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到底選擇英國大學還是美國大學

到底選擇英國大學還是美國大學

編者按:

If you have clear long-term goals andhave decided your career path, enrolling in the UK system can help you to savetime and money. If you』re a person who likes to 「keep options open,」 you mightbe happier in a US college.

在出國留學國家的選擇上,相信很多人對於英國和美國兩者之間的選擇是最糾結的。對於各個機構公布的世界大學排名,分量最重的也是英美兩個國家。

對於學習國際課程的同學們而言,到底是選擇留學英國,還是留學美國?聽北外國際課程中心助理學術校長馬迪老師結合自己親身經歷談談她的看法。

最近參與了幾場講座,很多有意願出國讀大學的高中生和家長都會問我:「英國還是美國,去哪兒讀大學好呢?」尤其是剛上高中的孩子,參加了許多招生會,聽取了來自英美多個學校的信息,辨別利弊確實困難。所以根據最新的信息,我今天重新調整了之前的這篇關於英美教育對比的文章,沒有多學術,只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一點總結,希望對正站在十字路口的學生有所幫助。

英國大學和美國大學有什麼不同?

首先,英美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大學階段:美國更注意培養全才,強調通識教育。即使在申請時選定專業傾向,大學前兩年的學習也是以廣度為主。另外,許多學生進入大學後。發現對其他專業感興趣,也可以向學校申請調整專業選擇。如果學生在大學期間對一門學科產生興趣,一般會在研究生階段繼續深造。而英國著重培養專才,會在大學入學時就要求學生有一個比較明確的學科方向(醫學,商學,工程學等等),當然這個方向也是可以轉變的,但是大多數時候學生會圍繞著這個學科方向去學習。英國的教育目標就是把學生培養為各個學科最前沿的工作者。

其次,人才選拔方式也略有不同。美國大學我們以哈佛大學為例:

(官網:

https://college.harvard.edu/admissions/application-process/what-we-look)

「What we look for」我們在找的學生是?這篇文章比較長,強調了哈佛在錄取時最看重學生的四個方面:1. 發展潛力; 2. 興趣和愛好; 3. 性格特點; 4. 對於哈佛的貢獻。這是一個全面評價體系,包含了學生的:學科成績,標準化考試,課外活動,公益活動,工作經歷,個性特點,熱情,創造力,堅韌的品質等。

雖然哈佛是個比較特殊的美國大學,但是它對人才的要求是很具有美國大學的代表性的。凡是參加過美國招生會的人100%都會聽到一個詞叫做:holistic,全面的評價體系。因為不同的教育理念,美國沒有一個單一的像中考或高考的評價標準,而是通過收集學生各個方面的信息,全面評價這個學生適不適合這所大學。這就是另一個100%會聽過的詞:fit. 很多時候,大學也覺得學生非常優秀,可是學生和大學的需求並不能很好地匹配,也會造成未錄取。

英國大學在錄取上會相對專註於學術:英文,學科知識,學科興趣,個人陳述和課外活動是招生官主要關注和審查的方面。

以劍橋大學本科生錄取為例:

(官網:http://www.undergraduate.study.cam.ac.uk/applying/what-are-we-looking-for)

「Admission decisions at the Unibversity are based solely on academic criteria-your ability and your potential.」劍橋大學的錄取主要看學生在學術上的能力和潛力。當然,劍橋大學也強調了,根據學科不同,錄取所看重的能力也會有所差異。儘管如此,相對於美國強調的各種軟實力,英國大學,尤其是頂級的大學,最看重的還是學生的學術水平和對某些學科的熱情。畢竟,他們的目的是培養知識的拓荒者。

另外,課程設置上側重不同。由於美國大學更注重知識廣度,大部分美國大學每學年都有6-8門課(有主課有副課),每門課最長的論文也就4000字左右。而英國大學更注重深度,每年也會有6門課左右,但是最後一年畢業論文都是10000字左右非常學術的論文。比如我在大學第三年只有五門課,但是有兩門課是需要各完成一篇10000的論文,這就要求學生對一個課題有比較深入的了解,能從自己獨特的視角觀察並呈現出來。

哪個國家的大學更好一些?

——這是個偽命題

同一個國家大學與大學之間的差距絕不比兩國各自大學之間的差距要小。大學不是簡單的按地域去區分的,如果一個國家的大學比另一個國家的大學明顯好很多的話,那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這個國家所有大學就漸漸不存在了。

可以說世界排名前80的大學各有各的特點和傲視群雄的競爭力,否則他們也不會在世界處於領先位置。在選擇大學時,家長和孩子首先應該溝通的是:孩子想在大學得到什麼?哪個大學能夠讓你心愿達成,簡而言之:哪所大學最合適。

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會喜歡最好的大學,也不是最好的大學就會適合每一個孩子。舉一個身邊的例子,我的一些同學在上了半年劍橋後,會不適應,曾經的天之驕子變得很沒有信心,但轉到了另外一所排名前五的英國大學後,成績名列前茅,過得如魚得水,最後獲得一等榮譽學位,在倫敦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如果當年繼續在劍橋耗下去,第一他們不會快樂,第二他們沒有時間去做自己感興趣和更擅長的事情,也沒有機會拿到倫敦公司的實習和職位。從教育的角度來講,這些人毅然的抉擇和劍橋的放手成全了他們精彩的人生。

說這些並不是鼓勵學生隨意轉學,因為每次轉學都意味著要去適應新的環境,面臨新的挑戰。但是,一旦發現當初選擇有失誤,只有勇於放棄所謂的第一名這些外在的條件,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才會真正快樂。作為educational consultant或者任何一位教育人,核心信念永遠不是為孩子申請排名世界第一的大學,而是找到孩子適合的大學。我認為:理想的大學要比孩子現有的程度再高一些,讓孩子有進步的空間的同時還可以保持自信。但程度相差也不要過大,否則孩子會否定自己否定這個環境,白白浪費四年最寶貴的時間。

這個選大學的建議,也是符合教育理論和發展心理學理論的。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Vygotsky,教育界與Piaget齊名的兩大家,提齣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理論(zoneof proximal development),指出學生的發展有兩層水平如圖(最中心一層和最外面一層):

中心一層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最外層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學習實現的潛能。兩者之間的那一層就是最近發展區,是學生通過老師的幫助能夠努力達到的水平。所以教學應著眼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難度適中的挑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展區而達到更高一層的發展階段。所以過於容易或者困難的內容都不是最好的教學內容。

同樣的,在大學上的選擇,遠低於或遠高於學生水平的大學,對於學生來講也不是好大學。教育是一個非常個性化的過程,適合自己的教育便是最好的教育。

作者簡介:

馬迪

北外國際課程中心助理學術校長

劍橋大學教育心理學碩士

哈佛大學教育學碩士

劍橋大學數學與教育學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外國際課程中心 的精彩文章:

TAG:北外國際課程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