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餐館這種三文魚害人不淺,你卻可能經常吃!大量寄生蟲,你絕對分辨不出來!

餐館這種三文魚害人不淺,你卻可能經常吃!大量寄生蟲,你絕對分辨不出來!

澳洲人尤愛海鮮,澳洲也盛產海鮮,

許多來澳旅遊的華人也會一頭扎進Fish Market,

過一過吃海鮮的癮!

在海鮮中,三文魚是食客們不變的寵兒,

很多魚市場或海鮮店,都有三文魚賣。

然而,你吃的三文魚,

真的是三文魚么?

上圖中,左邊是三文魚,還是右邊是三文魚,還是兩者都是?

然而答案讓人震驚,右邊這份,

還真不是三文魚!

吃進身體里的蟲子

在中國湖南省永州市發生了

一件奇怪的事,

一名66歲的唐先生感到皮膚瘙癢難耐,

起初,他認為是自己患上了某種皮膚病,

從而買來藥膏塗抹止癢,

可是病情非但沒有好轉,

反而在一天天加重。

瘙癢難忍的他,

最終來到了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檢查,

醫生在對其皮膚進行檢查後,

發現皮膚本身並無大礙,

那唐先生為什麼總感覺皮膚瘙癢呢?

在醫生的見一下,唐先生去拍了片,

拿到片的醫生頓時大吃一驚!

這些白色的點點密密麻麻,

這究竟是什麼東西?!

醫生趕緊給唐先生進行了緊急治療,

前後三天,

醫生從引流管處用注射器抽出近

1000隻這樣的「白點」,

而這些白點,經證實,

全是「寄生蟲」!

唐先生究竟做了什麼,

才會讓體內寄生了數量如此龐大的寄生蟲呢?

在醫生的盤問下,

唐先說,

我那幾天吃了三文魚,

就是飯店裡那種。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美國加州,

據美國《The Washington Post(華盛頓郵報)》報道,

一名加州的男子愛好每天食用超市裡散裝的「三文魚片」,

後來因腹瀉便血來到醫院檢查,

醫生從他的體內抽出了一條

長1.6公尺絛蟲(Tapeworm)!

這名男子甚是奇怪,

這標識著「挪威三文魚」的刺身,

怎會讓自己的體內出現如此可怕的寄生蟲呢?

無獨有偶,據《星期天時報》報道,

一名來自新加坡的男子,在食用超市「挪威三文魚」之後,

從體內抽出了一條長2.8公尺的絛蟲,

是該病人身高的1.5倍。

這樣的必然性偶然讓人感到疑惑,

眾所周知,挪威三文魚世界聞名,衛生檢疫標準極其嚴格,

按道理來說,出現寄生蟲的概率應該極小,

但這些吃了所謂三文魚的食客,

卻在之後都飽受寄生蟲的折磨…

這是因為,許多人都被「三文魚」這三個字迷惑了,

三文魚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

三文魚背後的巨大商業秘密…

真假「三文魚」

在中文裡,三文魚和鮭魚意思相同。

但日語中鮭通常指的是

白鮭魚(又叫葉唇魚),

而三文魚指的是在挪威等地養殖的大西洋三文魚(又叫撒蒙魚或薩門魚)。

日本人確實沒有生吃「鮭」的習慣,

因為「鮭」容易有寄生蟲。

但挪威養殖的三文魚,

在日本是被廣泛作為刺身食用的。

刺身可能含有寄生蟲也確實是真的,不過正規渠道的三文魚,

90%以上是從挪威進口,這種三文魚會有國家進出口檢疫的,

一般來說不會存在寄生蟲。

因此美國FDA規定魚肉必須在-35℃冷凍15小時,或是-20℃冷凍7天後才能生食,

而歐盟要求-20℃冷凍超過1天。

是的,你沒有看錯,真正的三文魚,

基本上指的是「挪威三文魚」,

但由於挪威三文魚價格高,產量又不是很大,

你認為那些小超市、自助餐飯店會使用挪威三文魚作為食材嗎?

