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茨?哈伯:天使與魔鬼的化身
姓名:弗里茨·哈伯
簡介: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1868年12月9日~1934年1月29日),德國化學家,出生在德國西里西亞布雷斯勞(現為波蘭的弗羅茨瓦夫)的一個猶太人家庭。 1909年,成為第一個從空氣中製造出氨的科學家,使人類從此擺脫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動局面,加速了世界農業的發展,因此獲得1918年瑞典科學院諾貝爾化學獎。一戰中,哈伯擔任化學兵工廠廠長時負責研製、生產氯氣、芥子氣等毒氣,並使用於戰爭之中,造成近百萬人傷亡,遭到了美、英、法、中等國科學家們的譴責。
名言:我信奉科學。
在化學發展史上,有一位化學家,雖然他早已長眠地下,但是他卻給世人留下關於他功過是非的激烈爭論。他就是20世紀初聞名世界的德國物理化學家、合成氨的發明者弗里茨·哈伯。讚揚哈伯的人說:他是天使,為人類帶來豐收和喜悅,是用空氣製造麵包的聖人。詛咒他的人則說:他是魔鬼,給人類帶來災難、痛苦和死亡。
針鋒相對、截然不同的評價,同指一人而言,令人愕然。
1868年12月9日,哈伯出生於西里西亞的布雷斯勞(現為波蘭的弗羅茨瓦夫),父親是一位知識豐富又善經營的猶太染料商人。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和熏陶,哈伯從小和化學有緣。少年哈伯天資聰穎,好學好問好動手,小小年紀就掌握了不少化學知識,他曾先後到柏林、海德堡、蘇黎世求學,做過著名化學家霍夫曼和本生的學生。大學畢業後在耶拿大學一度從事有機化學研究,撰寫過轟動化學界的論文。19歲時,哈伯就破格被德國皇家工業大學授予博士學位。
19世紀末,化肥工業的出現和發展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但是隨著世界人口增長,糧食的需求也日趨增大,再加上工業發展和軍事上的迫切需要,使人工固氮成了世界性的重大研究課題。儘管不少化學家耗費了相當大的精力,但仍未掌握一種較理想的人工固氮方法。
1905年,哈伯赴美國考察,回國後也採用高壓放電固氮,實驗歷時一年,效果不盡人意。後來他從法國化學家用高溫、高壓合成氨的消息中獲得啟示,也毅然採用該法進行試驗。在歷經無數次失敗後,哈伯終於在實驗室採用600℃、200個大氣壓和用金屬鐵作催化劑的條件下,人工固氮成功,這種人工固氮技術具有世界性意義,是化工生產實現高溫、高壓、催化反應的第一個里程碑。
弗里茨·哈伯
合成氨的原料來自空氣、煤和水,因此是最經濟的人工固氮法,從而結束了人類完全依靠天然氮肥的歷史,給世界農業發展帶來了福音;為工業生產、軍工需要的大量硝酸、炸藥解決了原料問題。合成氨的成功也為德國節省了巨額經費支出,哈伯也一舉成名。作為合成氨工業的奠基人,哈伯也深受當時德國統治者的青睞,他數次被德皇威廉二世召見,委以重任。43歲時他擔任了威廉皇家物理化學和電化學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外國首腦和軍事專家曾預測:由於含氨化合物的短缺,大戰將在一年之內結束。不料德國合成氨的成功使其含氮化合物自給有餘,從而延長了一次大戰的時間。德國掌握壟斷了合成氨技術,德皇認為只要能源源不斷地生產出氨和硝酸,德國的糧食和炸藥供應就有保證。這也促成了德皇威廉二世的開戰決心。第一次大戰爆發後,德皇為了征服歐洲,要哈伯全力為他研製最新式的化學武器。哈伯此時又兼任了化學兵工廠廠長,他帶領研究人員研製出軍用毒氣氯氣罐,從而揭開了世界第一次化學戰的帷幕。
化學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造成近130萬人的傷亡,佔大戰傷亡總人數4.6%,在歷史上留下了極不光彩的一頁,哈伯則成了製造化學武器的鼻祖,人類的罪人。
1918年,瑞典皇家科學院因哈伯在合成氨發明上的傑出貢獻,決定授予他諾貝爾化學獎,但因哈伯在研製化學武器上給人類帶來災難的行為,使世界許多科學家提出異議。對於帶來的災難,哈伯辯稱自己迫不得已。最終,瑞典皇家科學院毅然因其對人類的特殊貢獻而獲此殊榮,得獎後,哈伯將全部獎金捐獻給了慈善組織,以表達自己內心的愧疚。
回顧化學發展過程,化學史上每一個重大的化學成就都是在一定的社會背景條件下產生,一項重大的科技發明歷來就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在給人類帶來福音和實惠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幸和災難,合成氨的發明同樣如此。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哈伯的故事會一直傳播下去,功過是非,任人評說。
作者:小草
※滿大街跑的的士,居然是富家公子挨打後報復的傑作!
※普氏野馬:我們是不幸的「幸運兒」
TAG:蝌蚪五線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