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法藝術的當代性當代國畫家的文化修養

書法藝術的當代性當代國畫家的文化修養

【觀點】

書法藝術的當代性

□黃劍武

書法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傳統藝術之一,也是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治學的必修課之一。它是通過詩詞等文學載體,體現出對國家命運、自然生命、仕途遭遇、個人情懷等方面的認識和表達的一種藝術形式。這些被後世視為入世和出世的知識分子的認識觀念,最終訴諸筆端通過文字以視覺藝術來呈現,故而我們認為是一門藝術,即書法的藝術。在漫長的古代社會裡,書法因其為書寫工具之故,其書寫的實用功能自然是第一,審美功能位居其次。

然而,隨著農耕時代的逐漸遠去,知識分子的身份亦發生很大改變,書寫工具因書寫速度的提高,出現高度便捷化,導致毛筆被鋼筆、水性筆等書寫工具,甚至是鍵盤所替代,書法藝術僅僅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被繼承下來。其書寫實用功能完全喪失,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被提到首位,甚至審美價值可以認為是唯一存在的價值,而且更加純粹。因此,這裡需要提出的是,作為書法藝術的僅存功能,即藝術價值或審美價值,更應符合當下人群的審美需求和視覺觀念,去呈現當代性才有文化意義。

中國書法,是以文字為載體的藝術表現形式,在全世界範圍來看,並不多見。其當代性和創新性亦缺乏體系參照,因而,創新不易,需要避免走入兩個極端和認識誤區。一是固守傳統書法陳規和表現形式,無法突破、難以自拔;二是摒棄傳統,受西方藝術觀念影響,陷入現代書法的某些認識誤區,迷失方向。這是當下書法較大的兩種現實困境。

從視覺藝術的層面上說,書法的當代性轉化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探討。一是書法的當代性轉化並非是否定或完全遺棄書法的原有傳統,書法的當代性應體現其繼承性,而且有繼承才會有創新,繼而實現當代價值。二是精神層面的當代轉換,即體現當代人群的現實思考和價值維度。三是藝術形式的再認識,書法一直被認為是抽象的藝術,而在確定是在漢字的識讀基礎上書寫的認知後,其實更傾向於具象表達,不管任何書體如真草隸篆,皆是依賴漢字原形,實是漢字簡寫或快寫方式,其表現形式的再認識有助於形式破界,實現本質突破。四是傳統書法的當代視覺化轉換,即傳統書法的本體認知遞進,如傳統書法在多種學科的介入下,嘗試在結字、章法、識讀上呈現的視覺轉換,去實現本體的創新和突破。

在圖像高度視覺化的今天,書法藝術的當代創新性解讀,不僅僅需要對傳統的學習和繼承,其藝術形式的圖像新視覺化也顯得尤為重要,前者在立,而後者在破。

當代國畫家的文化修養

□鄒凌

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曾經說過:「有些老人顯得很可愛,因為他們的作風優雅而美麗。儘管有的年輕人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培根隨筆·論美》)可見一個人的修養是極為重要的。在中國畫壇,中國畫創作離不開畫家的文化修養,正如林語堂所說「中國畫是中國文化之花」(梅墨生《現當代中國書畫研究》)。

近年來,在全國性中國畫展覽中,儘管中國畫創作日益豐富多彩,但作品的內涵與畫家個人的文化修養顯得明顯滯後。許多參展作品重視「技」的表現,而忽視了「文」的表達;有些作品展示了畫家超強的造型能力,但同時也流露出畫家藝術想像力與再創造能力的貧乏;有些作品一味地玩弄筆墨技巧,或是趨於工藝畫製作,但卻嚴重缺乏文化氛圍和強大的藝術感染力;還有些作品由於畫家書法水平低下,不敢在畫上題識,即便有作者姓名和創作年代,也不題在明處,而是落在不顯眼的地方;有的作品儘管有題識,但題識內容和作品並不完全相符。筆者曾在一個全國性美展上看到一件山水畫作品,畫上的題識是一首唐詩,詩的內容表面上看是詠山水,實則是詩人借山水來表達其對親人的思念,儘管這幅山水畫畫得很有氣勢,筆墨處理也很到位,但其內容怎麼看也沒有表達出詩的意境,甚至根本就是兩回事,可見畫家對這首唐詩並不理解,或是沒有讀懂,自以為是山水詩就題在了畫上,成為笑柄。

