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方北方喝熟茶的差異到底有多大?「參與互動有茶禮哦」

南方北方喝熟茶的差異到底有多大?「參與互動有茶禮哦」

每周一至周五 更新原創文章

5月22日晚,茶業復興2樓高朋滿座,茶業復興第133場沙龍正在進行,這期沙龍的主題是南北熟茶的差異。這些年,網路上都在熱議南北方人在吃粽子、吃豆花等方面的差異,其實南北喝熟茶的差異也不小,不信你看。

趙娟:今天是茶業復興戊戌年的第一場關於熟茶的沙龍,上半年大家都在茶山,所聊的都是春茶,熟茶可能會在後半年開始發力。介紹熟茶之前,我想先提個問題,請用三個關鍵詞來描述你心中的熟茶。

覃老師:不怕餓,不怕苦,不怕睡不著。

茶蕾:粘稠感、有記憶的香型、養生。

趙娟:剛剛覃老師和茶蕾都總結得很好。熟茶,是以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渥堆發酵等工藝加工而成的茶稱為熟茶。熟茶色澤褐紅,滋味純和,具有獨特的陳香。由於普洱熟茶茶性溫和,保健功能較好,很受大眾喜愛。

簡單來說,熟茶的工藝可以分解為鮮葉攤放-殺青-揉捻-解塊-日光乾燥-渥堆發酵-乾燥-蒸壓成型-包裝。當然其中還有很多可以細分的工藝環節。

熟茶發酵的歷史可以簡單概括為:

第一代:盧鑄勛為代表發酵熟茶開始;

第二代:吳啟英、鄒炳良為代表的傳統大堆發酵,成了普洱茶國家標準,用了三十多年

第三代:周紅傑代表菌種添加發酵,

第四代:離地發酵、小框發酵這樣可以不需要大堆,更加節約成本的工藝,熟茶的內涵也由此豐富起來。因此,我們也才得以喝到冰島熟茶、老班章熟茶、昔歸熟茶這樣的資源稀缺型山頭熟茶。

在我個人看來,熟茶的南北差異可以簡單概括為:

南方規模大,存量大。南方人比較務實,中檔茶消費較多,而且以投資收藏為主的也多。而低檔普洱茶,則大量消耗於茶樓酒肆之間。北方起步晚、起點高。北方普洱茶最早的消費者,來自中產階級或者較富裕的階層,文化素養較高,雖然起步較晚,但學習能力非常強。南方人喝茶更有人文氣息,「琴棋書畫詩酒茶」的氣息撲面而來,而北方人更講究茶的功能性,「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感。

我們今天品鑒的是書院熟茶帶來的三款熟茶產品——玉露瑤、龍吟和雙韻。為什麼我們會找到書院熟茶這個品牌,因為我們發現,書院的熟茶非常有特點,每一款茶都有不同的發酵方式,小筐發酵、離地發酵,發酵管理非常細緻。這是一家前期沉澱了很長時間的後起之秀。拋磚引玉,下面先有請書院熟茶的品牌負責人許先生和大家介紹一下。

沙龍現場

許先生:感謝大家今天來參加沙龍。我們為什麼要花那麼多精力研究熟茶呢?緣起應該是我們在做山頭茶的時候,很多人說熟茶不好喝,沒有生茶好喝,但我們就覺得前輩花了那麼大的力氣去研究熟茶,不應該是現在的局面。於是我們想做些改進,想做出好喝的,大家可以接受的熟茶。

我們常說普洱茶千山千味,我們覺得熟茶也可以。不是所有茶都適合同一發酵方式,我們在不斷嘗試中找到了對熟茶工藝的理解和平衡,不斷嘗試,把控發酵地點、時節。以前發出好熟茶或許是靠運氣,我們現在想通過小堆發酵發現產生好熟茶的數據,把這種口感延續下去。我們在發酵的過程中積累了很多數據,在後期有需求的時候就可以按圖索驥,支撐我們對口感的要求,這是我們書院熟茶做茶的體系。

三大茶區我們都陸續做了實驗,早些年我們在巴達章朗、布朗山、帕沙、勐宋滑竹梁子、保塘、勐庫等地都建了初制所,從毛料階段就開始觀察、試驗、研究。

書院熟茶品牌負責人許先生

說到喝熟茶的南北差異,我在廣州和鄭州都待過,也有一些看法。熟茶最早是供應廣州、香港,以前廣深港一帶對熟茶的要求是要有堆味,覺得這才是普洱茶。北方人喝熟茶,主要是對甜潤、香氣要求高。南方對厚重感要求高,這應該是和當地的飲食習慣有關。各個地方都有自己的菜系和自己喜歡的茶,我覺得影響一個地方喝茶習慣的主要是時節和飲食習慣。

