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韓信的下場,真替楚漢第一將星不值
有三種容器:簍子、罐子、葫蘆,各自的容量是:簍子10斤,罐子7斤,葫蘆3斤。現在,簍子裝滿了10斤油,要用此三種容器分成兩份,每份5斤。怎麼分,你會嗎?
聰明的韓信不假思索,說了兩句話:「葫蘆歸罐罐歸簍,兩人平分各自走。」然後揚長而去。我卻思索了許久,才恍然大悟,自愧與這個一代天才名將比,不知遜色了多少!
01卓越的功勛與聰明才智
依照韓信的提示,將簍中的油先倒滿葫蘆,葫蘆中的油再往罐中倒,如是三次,罐中有油7斤,簍中1斤,葫蘆里剩2斤,至此,就已經看到成功的希望了。只需再將罐中油歸於簍中,再將葫蘆里的2斤油倒入罐中,再從簍中灌滿葫蘆,葫蘆的油再倒入罐中。此時,罐中,簍中就各有油5斤,完成了平分。一大學生找到答案,興奮的說:「挺繞人的。有點像奧數。」
其實,這是個實踐和謀略問題。
韓信能如此機敏,充分顯示了他作為大軍事家的卓越才幹和思維,就是善於利用現有條件找出制勝方略。所有卓越的軍事家,在作戰時,都是通過偵察,洞悉並充分利用戰場上的具體地形、地貌等條件,而決戰決勝的。韓信在其軍事生涯中,創造了無數這樣的戰例。
例如著名的「濰水之戰」,就是利用濰水,先用麻袋沙包等堵塞濰水上游,然後誘敵深入至河道,放開濰水淹敵,從而取得滅齊的決定性大勝。他還曾在正面戰場,與敵隔河對峙,而在河流的另一處,用木盆、木桶等運兵渡河,迴旋於敵後一擊致勝,成為軍事史上的典型戰例,為後代軍事家所稱道。
還有,滅趙的井陘之戰,竟一個上午,滅敵20餘萬,「奪幟易幟」,傳為佳話。「韓信將兵,多多益善」。無數流傳於民間的,著之於史冊的,由他所創造的輝煌勝利,莫不充分證明了,韓信無愧於歷史上卓越的軍事家和統帥的稱號。
韓信,不但是卓越的戰術家,而且是卓越的戰略家。當劉邦在漢中築壇,拜他為大將軍之初,他就提出了東出關中,經略中原,統一天下的一整套計劃。於是,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先滅掉關中的三個王,復攻魏、伐趙、懾燕、滅齊,使劉邦得以從群山環抱的漢中走出去,稱帝「漢高祖」。
然後,又在中原大地,上演了楚漢相爭的大戲。歷經四年艱苦卓絕、波瀾壯闊、曲折複雜的政治與軍事決戰,最終,垓下一戰,逼迫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項羽全軍覆沒,不得不烏江自刎,退出歷史舞台,而一個統一的、強大的大漢王朝終於得以確立。可以說,這一切,韓信居功至偉,說韓信「勛冠三傑」,一點不錯。沒有韓信,中華民族的這一段歷史怕得重寫。
韓信,不僅軍事上超群,堪比孫、吳,是軍事大家,同張良一起著有兵法三篇,而且在其他方面也才智過人。我們從上述他不假思索,就道出分油的辦法可見一斑。
據說,可稱是波譎雲詭、玄妙無窮的中國象棋,也是他在囚禁中發明的。且不說其中奧妙,至今已流傳了2000多年,尚無人敢說全部破解。單是那無能的老帥,雖有相士左右護衛,也總在被「將軍」之中,其寓意頗耐人尋味。
風箏的發明也出自他之手。並應用在戰爭實踐中。使得項羽陷入軍心渙散,一敗塗地的「四面楚歌」,就是韓信利用風箏飄撒開去的。韓信的聰明才智,不能不令人們心悅誠服。
02欲加之罪與橫遭殺害
想當年,劉邦曾被項羽打得屁滾尿流,如喪家之犬。彭城一戰,連自己的老父、髮妻都悲俘獲,他只能大耍流氓,對項羽說:我們曾為兄弟,殺吾父即殺你父,殺吾妻即殺你妻。然後落荒而逃,真是可笑、卑劣之極。
而韓信功高蓋主,「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旋蓬」(李白詩句)。為三齊王,手握重兵,正是羽翼豐滿之時,倘若他真想謀反,反戈一擊,打敗劉邦,並繼而打敗項羽,獨霸天下,並非不可能。但他並沒有這麼做。
反倒是,當劉邦倉慌逃到他的營地,並以流氓手段,拿去他的帥印後,他依然對劉忠誠有加,毅然跟隨劉去報彭城之辱。並憑藉他的超人的膽略和計謀,一舉將項羽包圍於垓下,並全殲之,從而取得了楚漢戰爭的徹底勝利。而就在他立下這樣的蓋世奇功之時,坐享其成的劉邦,又一次使用流氓手段,奪了他的印,削了他的權,將他貶為楚王。繼而,又羅織罪名,將他再貶為淮陰侯。
