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貨幣文化—近代的貨幣

貨幣文化—近代的貨幣

1840年,世界上最早的一個資本主義國家——英國發動了對中國的武裝侵略,這就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從此,進入近代史的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幣制也變得越來越複雜了。

首先是罪惡的鴉片直接造成了中國的銀荒。鴉片大量輸入中國以前,外國商人對中國的貿易,除了帶來少數商品銷售外,大多使用銀元來採購生絲、茶葉、瓷器等運回去。清朝初年至道光初年的近一百八十年間(1644—1821年),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及英、美、法、日等國,輸入中國的銀元達三億零六百多萬元,因而銀價還比較穩定。可是到了道光年間,即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前後,中國的白銀漸漸短少,銀價日趨上漲。儘管道光皇帝一再下令認真巡查出口洋船,不準偷漏銀兩,內地官銀絲毫不準出口,但白銀短少的局面依然無法控制。

嚴峻的事實漸漸使某些官員不僅認識了鴉片對於健康的毒害,而且看到了它是造成銀荒的真正根源。據一位大臣不完全的統計,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初,單單廣東一省,每年出口的白銀就達數百萬兩。以後逐年增加,再加上其他海口,每年出口達數千萬兩之多。白銀外流的狀況日益嚴重,簡直是個無底洞。要堵塞這個無底洞,根本的辦法是禁絕鴉片。可是,由於清朝政府腐敗無能,鴉片戰爭失敗了。由鴉片而造成的銀荒,直接動搖了白銀的貨幣地位。

早在1833年,林則徐就主張中國自己鑄造銀元。儘管他為了避免所謂違背「祖宗成法」的非議,只說推廣鑄造銀元,並不是模仿洋錢而做的,但還是被頑固派駁回,未能實施。以後,人們對於中國自己鑄造銀元的呼聲越來越高,有的提議仿照外國銀元的形式,改變它的文字,作為中國的貨幣,有的鼓吹中國設立製造局,購買機器,自己進行鑄造。

光緒年間,中國自己鑄造銀元終於開始了,先是吉林用機器鑄出了銀幣。接著,兩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朝廷批准,在廣東用機器鑄造了銀元——龍洋。

在各省鑄造銀元時,曾有人提出以一兩為單位的建議。理由是中國老百姓繳稅都以銀兩計算,而且用七錢二分重的銀元不能對抗同樣重量而鑄造精緻的外國銀元。1908年前後,即光緒末宣統初,政府向各省徵詢關於銀元重量的意見,最後仍確定每元重七錢二分,名叫大清銀幣。這種統一的大清銀幣剛剛造了幾個月,辛亥革命就爆發了。

與龍洋同時流通的金屬貨幣很多,主要有兩角的銀輔幣(即一元的五分之一,又名雙毫)和新式銅元。新式銅元把歷來的范鑄方孔圓錢,改為機器鑄造的圓形銅元。銅元每枚重二錢,當銅錢十枚使用。它製作整齊精巧,很受人民的歡迎,政府也大大獲得利益,極力推廣使用。方孔的取消,應當說是一種進步:一則當時大額交易用銀元,銅元不需要成串成貫地帶在身上;二則銅元用機器鑄造,錢邊不需車光,不開孔還更好造些。清代從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開始鑄造銅元。最後一種方孔圓錢,是末代皇帝宣統時鑄的宣統元寶。

晚清時,不僅銀元和銅元受到外國資本主義銀幣的影響,就是中國最早使用的紙幣,也發生了變化。1840年以後,外國資本主義在中國設立銀行,利用發行紙幣等進行經濟侵略活動。清朝政府對這種行徑不取締,不檢查,不過問,引起了人民的不滿。而本國紙幣,只有錢莊、當鋪的私票和各省官商銀錢行號發行的紙票在流通。光緒年間,一些關心社會經濟發展前途的人士,紛紛主張由國家建立銀行,發行紙幣。他們除了申述紙幣和金屬貨幣相比的種種優越性外,還特別指出發行紙幣,對國家財政、抵禦外國銀行的經濟侵略以及方便人民等的好處。

公元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清朝政府在上海設立了中國通商銀行,發行兌換券(紙幣)。過了八年,又由政府設立的大清戶部銀行(一年後因戶部改稱度支部,又改名為大清銀行)發行鈔票。大清銀行為了整理幣制,曾制訂出了關於鈔票發行的詳細章程。不久清朝政權即告滅亡,因而這些章程沒能實施。

1911年的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清朝政府,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社會性質。因而民國初年的幣制依然混亂不堪,流通的金屬貨幣有中外銀幣、鎳幣、銅幣等等。1919年爆發了五四運動,上海市民罷課、罷工、罷市,錢業工會決議取消鷹洋流通,統一用中國自造的銀元——主要是1914年(民國三年)開始鑄造的有袁世凱頭像的銀元。人民雖說厭惡袁世凱,但袁頭銀幣型式劃一,重量成色又都有嚴格規定,加上政府推廣,所以能在全國通行無阻。此外,政府還發行過鑄有孫中山頭像等的幾種銀元,不過數量都較少。

民國的貨幣也是多種多樣的。除了國家銀行大量發行兌換券外,各省地方銀行也濫發銀券、銀行券、銅元券和錢票。對於外國銀行發行的形形色色的銀元券,政府也與清代時一樣,根本不予制止。這一現象,一直延續到國民黨政權的結束。

從中國古代到近代的貨幣發展歷史,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貨幣是歷史性的東西。它是從商品生產中產生的,隨著商品生產的發展而發展。在社會主義建設的現階段,貨幣在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仍將繼續發揮它的極積作用。但它也終將隨著商品生產和私有制的消亡而消亡,到那時,貨幣則成為歷史上的名詞,人們只能從書本上和歷史博物館裡看到它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曲離殤斷情 的精彩文章:

TAG:一曲離殤斷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