趙娟:我們接著這個話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我是南方人,我最開始喝熟茶是一股霉味,接受不了。後來才喝到沒有堆味的熟茶,熟茶也可以很好喝。下面大家可以暢所欲言。

周重林:剛剛覃老師總結得很好,三不怕,不怕餓、不怕苦、不怕睡不著。我要說熟茶的「五不分」:不分大小樹(規模性的廠家一般不分);不分時辰,可以從早喝到晚;不分季節,一年四季都可以喝,我去杭州喝到朋友帶來的狗牯腦,他讓我快點喝,這是最好的季節;不分性別,男女都可以喝;不分場合,任何場合都可以喝,熟茶有很大的場景重塑能力。

剛剛許先生介紹書院工藝之後很打動我,從運氣到工藝是很了不起的,熟茶的發展讓我們看到了工藝上的探索。我們普遍認為生茶不講工藝,而熟茶是很考工藝的,發生了從量變到質變的突破,工藝是運氣的支撐點,培養了很多人的實驗精神。

第二個點,書院團隊很年輕。以前是大廠、大師、大人物的熟茶,現在是小廠、小堆、小人物的熟茶夢,我覺得很了不起。

熟茶的市場很大,雖然南北有區別,但是熟茶可以不分南北。北方以前喝龍井都是喝香片龍井,北方喜歡香,喜歡甜,覺得不香不是茶。北方在口感上不是很精緻,追求價格高,在北方,一說冰島班章一大群人過來,所以冰島最早就是河南人扎堆。

我們過去對熟茶沒有太高的要求,注重功效。幾乎所有的論文數據都是熟茶,保健功效談的基本都是熟茶。人在尋找平衡,茶也在尋找平衡。我是熟茶的受益者,我入行15年了,身體沒有喝垮。我們去年賣紅糖和姜,就是為了照顧大量喝生茶的老茶客。現在看來,大量的長期的喝新茶身體是不適應的。

做好熟茶的過程中要丟很多料,所以做熟茶的成本很高,但因為有書院這樣的企業在探索,讓我們能喝到越來越好的熟茶,我看到越來越年輕的人進入這個行業,很開心。

茶友:我是常年在北京生活的雲南人。關於南北差異,多多少少都有切身的感受。北方過去是喝茉莉花,後來收入比較高的開始喝烏龍,現在身邊的人開始喝普洱。但感覺普洱茶水很深,市場上魚龍混雜。剛開始喝熟茶,發現有股堆味,以前我也不懂,就覺得熟茶是這個味道。後來喝到一些好的熟茶,才知道好與不好的區別。

人的嘴是很難欺騙的,嘴巴知道什麼味道是舒服的。我個人還是很喜歡熟茶的。年輕的時候喝了很多生茶,現在感覺不太適應,喝點熟茶就感覺非常舒服。我有幾次去內蒙都帶了熟茶,吃肉以後喝熟茶很舒服。我總體感覺熟茶很好,但北方對熟茶的認知很初級。我覺得北方人很需要茶知識的普及,很多賣茶的是半路出家,自己都是雲里霧裡的。

麗江茶友:我是來自麗江的茶友,第一次來參加茶業復興的茶會。我們有自己的茶廠,第一次認識書院熟茶,翻了一下宣傳冊,說到水、說到參數,和我們茶廠的理念很接近。

孫先生:我是在雲南定居的北方人。在我們北方,我覺得同價位的普洱茶,熟茶比生茶更容易接受。北方人就是喝花茶、鐵觀音,都是比較香的,我們北方冬天比較冷,比較適合喝熟茶。

茶友:我來自廣東,在雲南定居。我熟茶喝的不多,但廣東的朋友經常讓我帶熟茶。我最近感觸比較多的是倉儲問題,倉儲會影響熟茶的口感。我朋友說去茶店喝熟茶不太好喝,然後我從雲南給她寄了,她說很好喝,我覺得可能價位、倉儲對茶都有影響。熟茶要做得好喝,我覺得是很不容易的。

茶蕾:我是昆明本地的,我第一次喝熟茶是2010—2011年間,我去參加茶藝師培訓,我第一次喝熟茶,就感嘆「我的天哪!」所有熟茶不好的東西我全部都喝到了。又鎖喉、又干、又辣,我當時就覺得熟茶怎麼能喝呢?我第一次喝熟茶的印象太不好了,很多年以來都沒有勇氣再嘗試。現在很多熟茶都是小堆發酵的,我覺得從原料到工藝都更用心了。如果你今晚是第一次喝熟茶,我覺得你很幸運,第一次建立的口感那麼好,要感謝所有用心做熟茶的企業。

