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病逝後,為什麼接掌兵權的人是楊儀而非姜維?原因很不簡單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531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提起諸葛亮的接班人,大多數人都會第一時間,想到姜維的名字。的確,姜維雖然是一介降將,而且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才無奈前來投奔,但是他立馬便受到了諸葛亮的賞識。諸葛亮不但在寫給蔣琬等人的信中,對他大力誇讚,說他敏於軍事,忠於漢室,是不可多得大才,還將中虎步軍五六千人交給他統領,可見對他的看重。
後來,諸葛亮每次北伐,他都會隨軍出征,而到了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病逝於五丈原的時候,臨終安排退兵,他也有幸成為了聽取諸葛亮遺令的人之一。再後來,蜀漢繼續北伐的重任,也落到了他的頭上。如此看來,說他是諸葛亮的接班人,並沒有錯。那麼,為什麼諸葛亮病逝之後,接過兵權的人卻是楊儀,而非姜維呢?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因為楊儀能力卓越。的確,楊儀雖然性格狷狹,但能力不容小覷,他是荊州人氏,最初受到關羽的舉薦,才到往了益州。然後與劉備討論軍國大事,也能讓劉備滿意。而且他不是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人物,在諸葛亮軍中,「儀常規畫分部,籌度糧谷,不稽思慮,斯須便了。」意思是說,他在軍中負責士兵分部,籌備糧草等事,能夠很輕鬆的完成任務。可是,姜維能力也不差,而且是一員將領,而非單純的文官,他比楊儀更適合統兵。
那麼為什麼諸葛亮去世之後,接過兵權的人,是楊儀而非姜維呢?對於此事,小編有以下幾點猜想。
一、楊儀的身份更容易服眾
雖然諸葛亮非常欣賞姜維,但是他一個人欣賞,是遠遠不夠的,姜維需要服眾,才有接手兵權的資格。可是他從公元228年才投奔蜀漢,僅有七年的資歷,當時僅官至護軍,又是曹魏降將,若在這個關鍵時刻讓他接手兵權,實在說不過去。再者說,雖然他是諸葛亮的接班人之人,但是他前面還有蔣琬、董允、費禕等人,而且嚴格意義上說,楊儀也算是諸葛亮的接班人之一,再加上他丞相長史的身份,他本身的才能,以及在軍中的貢獻,和自身的資歷,比姜維更適合在這個時候接手兵權。
二、姜維另有重任
另外,諸葛亮在臨終之前,給姜維安排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也就是說,這個時候,諸葛亮基本上放棄了魏延,並讓姜維負責斷後。要知道當時大軍撤回蜀漢,基本上沒有什麼阻礙,但是後方卻要防備魏軍的追趕和襲擊,所以斷後這一任務非常重要。不過接受了這一任務之後,姜維便分身乏術,無法再統領全軍了。
三、姜維是武職,受魏延壓制
除此之外,很多人都意識到了,諸葛亮表面上雖說放棄魏延,不用管他何去何從,但是他本心是想除去魏延的。而魏延性矜高,蜀漢滿朝文官見了他,「皆避下之」,只有楊儀一個人敢跟他叫板,水火不相容,這個時候除去魏延的任務,自然要落到楊儀頭上,就算姜維能力不比楊儀差,他也很難做到。再者說,就算不陰謀論,就算諸葛亮沒想除去魏延,但他一定料到了,魏延會堅持繼續北伐。如果兵權交到了姜維手中,而姜維是武職,地位又不及魏延,就要受到魏延的壓制,如果那樣,則蜀漢危矣。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諸葛亮去世之後,接手兵權之後是楊儀而非姜維,是理所當然的,這不僅是因為,姜維不是諸葛亮的第一任接班人,當時的地位和資歷也不夠,還有其他各個方面的原因。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三國被黑的面目全非的十大人物,一位皇帝,二位名士,七大虎將
※漢末被嚴重低估的梟雄,曹操孫權爭相拉攏,至今被一個小國供奉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