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矽谷投資人齊蕾:2018年,自動駕駛的分水嶺

矽谷投資人齊蕾:2018年,自動駕駛的分水嶺

(本文系行業投稿,首發網易科技)

就在本月,百度Apollo自動駕駛車隊在雄安新區率先開跑,騰訊也拿到了深圳的自動駕駛測試牌照,再加上今年2月Waymo宣布將啟動無人駕駛計程車服務,可以說自動駕駛在經歷十多年的發展後,終於進入到了大規模普及和商業化的前夜。

在這樣一個關鍵節點,未來的一年或數年,自動駕駛將呈現什麼新趨勢,還擁有哪些機會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採訪了專註自動駕駛的矽谷投資人齊蕾。她曾是上汽集團矽谷風險基金投資負責人,她在職期間,上汽投資了DeepMap、Metawave、Civil Maps等明星自動駕駛公司。現在,她擔任Emerge Venture Partners的管理合伙人,以及Alliance Ventures的全球投資副總裁。

三年時間,自動駕駛回歸理性

「對於自動駕駛來說,今年可能是一個分水嶺。」齊蕾如此評價。

所謂分水嶺,是指如今自動駕駛的熱潮已經回歸理智,對所有參與者來說,最重要的是在有了概念車後,如何把技術轉化為切實的產品,可以開始盈利,只有這樣公司和整個市場才能持續下去。

她從投資者、創業者,以及傳統OEM廠商(包括大公司)三者的角度分析了這一觀點。

2014年至2015年初,自動駕駛開始大範圍興起,當時只有部分創業公司紮根其中,比如Cruise、Zoox。資本方面,彼時也僅有一些專註汽車領域的基金在投資自動駕駛,少有主流基金參與。但隨後兩年,逐漸有比較成熟的團隊從Google、百度出走,憑藉大公司的經驗和資本熱度欲分一杯羹,出現了Aurora、景馳等公司。主流基金基本上也都有了專門的團隊關注汽車行業,特別是自動駕駛。OEM也頻頻出手,其中就包括齊蕾曾服務過的上汽。

根據美國智庫Brookings的統計,全球自動駕駛領域初創企業的融資在2016出現爆炸式增長,在8-9月一個月的時間裡,總融資額從3.08億美元增至13.08億美元,漲幅在300%以上。

在這種樂觀的氛圍中,創業公司也雄心勃勃,目標直指L4級別的全自動駕駛方案,提供包含了從數據融合到感知、規劃再到控制的全套端到端(End to end)服務。

齊蕾表示,「過去的三年多時間裡,無論從投資還是創業的角度來看,整個市場都處於白熱化競爭的階段。」

然而,自去年開始這種情況有了變化,她認為,其中的一個關鍵因素是OEM自身已經適應了自動駕駛的節奏與趨勢。

「無論是在內部團隊建設,還是公司的戰略路線上,OEM都有了成熟的願景和規劃。在技術研發和落地產品上看,OEM也比三年前更為成熟,已經或計劃發布自己的產品,將自動駕駛技術融合到車裡。」

OEM中最早出手的當屬通用與福特,這兩家在2016年分別收購了Cruise與Argo.ai,並據此成立了單獨的自動駕駛部門。如今,通用的可量產自動駕駛車已經迭代到了第三代,進展比創業公司還快。

對於創業者而言,這不是令人愉快的消息,因為這意味著做端到端方案的可能性更小了,OEM不再需要外部告訴自己如何開發自動駕駛,而只需要在某一細分技術上與創業公司進行深入合作。

"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專註做感知這類更垂直、更前沿方向的公司出現,如以色列公司VayaVision,它在開發3D感知和認知演算法以提高自動駕駛的安全性。」齊蕾表示。

對投資人而言,這時再投資一家做自動駕駛整體方案的公司毫無意義。而且對於已經投過的公司,他們會進一步要求其加快技術落地來證明自己。

爭奪應用場景

在這樣的情況下,自動駕駛的機會窗口已經關閉,如果一家自動駕駛公司無法找到技術落地的場景,形成合理的商業模式,就只能等著資金耗光。

而在場景落地上,齊蕾也觀察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無論是創業公司還是OEM,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在想像應用場景時都極為相似。

首先是技術路線的融合。過去的行業看法是,OEM與創業公司會分別採用不同的自動駕駛路徑:前者是漸進式的,即從L2級別開始增加相應的功能,逐步提升到L3級別的半自動駕駛及L4全自動駕駛;後者則較為激進,往往是一步到位,直接開發L4級別的自動駕駛方案。

但現在的行業共識是,創業公司與OEM需要合作,前者依賴後者對車輛底層系統的經驗,後者需要前者在自動駕駛技術上的知識。

「兩者在磨合的過程中在相互靠攏、彙集,很多OEM與創業公司均在今年主要攻打可以迅速落地的L3或L3.5級別的自動駕駛。」

這樣的落地場景分為兩類,一是對標特斯拉的Autopilot的高級輔助駕駛,可以實現自主泊車和定速巡航這樣的功能。這種場景滿足的是在LiDAR激光雷達價格居高不下,僅使用攝像頭和Radar的情況下,實現部分自動駕駛功能。

第二類則是在限定環境中的自動駕駛車隊服務,包括行人較少的社區和校園。比如,去年矽谷公司Voyage就開始在一個老年社區提供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出行不便的老年人只需要一個電話就可以招來車輛為自己服務。其它限定場景的應用還有物流、港口等,這類場景環境可控,都是不錯的方向。

自動駕駛新的機會在哪?

那上面的分析是否說明自動駕駛領域已經沒有機會了呢?齊蕾的答案是否定的,她認為一些垂直領域的機會還是存在的,但很難會有十億美元級別的規模。

「未來的智能汽車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自動駕駛,一是車聯網。我認為未來的機會都不算是在自動駕駛領域,而更多的是在車聯網。」

對於OEM而言,他們的一個痛點是,雖然車輛本身可以收集到各種各樣的數據,但這些數據沒有辦法反饋給車廠,他們無法像今日頭條這類公司一樣,通過數據分析消費者的喜好。這是由目前的汽車銷售模式決定的,即OEM經由4S店分銷,所有用戶相關的信息都掌握在店裡,很難統一開放給車廠。未來的車聯網讓所有車輛互聯後,會是OEM新的機遇。

對創業公司來說,在數據分析領域OEM也經驗不足,不知道哪些是最重要的數據,這是他們的挑戰,也是創業公司的機會。這方面已經出現了不少創業公司,比如Otonomo,其雲服務能將OEM、應用開發商及服務提供商連接在一起,共同利用車輛生成的數據。

另一方面,OEM公司集團下不同部門的數據很難集中匯總,他們不像Google這樣的互聯網公司存在一個綜合的平台可以分析數據。也因此,OEM內部需要數字化的轉型,採用私有雲、混合雲的方式將數據放在統一的平台調配和分析。這裡也存在著非常多的機會。

還有在V2X領域,車輛與其它車輛以及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如何溝通,如何交換數據,這裡面也都大有可為。在這之中,高通、英特爾等已經開始下重注,Savari這樣的創業公司也在尋求突破。

或許可以換一種說法,現在如何讓一輛或數十輛車實現自動駕駛已不再存有機會,而在更多大範圍讓自動駕駛取代人類成為交通的主力,還有更多任務有待完成。

至於誰會成功,齊蕾表示,「現在還很難預測誰會成功,但今年所有人都會去落實技術的產品化。」

本文來自網易科技報道,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瑞士中央銀行家:國家支持的加密貨幣會造成不可估量的風險
DroneBase與空客公司加深戰略合作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