張老師:大家好,我是在昆明生活工作的北方人,在大學教心理學,在讀博士。我對茶特別喜歡,作為北方人,對熟茶印象是米湯感。許多古代文獻中強調普洱茶的是藥用,然後才是口感。CNKI上關於熟茶的功能的研究文章很多,研究生茶的文章也有。我看了很多對比研究,熟茶的新茶和8年左右的陳茶,排除所有無關變數,新茶抗氧化效果好,陳茶減肥。因為北方的很多人一開始接觸了一些不好的熟茶,很多人對熟茶已經有了不好的刻板印象,所以今天要很努力的去挽回。

覃老師:大家好,我是雲南大學的教師,我出差幾剛回到昆明,今天本該在家陪孩子的,但還是忍不住過來參加沙龍了。很大的原因是很多次沒參加,感覺損失很大。另一個原因,是「書院」這兩個字吸引了我,我在學校工作,對這個名稱很感興趣。

我參加了那麼多次沙龍,我對茶業復興的沙龍認知有兩個:第一是面向廣。面向合作夥伴,不僅是產品推廣,也是理念推廣。周重林說,茶很多,茶人也很多,但要坐下來一起去推動很難;面向參與者,背景不同,大家不論年齡、背景,平台開放共享,在這個理念下才去談知識的傳播。

第二是我對這邊團隊的基本認識,在處理信息流動的時候很好,這個活動的流程就是讓你慢慢地想說話。我覺得這個沙龍很包容,大家各有所益。

書院普洱從13年理念形成到17年的面市出倉,背後應該做了很多努力。我想到我在景邁遇見一個河南小伙,他也想做熟茶。但是以前都是學院派,大規模,背後要投入的資金很大,年輕的團隊很難做出成績來。我在山上遇見的這個河南年輕人想做的事情和書院在做的事情很像。在這個情況之下,我佩服你們的能力和勇氣。

我自己喝茶的時間比較短。能夠看得出來你們的用心。你剛剛提到的村子章朗,我一個很好的朋友一直在那邊調查,我一直想去,他和我講了那邊茶的情況。你們立志要做高海拔的熟茶,很辛苦。周老師覺得中國文化裡面格物的觀點,熟茶是很複雜,要格物,你要研究在發酵中怎麼做好,要有付出的精神,一次次的試。從發酵熟茶回到傳統文化,有很多可以聊的。

梁先生:謝謝茶業復興,我是廣東人,在北京生活了好多年,我第一次喝普洱茶應該是1983年。80年代在廣州喝菊普,在酒店茶樓喝早茶,菊花和普洱在一起。那個時候菊花的味道壓倒普洱的味道。普洱茶的存放因為前期主要是南方比較多,很多寫書的、宣傳的基本都是代表南方的口感,影響了幾十年。沿海一帶喝茶,倉味比較重。在2010年以前,北京基本上還是喝花茶為主,普洱茶喝得不多,很多人不知道生茶是普洱茶,當時在北京推廣做茶很難。

現在北方發展得很好,大家經過幾十年來對喝茶的研究,嘴巴是不會騙人的。現在很多人都是喝乾倉的。現在的熟茶,2000年-2010年間的熟普很難喝到雲南倉的,那個時候基本上都放到廣東去了。廣東的味道和雲南的味道是不一樣的。以前喝熟普被別人說不懂茶,其實是不對的,你想喝什麼,你的身體知道。我覺得以後熟茶的發展會有一個新的飛躍。

趙娟:聽大家說了真么多,看來都對書院這個品牌挺讚賞的,我想問問許總,在2013-2018這幾年間,書院熟茶到底經歷過什麼最終堅持到現在?

許先生:我們這幾年,最開始是去找發酵好的原料,想直接用原料做拼配,根據自己想要的口感挑選,但麻煩的是第一年可以,但是第二年就挑不到了。客戶認可之後第二年卻做不出相同口感品質的產品,很尷尬。我們就開始從原料做起,那個時候小堆發酵已經接近成熟了。在發酵的過程中,第一次出現問題是溫度控制不好,或高或底。我們一開始是夏天發酵,以為外界溫度高一些了堆內溫度也高,但這只是我們的想像,溫度並沒有起來。這樣的情況還很多。

第一次想要放棄是在2016年,當時發酵出來的茶我們自己覺得可以,但是放了一兩個月後卻覺得沒預期的好,去喝以前的茶反而又覺得很好。雖然離地發酵解決堆味,其實我們知道時間不僅僅只是解決了以前熟茶的堆味,還賦予了熟茶很多其他的,這是我們目前工藝還無法替代的。

普洱茶存放的環境其實是需要溫度和濕度的,在昆明存放一點變化都沒有,於是我們就在勐海、景洪、昆明來回倒騰,發現是有效的,這是發酵完之後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在做好產品之後不知道市場是否認可,我們去年到深圳參加了茶博會,前幾天去了鄭州,在這兩個地方感受到了南北差異,但對我們的熟茶認可度還是挺高的。我覺得今後我們可以迎合不同消費者,做出不同風格的產品。另外,我也想知道北方的朋友對泡熟茶的器皿上有什麼要求嗎?

