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陳澤杉辭職,我看到的是一個時代終結

從陳澤杉辭職,我看到的是一個時代終結

新仔

音樂產業收割機,不愛吃火鍋,愛吃底料

陳澤杉辭職了。

對於像我這樣上了點歲數的聽眾來說,陳澤杉是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

除了因為他經手過所謂「天后宮」,也因為他身上背負的種種爭議。

當年周杰倫一句「我又不是陳澤杉」,不但把陳澤杉推到了行業的風口浪尖,還捅破了一個行業的潛規則,並因此讓陳澤杉成為這個潛規則的代名詞。

而孫燕姿的旅遊炒作事件,也曾鬧得沸沸揚揚,據說讓孫燕姿和陳澤杉就此翻臉。(陳澤杉否認)

另外,蕭亞軒和張韶涵的歌迷對陳澤杉的印象也不好。

但是作為一個從基層摸爬滾打到一路爬到華納大中華區總裁的「樂壇傳奇」,陳澤杉在自己將近30年的音樂行業職場生涯中,除了爭議,留下的更多是經典營銷案例。

比如蔡依林。從早年「少男殺手」到「地才人設」到「國際天后」的Slay之路,可以說是華語樂壇最成功的「藝人企劃」之一了。

那英當簽約EMI之後,也成為了內地歌手在港台市場最成功的案例。

據陳澤杉說,那英簽約EMI後發行的經典歌曲《征服》是他從其他歌手的母帶上扒下來的,那英在EMI期間還獲得了金曲「歌后」。

梁詠琪的《短髮》、《洗臉》和《膽小鬼》三張國語專輯,也是很經典的企劃案例。陳澤杉說他第一次見梁詠琪,就把這三張專輯的概念和盤托出了。

林俊傑轉投華納之後,唱片企劃和產品開發都有很大的提升。

還有陳澤杉「主政」期間,張惠妹、孫燕姿、蔡健雅、蔡依林先後獲得金曲獎「歌后」,蕭敬騰、林俊傑獲得金曲獎「歌王」,由此可見他的運作能力。

所以他才能貴為華納大中華區總裁。

蔡依林、蕭煌奇、陳澤杉、林俊傑、楊培安

重要的是,在我看來,陳澤杉背後,是華語傳統唱片業一個時代的縮影。

華語傳統唱片業可以分為三個時代:

青銅時代:1980年代,華語唱片業初成長,為後一個時代奠定了人才基礎,比如李宗盛、「飛碟五陳」(陳志遠、陳大力、陳秀男、陳樂融、陳耀川)

黃金時代:1990年代,華語唱片業的鼎盛時期,本土廠牌(滾石、上華、豐華等)和國際廠牌(環球、索尼和華納)爭相輝映,天王天后不可一世,唱將偶像百花齊放,經典作品傳唱不衰,唱片銷量屢破紀錄。

白銀時代:2000年代,華語唱片業的衰退期,唱片銷量不斷下滑,但仍然湧現出周杰倫、五月天、孫燕姿、蘇打綠、蔡依林、蕭亞軒等明星。

以上劃分,是我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成長於「黃金年代」、發跡於「白銀年代」的陳澤杉,表現出來的能力,更多的是傳統唱片業時代的「職業素養」,他的所作所為,也具有一定的「時代特徵」。

「白銀時代」的華語唱片業是一個混亂的時代。

張信哲曾經提到過,從21世紀開始,索尼公司各種整合,一片混亂,導致他差點退出歌壇。

1990年代因為先後簽下天價王菲和那英而無限風光的百代唱片,也在那個年代開始分崩離析。(2008年,EMI乾脆把大中華區部門全賣掉了)

作為華人音樂本土之光的滾石唱片,在21世紀初一度被傳破產,後來靠進軍移動音樂市場轉型成功,但旗下藝人紛紛離去。

最要命的是,唱片銷量每況愈下,導致唱片公司造血成本越來越有限,於是,製作成本相對較低的唱作歌手興起,新人推廣則不惜走各種歪門邪道。

這種混亂也表現在了陳澤杉的操作上,比如「買榜」。陳澤杉接受《南都娛樂》採訪時曾經說過,他為了保護自己的藝人,不得不採用無奈的手段。

雖然是一面之詞,但無奈應該是真的。

混亂和無奈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在「白銀時代」,因為大量行業精英的努力,華語唱片業還是有不少亮點的。比如周杰倫的橫空出世、孫燕姿的一炮打響、蔡依林的成功上位、五月天的天團養成、林俊傑的異軍突起,還有S.H.E.、林宥嘉、陳綺貞、張震岳等等。

所以我才用「白銀時代」,金色退卻,光澤尚存。

1990年代和2000年代的銷量冠軍數據對比:帶*號為金曲龍虎榜冠軍,數據來自網路。這麼對比只能部分說明問題,在1990年代可能會出現一年多張百萬銷量的情況。比如張清芳1992年發行的《光芒》也號稱有百萬銷量。僅供參考。

在這些成功案例的背後,都是像陳澤杉這樣的從「黃金年代」過來的老一輩台灣音樂工作者在苦苦維繫著傳統唱片業的門面:華研群星背後是原來上華的老大呂燕清,五月天背後是原來滾石的陳勇志,蘇打綠背後是林暐哲。

還有張惠妹背後的陳鎮川。(雖然阿妹的銷量巔峰在「黃金時代」,但她在「白銀時代」的轉型也很成功)

等等。

這些行業精英靠的都是傳統唱片業的「職業素養」,而且都是從「黃金時代」吸取的。

他們(包括他們所操盤的歌手)到現在仍然是華語樂壇的頂樑柱,足以證明那個年代的成功。但也因為這些人至今仍然是頂樑柱,我們不得不接受這樣一個事實:華語傳統唱片業的造血機制已經失靈了,「職業素養」後繼無人。

而且,這些「白銀時代」的行業精英,也正在離開傳統行業,轉投新勢力。

比如去年辭職的索尼音樂大中華區總裁徐毅就去了太合音樂(旗下平台有百度音樂和秀動網等,旗下廠牌有海蝶音樂等)。

雖然音樂行業在回暖,但資本、渠道、資源和人才全面倒向互聯網公司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互聯網公司未來必然會在音樂市場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流媒體必然將會主導音樂收入,網生內容將會逐漸取代傳統的生產模式,新模式和新玩法會層出不窮。

還有,傳統華語唱片業是圍繞台灣市場建立的,陳澤杉這一代人,可能是台灣市場為華語音樂貢獻的最後一批音樂行業頂級精英。

隨著華語音樂市場的中心轉移到內地,加上內地互聯網行業的強勢,音樂產業的新遊戲規則必然要以內地的互聯網環境為基準。

這一切決定了,華語音樂行業正在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而陳澤杉辭職,可以視為一個舊時代的終結。

當然,我相信杉哥仍然會在新的崗位上繼續發揮餘熱,傳統唱片業的「企、制、宣」經驗,仍然可以為新時代的產品開發所借鑒。

不過,時代真的變了。

- 完 -

本文僅在新音樂產業觀察發布,不授權轉載,任何非新觀渠道發布均為侵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音樂產業觀察 的精彩文章:

索尼剛剛收購的EMI,不是出版公司,不是發行公司,更不是唱片公司
短視頻bgm時代,周杰倫張傑發新歌都這套路?

TAG:新音樂產業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