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命自有缺陷,需要他人來填滿

生命自有缺陷,需要他人來填滿

餘生相

 硬骨見鹿集

伏儀 

00:00/04:18

在最近閉幕的第71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上,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新作「小偷家族」贏得最佳影片金棕櫚獎。這也是亞洲迄今為止第六部獲金棕櫚獎的作品。

— 是 枝 裕 和 大 事 年 表 —

1962年

出生於日本東京清瀨市

1987年

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文藝科,從事紀錄片拍攝工作

1995年

拍攝電影《幻之光》,影片獲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提名,是枝裕和本人獲得威尼斯電影節導演新人獎

2004年

拍攝電影《無人知曉》,主演柳樂優彌獲得戛納電影節最佳男主角,成為戛納歷史上最年輕的影帝

2008年

母親去世,拍攝電影《步履不停》

2013年

拍攝電影《如父如子》,入圍第66屆戛納電影節

2016年

拍攝電影《比海更深》,入圍第69屆戛納電影節

2018年

拍攝電影《小偷家族》,該片獲第71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除了拍電影,是枝裕和還寫了不少好書,他的作品大部分與他的電影相關,有哪些值得一讀,不妨瀏覽本期書單的推薦。

是枝裕和擅長以樸實平淡的影像,敘說日常情感。並不追求戲劇化衝突,而是從生活片段里擷取細膩感情;也不喜好英雄式情節,而是捕捉世界突然展現美麗的瞬間,讓觀眾帶著未完的故事離場,繼續思索下去。

2008年的《步履不停》,或許可以稱作是枝裕和最好的作品。

全片沒有激烈的戲劇衝突,只慢悠悠的,用生活的細節和人物的日常交談來講述平淡的生活。不像戲,而是像紀錄片一樣,只有生活的點滴。

拍攝這部電影時,是枝裕和「想要拍一個什麼事都沒發生的故事」,他認為,「細枝末節累加起來即是生活,這正是戲劇性之所在,我建構每一個場景時,都只依賴細節」。因此,在拍攝現場,是枝仔細地研究每一個場景,道具,他想讓每樣東西都帶上情感。

接受《Lens》採訪,他談到:「一間房子能做到許多事。從那個空間里傳來的聲音、色彩,讓人聯想起的味道,能得到許多的刺激。不論登場角色還是觀眾,都能感受得到在這個房子里獨有的時間的流逝和堆積。」

值得一提的是,其實這部電影的劇本是枝裕和早已寫好,他原本打算是六十歲的時候再拍。但在2008年,他的母親突然過世,所以他決定馬上把它拍出來,作為對母親的一種追念。是枝談到:「如果不把和母親最後這段共度的時間中回憶起的東西做個整理,我就無法繼續前進」。父母的離世讓他重新審視家庭。他把自己打磨得更通透,更圓潤,也更平和了。這種清淡,平和被帶進了電影,風格也漸趨柔和溫情。

總的來說,是枝裕和的電影衝突性不強,但並不乏味,在家長里短之間充滿濃郁的人情氣息,總能讓人心生感動。

《步履不停》

作者:是枝裕和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索書號:I313.45/SZY-2

館藏:2

豆瓣評分:8.7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已經是夏末的季節了,院子里的紫薇花開得璀璨,黃斑蝶在山坡上翩然飛舞著。橫山良多與妻兒一同返回位於湘南海邊的老家。久違的橫山一家人,每年只有在大哥純平的忌日才會團聚。在沁涼的麥茶、紅透的西瓜、母親絕手的好料理炸玉米天婦羅,加上外賣的頂級壽司和鰻魚飯之間,閑散地度過看似平凡的一天。然而他們細細分享品嘗著的,卻是歡笑背後隱隱的哀傷,小心翼翼的對話又忍不住的爭執中,不經意觸動的回憶以及深藏在彼此心中不曾說出口的秘密……

是枝裕和曾因為拍攝電影而很長時間沒有回家。當他有一天終於回到家,發現女兒在他面前表現得很拘謹。第二天早晨出門,女兒禮貌地對他說:「下次再來啊。」這樣的客氣讓他倍感難過,也讓他意識到,原來親情不能僅僅只靠血脈關係來維持。

於是在電影《如父如子》中,他通過對於「時間」與「血脈」的深入探討傳遞給觀眾這樣一個信息:父親是一項無人能夠取代的偉大事業,而孩子其實也教會了父親很多。父親在與子女的同步成長中,也逐步走向了成熟。

這部電影探討的其實是一個並不新鮮的倫理話題:血緣和相伴的親情,如何取捨?是枝裕和態度鮮明,但在表現手段上並不強硬,舒緩的節奏既給出觀眾思考的空間,又將導演的態度潛移默化代入。影片始終散發著甜美的氣味,就算憂傷也是淡淡的,讓觀眾面帶微笑的流淚,再加上很萌的小演員,整部電影充斥著暖暖愛意。