於是乎,

他們想方設法降低成本,

而同時有不想錯過「三文魚」熱潮,

旋即,

市場便出現了一種假三文魚,

這貨學名叫「虹鱒」。

近日,央視財經一款名為《經濟半小時》的節目中報告了這樣一則消息:

在青海省共和縣龍羊峽水庫,有我國目前海拔最高,最大的三文魚養殖場。現在,青藏高原上的三文魚越養越紅火,國內市場上三分之一的三文魚產自這裡。

然而,三文魚是一種海水魚,並不是淡水魚,

就像醬油不是油、料酒不算酒一樣,

雖名字里有個「海」字,

但青海是沒有海的。

這樣的水域環境,怎能養殖三文魚呢?

原來,這些「三文魚」根本不是正宗的三文魚,

正是上面所說的「假三文魚」——

虹鱒魚!

在澳洲也是隨處可見!

虹鱒魚的肉質遠不及三文魚,又因為是淡水魚,

所以極易感染寄生蟲,

若食用不當,對人體的傷害盡在不言中…

那麼,既然虹鱒魚不適宜做刺身,

口感和品相又和三文魚不盡相同,

那為何許多商家要拿虹鱒魚冒充三文魚呢?

又是怎樣冒充三文魚的呢?

這一切其實早在十年前就開始了…

虹鱒魚「鍍金」之路

虹鱒魚的規模性養殖已經經歷了10年之久,

但是虹鱒魚的銷量一直不見好轉,

因為它肉色不鮮艷、肉質牢、且淡水魚不健康不適合生吃,

必須煮熟了吃,

所以虹鱒魚的市場需求一直不高。

於是乎,一些慣於鑽空子的商人想到了一個主意——

要是能把虹鱒魚當成三文魚來賣,

做成刺身銷向食客們,

這樣虹鱒魚的市場不就一下被打開了嗎?

但是想要把虹鱒魚當成三文魚來賣,

首先就要解決兩個問題。

一是肉色問題,

虹鱒魚的肉色偏白,像這樣:

虹鱒魚的肉色原是白色,而三文魚的肉色則是橙紅色。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商家們想出了一個辦法。

之所以三文魚的肉色呈橙紅色,是因為三文魚喜食磷蝦等食物,

磷蝦中含有豐富的

蝦青素(胡蘿蔔素的一種),

這才讓三文魚的肉色呈橙紅色。

於是,這些商家便開始在虹鱒魚的飼料中添加化學合成的蝦青素,

虹鱒魚才長時間吃用蝦青素後,

肉色自然變成了橙紅色!

解決了肉色問題,接下來就輪到了

肉質問題。

上文中說到過,虹鱒魚的肉不如三文魚肥嫩,

生吃根本嚼不動。

於是,許多商家在製作「虹鱒魚刺身」產品時,

故意將虹鱒魚切得很薄,

稱之為「薄切」…

這樣,薄薄的魚片讓虹鱒魚的魚肉也具備「入口即化」的口感,

商家以此去欺騙消費者,

美名其曰「三文魚」!

不僅僅是一些餐館和自助餐飯店,

許多超市裡販售的三文魚製品有時也是虹鱒魚肉冒充的。

正宗挪威三文魚售價很高,進貨成本也高,

而虹鱒魚相對來說就便宜很多。

在經過商家染色、切片之後,

虹鱒魚肉的顏色、口味甚至和三文魚相差無幾,

活生生一個「高仿三文魚」!

所以許多小超市都拿虹鱒魚來冒充三文魚銷售給顧客,

再貼上三文魚的標籤,

絕對可以以假亂真!

就連專家都未必能分辨的出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商家和超市將以極低價格批發的虹鱒魚抬到三文魚的價位賣給顧客,

這其中的利潤可想而知。

但是,虹鱒魚畢竟是虹鱒魚,

仿製技術再高超,

它也不會突破基因編譯變成三文魚,

而虹鱒魚是一種淡水魚,

它,是不可以生吃的!

