分這兩個部分,再填上一些案例,主旨明確、邏輯嚴謹。

樊登讀書會會員有很多企業家、大學教授。讓我特別開心的是,他們聽完後跟我說:「你講的確實就是那本書,提煉得很準確。」

4年堅持下來,我在積累成長。現在每講一本書,背後都有幾百本書在幫忙。

《環球人物》:有人認為,所謂的成功學一方面太「雞湯」,一方面太「雞肋」,為什麼樊登讀書會還要堅持這樣的選書標準?

樊登:我並不喜歡「雞湯」。有一次講《聯盟》,這是領英創始人里德·霍夫曼寫人才管理的一本書。有網友給我留言:最討厭這些「雞湯」。那一次,我真想放下讀書人的包袱,好好跟他們「撕」一場:一個負能量的人遇到正能量就說是「雞湯」,實在太不把「雞」當回事了。

真正的「雞湯」是有標準的。「不經過充分的時間和論證,就輕易給出結論和號召」,這才是「雞湯」。可這本受無數企業家青睞的書,顯然不是。

《論語》里有一段說「子貢方人(子貢喜歡評價人)」,孔子則認為,「夫我則不暇!」意思是,孔子可沒那個閑工夫管別人。我也沒閑工夫去講「雞湯」。在茫茫書海中,比起沒完沒了挑毛病,我更願意去尋找書中的亮點。我們對外部世界的感受基本上是自己內心狀態的投射,如果看不慣的書太多,只能說明是你自己太狹隘了。

《環球人物》:你多次講到,生活中的問題都能用書里的知識來解決。為什麼對此如此堅信?

樊登:有人問我,創業做讀書會有沒有很痛苦的時候?我說沒有啊,挺愉快的,一開始就收錢,一直賺錢,從來沒賠過。這是因為我創業以來做的每一件事,都能在書里找出理論依據。當然書裡面寫的未必全對,但總比自己瞎想要科學。

《環球人物》:《十三邀》主持人許知遠採訪羅振宇,質疑羅輯思維「本質上販賣的是知識膠囊」。在以前,人們常說,書越讀越「厚」,一本書讀一年是常有的事,而現在,只用一個小時就解讀一本幾百頁的著作,這不是把書讀「薄」了嗎?

樊登:其實古人也會把知識濃縮成「膠囊」,比如孔夫子選編《詩經》、清代孫洙整理《唐詩三百首》。「膠囊」的好處在於,你不知道哪本書更好的時候,有個稍微比你有經驗那麼一點的人給了你機會。面對機會,不如嘗試一下,不合適就扔到一旁,喜歡就多讀幾頁。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排斥本身才是浪費精力的事情。

《環球人物》:現在很多人讀書是為了緩解一種「焦慮感」,你有這樣的感受嗎?

樊登:我不用「焦慮感」這種東西營銷。用威脅的方式讓人學習,出發點就錯了。人們一旦有了被迫的感覺,就很難堅持。連戒煙都是這樣。我講過《這本書能讓你戒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是,戒煙不能動用毅力。當你動用毅力的時候,就會在潛意識裡覺得,抽煙是件好事,你只是在忍著。說不定等你成功戒了3個月後,就有了「得獎勵自己一根」的想法,前功盡棄。

讀書也不應該太「功利」。前兩天做了一場讀書活動,在我上台前,主持人和台下聽眾互動,開了一句玩笑:「不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讀書都是耍流氓!」台下掌聲雷動。我上去問大家:「萬一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那該讀什麼書呢?讀書可以解決問題,但不能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讀書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的過程。」

我讀書的心態是——今天挺好啊,著什麼急啊?慢慢讀慢慢學唄。

作者:《環球人物》記者 毛予菲

環球人物新媒體原創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人物 的精彩文章:

房租漲一倍,柏林全城急了
英女王「忠實伴侶」辭世,它們從此退出王室舞台…

TAG:環球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