以龍應台的那段話作為結尾:「所謂的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在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一邊,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如父如子》

作者:是枝裕和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索書號:I313.45/SZY-4

館藏:1

豆瓣評分:9.0

至今為止都過著一帆風順的人生的野野宮良多,是大型建築公司里的精英社員。他和妻子綠結婚多年,感情十分要好,兩人共同養育著聰明乖巧的兒子慶多。本以為平靜生活將一直持續的三人沒有想到的是,一通來自慶多出生醫院的 電話將這個小家庭卷到了風口浪尖。面對命中注定的血緣與日夜相伴的親情,良多驕傲又脆弱的內心搖擺不定。兩個家庭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前。分分秒秒,經年累月積澱下來的父子親情,早已超越了血緣的羈絆。

是枝裕和很擅長用平凡的鏡頭來表現不平凡的感情,他的鏡頭似乎永遠聚焦在最為平常的人物身上,以平淡的故事直擊人心,你會覺得這就是你的生活,但是這種平凡的張力又會帶給你夢一樣的震撼,這種震撼尤其能在2016年的《比海更深》中得到體現。

不是每個人都能實現自己的理想,都能成為自己理想中的那個大人。我們可能再也回不到過去的美好、輝煌,我們可能沒取得值得稱道的成就,我們可能不得不向生活低頭,日子還得繼續,生活是苦的,但它也能催人奮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比海還深》更貼近每一個平凡人,也更觸動人心。

其實這部電影,可以算是《步履不停》姐妹篇,無論是敘述,還是手法上都有相似。從《步履不停》以後,是枝找准了自己的節奏,他的電影具備了一種散文樣的神韻,沒有層層相疊的矛盾,也沒有環環相扣的情節。靠的就是一個個生活細節與你產生共振、共情,打動你的心。

影片標題來自於鄧麗君的歌曲《別れの予感》(別離的預感):「那是比大海還深,比天空還藍,要超過如此般的愛你,我也做不到」.......

《比海更深》

作者:是枝裕和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索書號:I313.45/SZY-5

館藏:1

豆瓣評分:8.3

良多曾是一位專職作家,並在十五年前曾獲得過某項文學獎,人生一度走向巔峰。但輝煌過後,良多陷入了創作危機,筆下再也無法寫出優秀的作品。他長久以來的精神支撐是每月一次與兒子的見面,到最後卻無力負擔兒子的撫養費。倍感挫折和孤獨的良多來到城郊探望母親,而這夜颱風突然殺到,同樣前來的前妻和兒子只好被迫留宿,讓久未聚首的一家人難得共度一宵。四分五裂的家庭關係是否會在這一夜發生轉變?而良多又能否重新拾回家人的愛和關心。

對於喜歡是枝裕和電影的讀者,非常推薦來讀一讀是枝的這本隨筆集《有如走路的速度》。每一篇都很好讀,深入淺出,就跟看他的電影一樣,讓人不想用語言去道破那些平凡日常里的潛流,書中的很多文章也是和電影相關的,談到他的作品的靈感來源和台前幕後。從中可以管窺他創作劇本的方法、導演的風格以及對電影形式的態度。

在豆瓣讀書上,書中被書友摘錄最多的一段文字是:「我不喜歡主人公克服弱點,守護家人並拯救世界這樣的情節,更想描述沒有英雄,有點骯髒的世界突然變得美好的瞬間。想做到這一點,需要的大概不是咬緊牙關的勇氣,而是不自覺地向他人求助的弱點。」

所謂生命僅靠自身無法被創造出來。生命自有缺陷,需要他人來填滿。

《有如走路的速度》

作者:是枝裕和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索書號:I313.65/SZY

館藏:1

豆瓣評分:8.2

《有如走路的速度》是導演是枝裕和的首部隨筆集。如果說是枝裕和的電影是靜靜沉澱在水底的東西,這些文字就是沉澱之前,緩緩漂蕩在水中的沙粒。童年記憶中的大波斯菊、父親穿越時空而來的明信片、怪獸的故事、颱風的聲音……他首次深入而多樣地暢談對創作、對日常、對影像、對世界的思索,以及對現代社會的觀察與探問。有如走路的速度,漫步日常風景。他以緩慢而溫暖的步調,與我們相伴而行。世界如此精彩,日常就很美麗,生命本身就是奇蹟。

「那風從哪裡吹來,雲又將飄向哪兒,世界的盡頭在何方?想知道答案,唯有往前走。翻山越嶺仍不見盡頭,但這個疑問不斷催我前行。」

不論拍攝什麼題材,是枝裕和都會在電影這條路上秉持著他的初心。就像他在介紹《步履不停》時所說的:「關註腳下,雖然道路狹窄,但只要堅定不移地前行,電影中表達的東西自然會傳達給它應當傳達到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寧大科院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匠人匠心 銅片上的老者
我們為什麼難以接受自己的平庸

TAG:寧大科院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