絕對不要生吃淡水魚

很多商販都會和顧客解釋:

「三文魚是泛稱,虹鱒甚至其他魚也都可以叫做三文魚。」

然而這當然只是商販的一面之詞,

從生物學分類的角度來說:鮭科魚下屬海鱒魚和虹鱒魚,

只有海鱒魚才叫三文魚,

虹鱒魚是淡水魚,只是屬於鮭科,

但不是三文魚!

而淡水魚,是不可以生吃的。

淡水魚、蝦身上寄生著多種寄生蟲,

例如肺吸蟲、華支睾吸蟲、顎口線蟲、闊節裂頭絛蟲,

生吃都能感染人體,

有的甚至致命。

由於喜歡吃生魚片或半生不熟的魚片(例如魚片粥里的魚片僅外層部分被燙熟,中間部分則仍是生的),

將近2%的生淡水魚食客都感染過華支睾吸蟲,

是普通人感染率的5倍。

生食淡水魚是非常危險的,

甚至曾經在淡水或半鹹水里生活過的海魚也不可以生吃,

包括洄遊的三文魚。

美國的研究人員曾經對這些魚類進行了檢測與統計,

所有洄遊的野生三文魚都寄生了異尖線蟲,部分寄生了裂頭絛蟲,

這些寄生蟲都能感染人體。

反倒是在海里養殖的三文魚沒有檢測出寄生蟲。

所以通常只有完全在海里生活的

海魚才用來做生魚片。

既然三文魚背後有著如此複雜的商業秘密,

我們之後該如何選購三文魚呢?

興高采烈、精挑細選後購買的三文魚,

回家發現是虹鱒魚,

場面一定很尷尬。

所以,學會挑選正宗的三文魚是刺身愛好者的必備技能啊!

偽裝的再像也是假的,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如何區別虹鱒魚和三文魚!

區別三文魚和虹鱒魚

虹鱒魚和三文魚的脂肪層紋理大有不同。

三文魚較為肥膩,

脂肪紋理粗且散漫。

而虹鱒魚則不同,

其脂肪紋理硬挺,線條較細。

我們看圖來比較一下:

三文魚

虹鱒魚(假三文魚)

比如挪威三文魚肉的脂肪線呈白色,特別明顯,肉色橙紅鮮亮。

虹鱒魚肉顏色是淺淡的橙色,

脂肪線不明顯。

三文魚

虹鱒魚

左:三文魚,右:虹鱒魚

左:虹鱒魚,右:三文魚 (圖片來源網路)

其次是肉質,

三文魚咬在嘴裡很飽滿,

虹鱒魚則咬著很硬。

圖為真三文魚(下方)

真三文魚(邊緣肥嫩)

某婚宴上的虹鱒魚(假三文魚)

當然,正宗的三文魚和虹鱒魚的價格更是天壤之別,

一分價錢一分貨,

就算是免稅的賓士也要比QQ價格高。

自助餐廳里區區十幾塊就能吃到的三文魚刺身

一定是假的!

三文魚的價格各地不一,

但一定是虹鱒魚的幾倍。

大家一定不要貪便宜去買便宜的三文魚,

食以安為先,

自己的身體才是第一位的!

這世上只要是商品,

就會涉及利益,

眼紅心黑的商販大有人在,

世界各地都數不勝數。

三文魚是一種海魚,

就算人工養殖,也需要在海水裡養殖,

淡水裡就算養殖了鯊魚也不會變成鹹味的。

淡水魚不可生吃,

一定要煮熟了再吃,

在購買三文魚的時候,

大家可一定要擦亮眼睛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都愛地理 的精彩文章:

看完我媽拍的春遊照片,我跟我爸都哭了…
為什麼說「五千年文明看山西」?

TAG:我們都愛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