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誰偷走了你的睡眠

誰偷走了你的睡眠

誰偷走了你的睡眠

紀錄片《追眠記》直面國人睡眠痛點

《追眠記》。

德國攝影師,貝爾恩德·哈格曼在中國北京、上海相繼工作了7年,7年里他拍攝了數百張普通中國人在公共空間里「瞌睡」的照片,他還專門開設了一個網站發表這些照片,網站的名字就叫,「睡覺的中國人」。

哈格曼說,「這些在水泥地上、三輪車上、花壇邊、健身器上甚至卡車底下睡覺的人們,是中國得以復興的原因」,而這些人的「平靜、靈活性和適應能力」,令他著迷。德國攝影師的偶然發現,揭開了我們身處的這個飛速變化時代的,一個有趣斷面。

隨著中國社會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在變得精彩的同時也變得非常焦慮,睡眠質量不容樂觀。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深夜不眠?這些晚上睡不著,或者不願意睡覺的人都在做些什麼?睡眠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日前,一部耗時兩年製作出品,直面國人「睡眠」痛點的紀錄片《追眠記》播出。事實上,作為首部關注國人睡眠狀況及背後社會課題的現實題材紀錄片,該片還未播出就引發了廣泛關注。

睡眠這件「小事」

《追眠記》,通過社會調查、文化研究、心理分析、科學實驗四個維度,詮釋了在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強壓力下,人們遭遇的睡眠困境及其成因,以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和出路。

「關於睡眠這方面的話題,之前不太有人涉及,就算有,也大都是從科學的角度切入,從社會化角度去做是很少的。科學與社會,是這枚硬幣的兩面,我們想從這兩個方面,把問題講深講透。」這是執行總導演袁博對於《追眠記》的初心。

《追眠記》立足通過從個體細節,來感知捕捉普通人睡眠「小事」背後的情感思索。攝製組將鏡頭深入到普通人群,講述那些有著切膚之痛的分分秒秒。

距離高考僅剩14天,這場影響命運的考試,牽動著無數個家庭的心,守望著不眠之夜;抑鬱症患者深受失眠困擾,無休止的治療和苦苦守候的老父親,有著說不出的苦衷;一年跑15萬公里的貨車司機,三分之二的日子就睡在這移動的「床」上,他們見過從深夜到黎明的大半個中國;90後媽媽承擔著撫養孩子的重任,生活的窘迫和內心的倉促讓她一次次在夜晚偷偷哭泣;村莊里的獨居老人夜夜輾轉,無法放下對孩子們的思念和牽掛。這些人的故事,構建的只是一個側影,但卻直擊時代的痛點。

還有一批人,或許我們更為熟悉,他們是「不能睡」的人,從事的職業決定了他們的生活狀態。在四大會計事務所工作的南希,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朝九晚五的平凡日子並非是想要的生活,熬夜拼搏做出一番事業,才是人生夢想。頂著「創業者」頭銜的小微企業主,每晚睡在公司,四五個小時的休息已是奢侈,在他看來人生要爭分奪秒,因為「死後自會長眠」;重症監護室的醫生、電競主播、綜藝導演,這些職業角色,似乎註定與睡覺無緣,他們的真實狀態也被一一記錄了下來。

《追眠記》運用細微而溫暖的鏡頭,真實而富有力量的同期聲,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當代社會多角度的「浮世繪」,巧妙而又溫馨的是,他們所共同面對的,其實是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睡眠問題。

中國人的睡眠問題是社會問題的折射

對於拍攝人物的選取,攝製組歷經了一個複雜的調研調查過程。「首先我們思考了一番,什麼人睡得比較少,這些人不睡覺的原因是什麼,其中既有主動因素,也有被動因素。既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從這些問題倒推,從而找到我們想拍攝的人和故事。」

方法確定後,在尋找拍攝對象的過程中卻遇到了不少困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都沒有找到合適的拍攝對象。後來,靈機一動,想到了通過電台深夜節目找人的辦法。我們打電話諮詢了一檔充滿人文關懷的電台節目,不少失眠的人在夜裡會給電台主播打電話傾訴自己的心事。我們將該電台一年內的節目集中聽了一遍,聯繫核實和驗證了20多個人的信息和身份,最終選擇了3個人物故事進行重點拍攝。3個人物中,袁博認為IT男李海名的故事非常具有典型性。

