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莊子也談工匠精神:最好的工作狀態是把自己都忘掉

莊子也談工匠精神:最好的工作狀態是把自己都忘掉

莊子小憩時,做了一個夢。夢中,南海大帝倏和北海大帝忽相約同游,在中央之地遇到了混沌。混沌化生萬物,兩人心存感激,就商量怎樣報答他。

「每個人都有眼耳鼻舌,獨獨混沌沒有,連看人、聽話、吃飯、呼吸都做不到,多可憐啊!我們幫幫他吧。」

於是,兩人每天為混沌「鑿一竅」。七天之後,就在即將大功告成之際,七竅成而混沌死。

兩位大帝懊悔莫及中,莊子緩緩睜開眼睛。石榻前正立著一個年輕人。他恭敬地等待莊子夢醒,已等了大半個時辰。年輕人是來求教的,他的神情焦躁,就像一尾擱淺在沙灘上的魚。

「我的天賦悟性都太差了,無論做什麼,無論多麼勤奮,都沒辦法超拔眾人,最多只能做到和滿大街的高手差不多的地步。」

莊子想著還很清晰地夢,有些恍惚地開口,卻是給年輕人講了一個普通木匠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木匠叫梓慶,專門幫人家做祭祀時掛鐘的架子。這人並不聰明,也看不出有什麼特別的天賦。但他做出來的架子,卻總被人們稱作「鬼斧神工」,因為架子上的野獸紋路,每一個都能讓人屏息凝神,就怕一不小心呼吸重了,就把它們驚醒。

魯國國君知道他的手藝後非常驚奇,專門把他召來詢問其中訣竅。

梓慶人看起來很普通,說起話來也很普通,一點委婉和修飾也無。

他說:「我一個普通的木匠,哪裡有什麼訣竅啊。只不過是每次工作之前,我都會齋戒七天,好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每一次齋戒,到第三天的時候,我就會『忘利』,把所有功名利祿的念頭都拋棄掉;到第五天的時候,我就會「忘名」,別人對我讚歎也好,誹謗也罷,我都已經不在乎了;到了第七天,可以達到『忘我』的境界,眼耳鼻舌、四肢形體都感受不到了。這時候,我才會拿起斧頭進山。在這種心態下,哪些木頭天生長得像野獸,我一眼就能辨別出來。然後隨手一加工,它就成為現在的樣子了。您看,我做的事情無外乎『以天合天』、道法自然。那些能做到『技近乎道』、『器能凝神』這地步的人,其中的訣竅大抵也不過如此吧。」

「你看,很多時候我們無法達到目標,不是因為天賦不好,不是因為不夠努力,或許僅僅是因為,我們忘不掉的東西太多了。」莊子看著年輕人,最後悠然說道。

【企業管理智慧】

什麼樣子的狀態才是「專註忘我的狀態」?在《生命的心流》中,米哈里.奇克森特米海伊這樣描述:

「想像你正從雪坡上滑下,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身體的動作上、雪屐的位置、從你臉龐呼嘯而過的空氣,還有身旁飛逝、被雪覆蓋的樹木。在你的知覺里,容不下任何衝突或矛盾的空間;你知道只要稍微分神,就有可能讓自己臉孔朝下埋在雪堆里。這趟滑雪是如此地完美,讓你想要永遠這樣下去。」

這種狀態在心理學上被稱作「沉浸(FLOW)」。當我們忘記自我、沉浸在工作中時,也就是最敬業的時候。

正如混沌之死一樣,人類有了眼耳鼻舌,就有了慾望、偏見和私心,就無法全力以赴,也就很難到達你本該到達的巔峰。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失敗就是因為心思不純,所求太多。

所以,在莊子看來,真正的「道」是自然,不需要去想要學習什麼、教導什麼,而是要思考選擇什麼、忘掉什麼,只有忘掉成心、機心、分別心,才能成就自己的「道」。這就是忘我的境界。

「忘我」是一個人自我提升的不二法門,也是管理者夢寐以求想要員工達到的最佳工作狀態。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忘我呢?以及,管理者該怎樣做才能幫助員工尋找到「專註忘我的境界」呢?

在個人來說,除了興趣愛好等,另一個必不可少的前提就是這件事你能做,卻又不是那麼容易完成。也就是說,目標和技能水平要達到平衡。

管理者必須要牢記,什麼水平的技能,匹配什麼水平的目標,決不能「大材小用」,也不能「拔苗助長」。

其次,管理者要了解自己的下屬,根據對方的性格和行為方式來調整自己的管理風格。

譬如,對於那些更富事業心的員工,一個極具挑戰性的目標是必要的;對於那些更看重家庭的員工,管理者每年多慰問幾次病人,多送幾次生日禮物,就可以更容易獲得下屬的忠心。

最後,管理者必須主動管理員工受到打擾的情況,以及參與度,給員工提供「專註忘我」的氛圍和環境。

【曾仕強語錄】

一個人在自己的工作當中,還有憂,還有懼,還有慮,還有很多阻礙,就是表示自己還沒有發憤忘食,還沒有全力以赴。

——曾仕強

中國式管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曾仕強 的精彩文章:

社會發展突飛猛進,傳統文化對個人有何意義?
經得住歲月撿煉,刻得了靈魂深度,這才是真正的文壇經典

TAG:曾仕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