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
中國新疆吐魯番地區坎兒井是與中國橫亘東西的萬里長城、縱貫南北的大運河齊名的中國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偉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坎兒井是一種特殊的水源,古稱「井渠」。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乾旱地取用地下水的一種渠道,主要分布在新疆東部博格達山南麓的吐魯番和哈密兩個地區。它是把地層中的潛流沿著挖成的暗渠引至地面,再由明渠引入農田或澇壩。
一條坎兒井一般長約3--10公里。四季水流不斷,水量穩定。以後,隨著絲綢之路的發展,逐漸向西傳到中亞和波斯。坎兒井是開發利用地下水的一種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築物,適用于山麓、沖積扇緣地帶,主要是用於截取地下潛水來進行農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乾旱地取用地下水的一種渠道,主要分布在新疆東部博格達山南麓的吐魯番和哈密兩個地區。
它是把地層中的潛流沿著挖成的暗渠引至地面,再由明渠引入農田或澇壩。一條坎兒井一般長約3--10公里。四季水流不斷,水量穩定。以後,隨著絲綢之路的發展,逐漸向西傳到中亞和波斯。圖為坎兒井井下工人在挖掘。
利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灌溉。據統計,吐魯番盆地有水坎兒井1237條,實際使用的853條,總長度超過5000公里,總出水量每秒約10立方米。
坎兒井是一種結構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統,它由豎井、暗渠、明渠和澇壩四部分組成。總的說來,坎兒井 的構造原理是:在高山雪水潛流處,尋其水源,在一定間隔打一深淺不等的豎井,然後再依地勢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溝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與地面渠道相連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圖為坎兒井示意圖取自網路圖片。
當地人都是這樣形容坎兒井的水:臨渠啜飲一杯「天然礦泉美容水」——坎兒井水,或入井下接待室品嘗吐魯番葡萄和哈密瓜,或飲一杯水沖泡的名茶,蕩氣迴腸,妙不可言。
坎兒井是古代維吾爾族地區最有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20世紀60年代,新疆大約有坎兒井1700多條,分布於吐魯番盆地、哈密盆地、南疆的皮山、庫車和北疆的奇台、木壘、阜康等地。其中以吐魯番縣最多,約有1100多條,總長約5000公里。水量大的坎兒井每天可灌溉農田60多畝,小的每天35畝。總灌溉面積47萬畝,占該盆地總耕地面積70萬畝的67%。
維吾爾地區的坎兒井曾在歷史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對發展當地農業生產和滿足居民生活需要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有人認為,坎兒井與橫貫東西的萬里長城、縱貫南北的京杭大運河齊名,被稱為中國三大工程之一。
2006年5月25日,坎兒井地下水利工程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看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在吐魯番盆地北部的博格達山和西部的喀拉烏成山,春夏時節有大量積雪和雨水流下山谷,人們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創造了坎兒井,引地下潛流灌溉農田。它具有設計巧妙、施工簡單、流量穩定、污染較少、水溫較低等優點。
坎兒井早在《史記》中便有記載,時稱「井渠」。綜合各種研究資料,新疆坎兒井是兩千多年前由漢族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並經由新疆各族人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發揚光大的。它的老家在陝西大荔,自西漢時便在新疆安家落戶了。
坎兒井是吐魯番一大旅遊景點,為新疆各族人民帶來不小的經濟收入。吐魯番的坎兒井最深的豎井有90米以上,最長的坎兒井有10公里以上,每年可灌溉300多畝。坎兒井保護越好,其經濟價值也就越大。
目前許多坎兒井都乾涸或斷流。調查了解到,上世紀60年代,整個新疆地區坎兒井多達1700條。至上世紀80年代,隨著水源枯竭,坎兒井僅剩860餘條。吐魯番地區坎兒井最多時達1273條,可近年來坎兒井的數量及進流量逐年減少,到2001年僅剩446條。吐魯番地區近幾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溝通加固坎兒井,但仍遏制不了坎兒井堵塞、乾涸的勢頭。據2007年資料,現在能夠正常出水的坎兒井約為100多條。
豎井是開挖或清理坎兒井暗渠時運送地下泥沙或淤泥的通道,也是送氣通風口。井深因地勢和地下水位高低不同而有深有淺,一般是越靠近源頭豎井就越深,最深的豎井可達90米以上。豎井與豎井之間的距離,隨坎兒井的長度而有所不同,一般每隔20—70米就有一口豎井。
一條坎兒井,豎井少則10多個,多則上百個。井口一般呈長方形或圓形,長1米,寬0.7米。乘車臨近吐魯番時,在那鬱鬱蔥蔥的綠洲外圍戈壁灘上,就可以看見順著高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圓土包,形如小火山錐,坐落有序地伸向綠洲,這些,就是坎兒井的豎井口。
暗渠,又稱地下渠道,是坎兒井的主體。暗渠的作用是把地下含水層中的水會聚到它的身上來,一般是按一定的坡度由低往高處挖,這樣,水就可以自動地流出地表來。暗渠一般高1.7米,寬1.2米,短的100—200米,最長的長達25公里,暗渠全部是在地下挖掘,因此掏撈工程十分艱巨。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張藝攝影
※西藏人把價值不菲的珠寶都帶在身上,原因竟然是這個?
※兒子嚴重燙傷無錢醫,媽媽欲哭無淚求助
TAG:張藝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