韓信也深知劉邦「畏惡其能」,但他又確實有些恃才傲物,恥與樊噲之流為伍,心生不快,便深居簡出,託辭不出,不再時常伴隨於劉邦左右。但世上常常就有這樣一些小人,喜歡苛責他人,雞蛋裡挑骨頭,專挑別人的錯,乘人之危,落井下石,誣告韓信是有野心,居功自傲,要謀反。本來就心胸狹窄的劉邦,早有翦除韓信之心,便順水推舟,坐成了韓信謀反的事實。
你說,韓信冤也不冤?就在垓下大戰前夕,項羽曾兩次派謀士蒯通遊說韓信,欲與韓信聯手共除劉邦。而韓信言辭鑿鑿,所說的儘是劉邦的好處,如何將自己的衣服讓給他穿等等,感恩之心,溢於言表,誓死不叛劉邦。
此時的韓信,手下猛將如雲,重兵在握,不思謀反,又緣何在此手無半點權力,半點力量,根本沒有可能性時反叛?難道韓信是這樣的不諳世事,不懂謀略,沒有頭腦的蠢人嗎?說韓信謀反,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但韓信還是被以謀反為名殺害了。陰險的劉邦自己並未出面,而是授意其妻呂雉與蕭何合謀,誘韓於長樂宮中殺害,並夷其三族。關於韓信之死,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也有猜測和杜撰,成了一個歷史公案。
但是,始作俑者是劉邦,卻是毫無疑義的。戰功赫赫,聰明才智過人的一代名將被殺了,死時才35歲,這是韓信的悲劇,也是歷史的悲劇,令人唏噓不已!
想韓信「成敗一簫何,生死兩婦人」,被簫何舉薦,又被簫何設計所殺;受漂母賜飯之恩,以千金回報,卻又死於另一婦人呂雉的毒手。人生天下事,何其如此難以逆料也!
03莫衷一是的歷史評說
越是對韓信有了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就越是會得出這樣的結論:,韓信終歸是戰功赫赫的一代名將,是卓越的大軍事家,是叱吒風雲的英雄,為平定親末諸侯四起、戰火連綿、民不聊生的動亂局面,實現中華民族的大一統,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悲劇,是一個大悲哀!
對於其人其事,歷代史家均有評述。
最讓人不能理解的是太史公司馬遷,他在其被譽為「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的巨著《史記》里的《淮陰侯列傳》中,先是用大量篇幅客觀而翔實的記述了韓信的豐功偉績,但卻在篇末的感言中說了這一番話:
「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於漢家勛可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叛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
他也承認,韓信對漢家的功勞,可與周公旦等聖賢媲美齊名,但對韓信莫須有的叛逆,不分青紅皂白加以詆詬,認為被夷滅三族是理所應當的,這就讓人感到不公了。
素來主張「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講究信、史、實的史學大家,對韓信所謂謀叛的真偽該是心知肚明,考察的很清楚的,奈何如此?
但細一想,他身為漢家史官,又不能不為漢家開國皇帝諱,否則又會惹來殺身之禍了。他曾經就是為假降的李陵說了幾句公道話,險些送了性命,後慘遭宮刑,而李陵的假降被逼成了真降。原來太史公也有難言之隱!這也許正是他把同為「漢初三傑」的張良列為「世家」,而將韓信列為「列傳」的原因吧?強權專制之下,而有信史何其難哉!
而同為大史學家的司馬光在所著《資治通鑒》中,卻說了實話,說了公道話,對劉邦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政治流氓行徑痛加揭露和批判。大概他身為宋臣,不需再為劉邦避諱了吧。
我曾多次遊覽、憑弔位於漢中城南的拜將台,那是一座很不起眼,也不高大的土檯子,旁邊孤零零的立著一塊碑,上面寫著「漢大將韓信拜將台」數字。而不遠處的亭子里卻高高懸掛著一幅巨匾,上書道:
「辜負孤忠一片丹,未央宮月劍光寒。高祖帝業今何在?不及淮陰有將壇」!
的確,劉邦的帝業早已煙銷雲散,而韓信的拜將台卻赫然屹立了兩千多年。
可見,公道自有人評說。
「歷史的天空閃爍著幾顆星,人間一股英雄氣在縱橫馳騁。」
※五十個中國符號,五千年文明烙印
※打偽齊、平湖匪 南宋頭號將星的升起
TAG: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