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皮屑化石,屬於1.25億年前的恐龍
天下
05-26
古生物學家在一隻小盜龍的皮膚化石上發現了細小的皮屑化石。它們是迄今所知的最古老的皮屑。這項研究發表在了《自然通訊》期刊上。
小盜龍生活在1.25億年前,長有羽毛,是一種肉食性恐龍,四肢都有翅膀。而這隻小盜龍和烏鴉差不多大。
科學家還對另外兩種長羽毛的恐龍(北票龍和中國鳥龍)以及一種名為孔子鳥的原始鳥進行了測試,同樣發現了皮屑化石。這次研究中的所有動物化石遺骸均來自中國東北部的岩層。
這些史前皮屑是科學家唯一擁有的關於恐龍皮膚脫落的證據。它們表明,與現代爬行動物常見的情況不同,羽毛恐龍不會蛻皮,皮膚也不會一大片一大片地脫落,它們的皮膚可能是很小一片片脫落的。
「之前我們一直沒有證據表明恐龍的皮膚是如何脫落的。」 科克大學的瑪麗亞·麥克納馬拉(Maria McNamara)說。
電子顯微鏡拍攝的皮屑圖像表明,它們保存得非常好,幾乎與現代鳥類身上發現的一模一樣。這些皮膚薄片也是由角質層細胞組成的,角質細胞中充滿了角蛋白,和人類的皮屑一樣。
《自然通訊》上的文章稱,有羽毛的恐龍早在中侏羅紀時期就形成了皮膚。「儘管它們處於羽毛進化的早期階段,但它們已經適應了這種更現代的結構,」麥克納馬拉說。
現代鳥類的角質細胞非常鬆散,含有很多角蛋白,可以幫助鳥類在飛行中散熱。麥克納馬拉說,恐龍的皮屑細胞中缺乏這種脂肪,表明恐龍的體溫不會像現代鳥類那麼高,可能是因為它們飛不遠,或者根本飛不起來。
許多長有羽毛的恐龍都不能飛翔。它們的羽毛用於其他目的:比如保持體溫,提供偽裝,吸引異性等等。
※宏都拉斯一架私人飛機摔成兩半,所有人員奇蹟生還
※日本12個核電機組換氣管發現腐蝕或破洞
TAG:小魚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