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言多必失,其實來自鬼谷子,並不是來自老子

言多必失,其實來自鬼谷子,並不是來自老子

言多必失,這一成語,很多人會誤以為來自老子的《道德經》,其實不是,它來自《鬼谷子.中經》,原文如下:

「卻語」者,察伺短也。故言多必有數短之處,議其短驗之。動以忌諱,示以時禁,其人因以懷懼,然後結以安其心,收語盡藏而卻之,無見己之所不能於多方之人。

大概是意思是:「卻語」的方法是說要在暗中觀察他人的短處。因為人言多時,必有失誤之處。要議論他的失誤處,並加以驗證。要經常揭他忌諱的短處,並證明它是觸犯了時政所禁止的。這樣他就會因此而害怕,然後讓他安心,對以前說過的話,也不再說了,暗中則藏起這些證據,秘不示人。而且,不能在眾人面前,現出自己的無能之處。

談判或者人際相處過程中,很多人會利用這一點,人往往害怕暴露自己的弱點,越掩飾,暴露的漏洞越多,就越容易打擊,有些人會系統的利用這一點。

也有一些人會潛意識的無意的利用這些弱點去攻擊別人,而有些人也會把這些弱點當做誘餌,去試探一些人的無知,總之,人性是非常複雜的。

聰明反被聰明誤,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寶玉夢至太虛幻境所見的十二金釵正冊中形容王熙鳳的曲子的一句: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後性空靈。

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

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盪悠悠三更夢。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

呀!一場歡喜忽悲辛。

嘆人世,終難定!

而蘇東坡《洗兒》原文: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從言多必失,一路談到蘇東坡的父親慈愛之情,讀來淚光滿框。

而《道德經》中,最接近此話的欄位,就是: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根據語境,老子在《道德經》中還有很多接近「言多必失」的成語,還有很多,比如:

大巧若拙,大音若希,信言不美,虛懷若谷,疏而不漏,自知之明。

這些成語體現出來的思想是陰陽平衡,非常美妙,遵循力學規律的。

好了,就扯這麼多了,不然就文過飾非太甚了。

歡迎關注隱士申子源的更多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隱士申子源 的精彩文章:

博弈論看當下的房價:就像兩個高手在談判
天圓地方,可能不是我們想像的那個樣子

TAG:隱士申子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