中國畫創作與西洋畫是有著本質區別的,西洋畫是寫實畫、滿景畫,其創作形式與照片形式差不多,為了不影響畫面,畫家將姓名和日期落在畫面不顯眼的地方是不奇怪的,也是容易理解的。而中國畫是寫意畫、「意象」畫,即便是滿景式的工筆畫也應注重寫意性,強調畫中之畫與畫外之畫。因此,國畫家既要熟練地掌握中國畫的畫法技巧,更要具備深厚的文化修養。如果中國畫創作沒有文化修養的積累,其作品一定空洞、乏味、缺少靈氣,更談不上「氣韻生動」。現在很多中青年畫家對此缺乏足夠的認識,以為中國畫創作就是要打好造型基礎,掌握好中國畫技巧;或是由於過於浮躁、急功近利,沒有把文化修養當回事。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畫壇上不乏弄潮兒,他們各領風騷三五年,爆發力很強,「才氣橫溢」,可如今大多銷聲匿跡,是因為他們畫得不好,還是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其原因就在於缺乏文化修養,沒有了文化支撐,就沒有了後勁。殊不知中國畫創作歷來所講究的是「以詩入畫」和「以書入畫」,追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

「以詩入畫」就是強調畫家的文化修養,就是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才能豐富自己的創作視野;就是強調中國畫創作有別於照相機式的再現描繪對象,而是通過畫家的理性感悟,使作品飽含人文關懷和價值情感。「以書入畫」就是強調中國畫的線條美和抽象意味,讓書法的藝術形式在繪畫創作中產生節奏和韻律;就是強調中國畫「寫」的特徵。自古以來,人品、學問、才情是一個優秀的中國畫家所必備的條件。

「我與《書法報·書畫天地》」徵文

10年的堅守與砥礪,3650個日日夜夜風雨兼程,只為一個夢想:今生今世與您長相伴……

我訂報閱報的收穫

□浙江紹興劉榗洧

我是《書法報》的鐵杆粉絲,訂閱《書法報》已34年了,對《書法報·書畫天地》也是情有獨鍾。這些年來我把訂閱的《書法報》《書法報·書畫天地》按年份、季度裝訂成冊、入檔收藏(如有缺失,立即郵購補齊)。如今我是一個81歲的老讀者了,只有一個願望,就是只要我的雙眼戴上老花鏡還能看得清楚報紙上的文章,我就要一直把報紙訂閱下去……為什麼?很簡單的一個理由——報紙能服務於我。下面是《書法報·書畫天地》幾個欄目幫助過我、服務過我的事實。

①「書法評改」。我寫過一幅毛澤東詩詞中堂作品,寄給編輯部後被評改刊登,給予我很大的肯定和鼓勵。評改中提出的某些不足,使我受益匪淺。

②「讀編往來」。有一年因我要用金粉在大紅宣紙上給長輩書寫一幅壽作,可金粉不入紙、易脫落,後我寫信求教於《書法報·老年書畫》(現《書法報·書畫天地》)編輯部,不出一月,就得到回復,告訴我用清漆加松香水調和金粉來書寫,果然奏效。

③「書畫賀壽」。去年8月份在我八旬壽誕時,「書畫賀壽」欄目編輯邀請中國書協會員李多來先生為我作了賀壽作品,在此特別感謝李先生和欄目編輯。

④「展覽信息」。通過讀報,得悉中國重陽書畫展展賽信息,我按照參賽要求投去的作品入了展,使我感到十分欣慰和自豪。

這一件件事,使我感激不已,我相信未來我還會有更大的收穫。以後只要在身體能及的情況下,我會一直把《書法報》《書法報·書畫天地》訂閱下去。

編輯部日誌

周三

□執行主編蘭干武、專題部副主任姜陳、記者黃菲菲在福建泰寧縣旅遊管委會經濟發展局副局長林志軍先生、泰寧賽區承辦方七閩書院黃志旺先生等陪同下考察第十一屆中國重陽書畫展(泰寧賽區)酒店及景點尚書第。

周四

□蘭干武、姜陳、黃菲菲在林志軍、黃志旺先生等的陪同下考察景點寨下大峽谷、大金湖、耕讀李家古村落和上清溪,並與泰寧縣委副書記方劍峰商討進一步合作事宜。

周五

□蘭干武、姜陳、黃菲菲在林志軍、黃志旺先生的陪同下考察景點明清園,隨後,採訪黃志旺先生。

(易莉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報·書畫天地 的精彩文章:

圖難於其易 為大於其細
當代花鳥畫五十家特刊

TAG:書法報·書畫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