李海名的老家在山東農村,目前在上海的一個科技園區工作。「他的家境不好,父母從小因為意外去世,是奶奶將他一手帶大。他的奶奶就算是借錢也要供他讀書,希望他能在外面有好的發展。李海名也很爭氣,高考的成績是他們縣城的第一名。他從一所名校畢業後,最終留在了上海工作。李海名的奶奶已經九十多歲了,現在身體不好,期盼著孫子能回老家工作,照顧自己。但是他覺得呆在上海會發展得更好。」

一方面是親情的羈絆,一方面是事業的追求,此外,李海名還遭遇著愛情的坎坷。自卑內向的他一度陷入糾結猶豫,晚上怎麼也難以入眠。

年輕人焦慮工作、中年人焦慮生活、老年人焦慮子女。通過睡覺,一段段發生在你我身邊的、五味雜陳的現實人生,就這樣撲面而來。在袁博看來,中國人的睡眠問題是社會問題的折射。「人們睡眠時間越來越少的一部分原因在於社會快速的發展與變化,讓很多人有了無法睡覺的理由。很多年輕人甚至主動選擇晚上不睡覺,像網路遊戲主播、綜藝導演等等。」

在總製片人蔡懿鳴看來,以溫暖、向上的力量感動觀眾,用講故事的方式帶來思考和改變,是《追眠記》最大的閃光點。「我們並不是只為發現問題而來,我們花很長時間去陪伴我們的拍攝對象,去記錄他們走出困境的過程。對我們來說,這也是責任感的一部分。」

3

睡眠的三「殺手」:咖啡、紅酒與茶

《追眠記》並不僅僅滿足於做「失眠」案例的呈現,還用科學實驗的方法,探尋睡眠與人類的關係。

袁博介紹說,「在片中,我們到加拿大採訪了暢銷全球的《睡眠與健康》一書的作者黛安·B·博伊文博士。」博伊文告訴人們,「如果一個人長期或頻繁睡眠不足,他就有高風險得各種各樣的病,甚至得抑鬱症的幾率也會增加。我們需要通過睡眠來恢復,白天積累下的生理疲憊,睡眠對於恢復體力和腦力都非常重要。」

哈佛醫學院則探究了睡眠對成績的影響。實驗證明,對成績影響最大的,居然還不是睡眠時間的長短,而是睡眠作息的規律性。這種差異很明顯,睡眠時間偏差為2個小時的學生優秀率不到60%,偏差為1個小時的學生優秀率接近80%,每天睡覺時間固定的學生優秀率超過90%。所以持續保持穩定的睡眠規律極為重要。

急速前行的現代人,不只不想睡,還有更多的人,想睡也睡不著。科學家們也特別關注飽受失眠困擾的這一群體。

香港中文大學張繼輝教授正在嘗試一種新的、治療睡眠障礙者的方法。他的方法很簡單,用一個發出藍光的燈箱,每天定期給病人照射。「基本上所有的光都對人的睡眠質量有影響,但是只是我們人大腦的話,對藍光是更加敏感,是最敏感的。藍光在不同時間段的運用,調整了睡眠障礙者的人體節律,讓晚睡的人睡眠時間提前,讓早早容易犯困的人睡眠時間推後。」

在不少人的認知中,喝茶或者喝咖啡會讓人意識清醒推遲睡眠,而臨睡前喝一點酒,則會促進入睡。事實真的如此嗎?《追眠記》中,還呈現了一個在北京朝陽醫院做的咖啡、紅酒、茶實驗。實驗中,三個健康、睡眠良好的年輕人,帶上監測睡眠的感測器測試了兩個晚上。第一晚,他們在睡前不喝任何飲品。第二晚,睡前一小時,三人分別喝下兩杯咖啡、一杯濃郁的綠茶和兩杯紅酒。

「咖啡和綠茶的測試,基本延續了人們的常識,但更明確地提醒人們,咖啡和茶不僅影響入睡,還嚴重降低睡眠質量。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喝下紅酒的測試者,整體睡眠時間只有約4小時,比第一晚少睡了3個小時,甚至與喝咖啡和喝綠茶的兩個同伴相比,時間也是最少的。」袁博將這一顛覆傳統常識的實驗結果告訴記者。

一系列科學嚴謹的實驗試圖揭開睡眠的秘密,而睡眠的鑰匙其實一直掌握在每個人的手中。而在紀錄片的最後,晝夜節律專家黛安·B·博伊文的話振聾發聵,「全世界都在關注提高睡眠質量,每個國家的年輕人都要意識到,盡量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十分重要。」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陳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府早報 的精彩文章:

民生銀行2017年實現凈利潤498.13億元
回到不會用火的年代

TAG:天府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