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怪不得荀彧拚命也要反對:漢朝為什麼沒有大臣封「公爵」?

怪不得荀彧拚命也要反對:漢朝為什麼沒有大臣封「公爵」?

原標題:怪不得荀彧拚命也要反對:漢朝為什麼沒有大臣封「公爵」?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想要晉封公爵。此事遭到荀彧的激烈反對,曹操麾下的第一謀士由此與曹操徹底決裂,荀彧最後也因為憂慮而死。而在荀彧死後的第二年,即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正式晉封魏公。


荀彧拚命反對曹操晉封公爵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在漢朝四百餘年的歷史上只有兩個大臣晉封公爵:安漢公王莽、魏公曹操。不過有人會奇怪:「公爵」是周朝就有的爵位,那漢朝為什麼沒有大臣封「公爵」呢?



春秋時期「禮崩樂壞」,西周舊有的社會制度解體,這其中就包括「公、侯、伯、子、男」的爵位等級制度,以至於出現子爵楚國自稱為王,侯爵晉國自稱為公的現象。到了戰國七雄相王之後,西周爵位制度徹底崩潰了。


但當時社會依然需要爵位制度,所以隨著西周爵位制度徹底崩潰,各諸侯國都發展出了自己獨有的爵位等級制度,其中在「商鞅變法」中建立的秦國「二十級軍功爵」制度最為完善,也是秦國最後能統一天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秦國的「二十級軍功爵」具體為:公士、上造、簪裊、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長、右庶長、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大良造)、駟車庶長、大庶長、關內侯、徹侯。其中徹侯最高。



漢朝建立之後實行「漢承秦制」,繼續使用秦朝的「二十級軍功爵」制度。在劉邦斬白馬起誓「非劉不王」之後,漢朝異性大臣能封到的最高爵位就是徹侯(後避漢武帝名諱改為「通侯」)。而不上不下的「公爵」在漢朝就不再冊封了。


西漢末年,王莽一方面不能破壞漢高祖「非劉不王」的祖制,另一方面又要顯示出自己高於所有漢臣的特殊地位,便重新把「公爵」翻了出來,晉封為「安漢公」。所以「封公爵」在漢朝意味著不做漢臣,脫離漢制,另立法統。


曹操已經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了,此時又要晉封為意味著脫離漢制,另立法統的公爵,無異於公開宣布自己要取代漢朝。荀彧不同意曹操取代漢朝,所以才會拚命地反對曹操晉封公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鬼說天下 的精彩文章:

解放軍總司令朱德元帥為什麼不是南昌起義領導班子的核心成員?
先斬後奏:「尚方寶劍」裡面的「尚方」究竟是什麼意思?

TAG:鬼說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