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佛教修行的下手處在哪裡呢?

佛教修行的下手處在哪裡呢?

作為佛教徒,我們經常會說修行,那什麼是修行呢?在佛堂里念經念佛是修行,放生印經等善行是修行,那更多的修行在我們的生活中。就是我們所謂的歷事練心,那什麼是歷事練心呢?歷事練心就是在境界中去覺照自己的心,並通過聞思來轉心,把不如理不如法的心,轉為如理如法的心,並盡量保持,這就是修行的過程。我們聽聞了很多道理,要在境界中去歷練,才會真正成為自己的一部分。就如同學習游泳一樣,剛開始了解一些理論上的道理,真的下水後還是得經歷一番撲騰,甚至嗆水,身體的動作才能由不習慣、不熟練慢慢變得自如。比如開車,僅學習理論絕對是不夠的,必須經過實地上車練習,才能真正開得好。修學佛法,離不開歷事練心。

修行就是改變自己的心,使之從煩惱變為清涼,從散亂變成有序,從愚痴變得智慧。心,無形無相,看不見摸不著,怎麼改變呢?這就需要環境,需要境界,需要歷練。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境界是肯定的,也正是修行的機會。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文革時,一女被剃了陰陽頭,公眾批鬥,當眾羞辱,該女是一位有身份的人,雖學佛多年,但還是難忍如此大辱,當時死的念頭都有了。佛門一位大師當時遞一紙條,該女豁然開朗,破涕為笑,安然度過此劫。紙條就七個字:「此時正當修行時」。我們的修行修到什麼程度了呢?我們念佛能不能往生呢?不要問別人,就問問自己,看自己面對境界時起什麼樣的心,看自己面對境界時有什麼樣的反應和行為。所以境界是檢驗我們修行的。

學佛法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理觀,一個是事修。理觀是向內著力,事修是外在歷練。對自己,要用佛法來調伏煩惱、破除執著,無一不是為了修自己;事修,是要在對人對事的境界上,去慈悲利他、六度四攝,要放下自己,利益他人。人生在世,難免會接觸複雜的人事;所謂修行,就是要借複雜的人和事來練心。修行如磨刀,要在磨刀石上磨。磨刀石代表著考驗我們的外在環境,磨刀石越粗礪,刀會磨得越鋒利。別人扔過來的石頭,可以是絆腳石,也可以是墊腳石,看我們自己怎麼看,怎麼做。歷事練心,對境修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音書院 的精彩文章:

「代眾生受苦」和「業的自作自受」矛盾嗎?

TAG:法音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