張老師:我來自北方,但是我的很多朋友都不知道怎麼沖泡茶葉,方法不講究,更別說器皿了,我以後會多關注,多做些調研。

周重林:熟茶井噴,第一次是菊普,第二次是小青柑。沒有這些打底,市場是打不開的。熟茶的發酵,最早的時候,廣州用開水發,雲南是用冷水。勐海對水很崇拜,我前段時間去拜訪魏謀誠先生,他發酵的井水是鎖起來的,這說明水很重要。

時間、溫度和水是茶在所有環節中都要講究的。我去廣州看到很多倉庫都放了加濕器,你問一百個廣東人,他們都喝濕倉,濕倉和干倉是吳樹榮提出來的,以前沒有。茶葉之前就沒有前發酵么?不見得。以前的古法是有前發酵的。

2004年我去雲縣,很多人說你千萬不要去熟茶發酵車間,去了你就喝不進去了,我去了確實有些亂。後來我發現,看得見的污染其實不可怕,看不到的污染才可怕。以前的黑茶工藝還有腳揉的工藝。早些年還有在大腿上搓茶的,這些都沒關係,其實看不見的農殘才是最可怕的。

我們去年紀錄片拍了勐海聖泉,去年我們去建水,西門豆腐那裡也是有一口井,養活了一村的人。赤水河兩岸也有很多好酒,發酵食品中水是很重要的。在泡茶的時候你一對沖就會發現有很多區別。我也想聽聽你們書院對水的挑選。

許先生:水這一塊,其實也不是挑選,我們在發酵同一款茶時,用不同的水反覆嘗試,找到合適這一種原料的發酵水源。我們還嘗試過在每次翻堆都用不同的水,好不好還不知道,因為產品還沒出來,我相信肯定會有不一樣的地方。泡茶的時候離不開水,發酵的過程中水也很重要,慢慢地開始嘗試不同的組合。水對茶湯濃淡都是有影響的。我們發酵藤條茶,在水上面也做了不同試驗。

趙娟:我有個疑問,可不可以大膽的假設,我們能否通過熟茶讓南北不分?

覃老師:說到這個問題,我剛好看到一個詞——雙韻 ,根據不同地域的人群來塑造產品,剛剛許老師和周老師都講到了水。水是沖泡的水、是茶樹生長過程中的水,也是發酵中的水,剛剛周老師說了,白酒和水系是有關聯的。

現在已經沒有純粹的哪裡人了,比如我,只有我的普通話只能顯示我是廣西人。我覺得雙韻這個詞是個凝鍊。年輕人不斷的在南北東西遊走,我覺得雲南的茶企應該向福建學習,打破南北的區分,比如產品形態上的便攜很重要。

洪漠如:上次在鄭州我特意拍了張書院熟茶的照片,很漂亮。我第一次接觸普洱茶也是菊普,第一次喝接受不了,我是四川人,一開始接觸茶比較喜歡喝毛峰。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喝普洱茶。發酵之後有很多內涵物質,功能性很強。熟茶是一款體感茶,余秋雨在《極端之美》中描述得很好。從價格上來說,熟茶與那些高端名山古樹相比,價格親民,口感也親民,因此也更容易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

歡迎留言

說出你對南方北方喝熟茶的看法,就有機會喝到書院熟茶。

我們將按後台留言時間順序選出第5、15、25、35……(排名逢5)條留言的讀者,獲得書院熟茶組合裝茶樣1份,上不封頂。

茶樣包括老曼娥(竹筐發酵勐海茶區)

瑞雲(離地發酵易武茶區)

惜余香(傳統發酵臨滄茶區)各一份。

如果留言寫得好也有機會獲得喔!

留言自本文發布48小時內有效,中獎留言我們會在微刊中報道,敬請關注。

(超過100條留言在後台依然可以參加活動)

文章由茶業復興編輯部根據嘉賓現場發言整理

未經嘉賓審校

解釋權歸嘉賓所有

END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穿越到古代 一起「吃茶」去?
TCL攜手開心麻花《李茶的姑媽》爆笑開演,讓健康生活不錯位!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