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常勝帝王一生無敗績,率領六人擊退二十萬披甲之士
三國時期諸葛亮,巧施空城計曾嚇退司馬懿數萬大軍。而自此之後諸葛亮多智近妖的傳說便不脛而走。但歷史上的諸葛亮基本上是常打敗仗。他參與的第一戰當陽長坂之戰,這一次劉備慘敗,諸葛亮只能跟著劉備逃跑,一點兒辦法也沒有;他參與的第二戰是赤壁之戰,但那一仗的總指揮是周瑜,諸葛亮只是勸說孫權與劉備結盟,他並沒有參與戰役的指揮,所以說赤壁之戰雖然勝了,但基本與他無關;他參與的第三戰是取成都,但這一戰的總指揮仍然不是他,而是劉備,看不出他在戰役中起了什麼作用;這以後,他也取得了一場戰爭的勝利,那就是南征四郡,但那基本上是一次政治征服行動,軍事成分是很少的,算不得一次真正的戰役;至於說到北伐曹魏,也他更是常敗將軍,凡他指揮的戰役基本上是每戰必敗。這中間只有一次攻取了武都和陰平二郡,但諸葛亮還沒有參加。因此,說諸葛亮是軍事家,那絕對是有水分的。而在軍事方面更有超人天賦實現了一生不敗的傳奇,常勝帝王一生無敗績,率領六人擊退二十萬披甲之士。
當時,「玄武門事變」不久,李世民才登基,根基未穩,頡利可汗認為這是天賜良機,親率突厥大軍,長驅直入,直撲長安,兵臨渭水。頡利可汗選擇的時機非常准,突厥大軍如入無人之境,就打到了渭水之濱,唐王朝一片嘩然,唐王朝處在危急關頭。若是換一個膽小怕事的皇帝的話,說不定就逃走了,但頡利碰到的是李世民這個馬上皇帝,李世民親臨渭水,調兵駐守,準備反擊。先派遣自己手下的大將尉遲敬德,率領長安守軍阻擊頡利的先鋒,而尉遲敬德也不負眾望,不僅擊敗了頡利的先鋒部隊,還生擒了敵軍一員大將。而趁此頡利大軍軍心不穩之際,李世民僅率領六人便前往渭水之濱。
而頡利見此大驚不已,李世民面對頡利二十萬披甲之士,臉上仍是毫無俱意,並斥責頡利為何背棄盟約叩境撓邊,而正當頡利手下的將士蠢蠢欲動之時,長安城內所有的守軍都化做李世民的儀仗隊,讓頡利分不清長安兵力虛實。而在李世民的威脅下佔據優勢的頡利還是屈服了。《資治通鑒》記載唐太宗殺白馬與突厥可汗之結「渭水之盟」,突厥兵於是退去。渭水之盟避免了唐朝在不利條件下的作戰,為自己穩定局勢。為發展經濟、積蓄力量贏得了時間,是唐朝與突厥強弱變化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從此唐朝發展經濟、積蓄力量贏得了時間,是唐與突厥強弱變化的轉折。之後,唐太宗勵精圖治,並且挑撥頡利、突利二可汗和突厥與鐵勒諸部的關係。公元627年,東突厥內部出現分裂。唐朝在公元630年,滅掉了東突厥汗國。
唐貞觀十六年(642年)十一月,高句麗大臣泉蓋蘇文殺其王高建武,立高建武侄高藏為王,自稱莫離支,專制國政。是年,百濟攻佔新羅40餘城,復與高句麗連兵,謀絕新羅入唐之道。貞觀十七年(643年)九月,新羅向唐求援,唐於次年(644年)正月遣使至平壤勸蓋蘇文罷兵,遭拒絕。唐貞觀十八年(644年)七月至次年九月,唐太宗李世民出兵遼東進攻高句麗。唐軍先是連克蓋牟等10城。後因唐太宗過於求穩,未採納乘虛直取平壤以及放棄安市、先取烏骨城等建議,未能出奇制勝;又因安市久攻不下,以至天氣寒冷、糧運不濟,被迫撤軍。
但通過這幾次做戰徹底將高句麗的經濟基礎打破,限制了高句麗的發展從此方面來說益達到了做戰目的,所以此次只能說不勝不敗。而李世民和薛舉之間的戰爭,雖然前期李世民打得十分艱難,但薜舉最終還是敗亡在天命之下。所以可以說在大勢之下,薜舉是不敗之敗,而李世民剛是不勝之勝,所以這場戰役從另一方面來說亦是一場不分勝負的鬥爭,只不過李世民攜大勢滾滾而來,非一人之力可阻擋,而如此算來,李世民亦可謂不敗。
※沈萬三家的家產是明朝的100倍,6000億人民幣當今社會排第幾呢
※漢崇拜老子,清推崇孔子,康熙祭拜孔子卻不下跪,一行為立刻下跪
TAG:觀天下知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