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說一個很有用的穴位——三陰交
【標準定位】
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取法】
正坐或仰卧位,在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側面後緣取穴。
【按摩方法】
每天11時,按揉左右腿的三陰交穴各20分鐘,對治療各種皮疹大有裨益;
每天11~13時,按揉左右腿的三陰交穴各20分鐘,對血壓具有良好的調節作用;
每天下午17時到晚上19時,用力按揉左右腿的三陰交穴各15分鐘,具有促進子宮和卵巢血運暢通的功效,可防治各種婦科病;
每天晚上21時左右,按揉左右腿的三陰交穴各20分鐘,具有健脾、收緊臉部皮膚、防止雙下巴的功效;
每天晚上21時至23時,按揉左右腿的三陰交穴各15分鐘,具有調經、祛斑、祛痘、除皺等功效。一般來說,堅持按揉一個月就能看到明顯效果。
【取穴方法】取穴時,患者迎正坐或仰卧。該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足內踝上緣四指寬,在踝尖正上方脛骨邊緣凹陷中。
【主治癥狀】
1.消化系統疾病:急慢性腸炎,細菌性痢疾,肝脾腫大,腹水浮腫,肝炎,膽囊炎;
2.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腎炎,尿路感染,尿瀦留,尿失禁,乳糜尿;
3.婦產科系統疾病:月經失調,功能性子宮出血,痛經,帶下,更年期綜合症,陰道炎,盆腔炎,前陰瘙癢,胎位異常,子宮下垂,難產;
4.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癲癇,精神分裂症,神經衰弱;
5.循環系統疾病:高血壓,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6.其它:蕁麻疹,神經性皮炎,膝、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病變,糖尿病。
【穴位解剖】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趾長屈肌(腱)、(踇)長屈肌(腱)。皮膚由隱神經分布。皮下組織,內有隱神經和起於足背靜脈網內側的大隱靜脈,神經和靜脈並行。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小腿深筋膜以後,在小腿三頭肌(腱)的前方,進入趾長屈肌(腱)和(踇)長屈肌(腱)。在趾長屈肌(腱)後方,有脛後動、靜脈和脛神經經過。以上諸肌腱由脛神經支配。
【特異性】足太陰、厥陰、少陰之交會穴。
【刺灸法】直刺 1~1.5寸。
【附註】(1)足太陰、少陰、厥陰經交會穴。(2)孕婦禁針。三陰交穴 足少陰厥陰太陰之會,足太陰絡。
【別名】承命穴,太陰穴,下三里穴。
【穴義】足三陰經氣血在此交會。
【名解】
(1)三陰交。三陰,足三陰經也。交,交會也。該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條陰經中氣血物質在本穴交會。本穴物質有脾經提供的濕熱之氣,有肝經提供的水濕風氣,有腎經提供的寒冷之氣,三條陰經氣血交會於此,故名。
(2)太陰。太,大也。陰,陰之屬也。本穴物質為足三陰經氣血交會而成,位處足部,總體表現出較強的陰寒特性,故名太陰。
(3)下三里。下,下部也。三里,穴內氣血場的範圍也。下三里名意指本穴的氣血場範圍較大,有如三里之廣,故名。
(4)足少陰厥陰太陰之會。理同三陰交名解。
(5)足太陰絡。絡,聯絡也。本穴物質為足三陰經交會而成,氣血物質又由本穴重新分配到足三陰經,本穴有聯絡足三陰經氣血的作用,故為足太陰絡。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之氣,富含水濕,性溫熱。
【運行規律】穴內天部之氣的運行分為三支,乾燥偏熱的氣態物在天之上部循脾經上炎,濕熱的風氣循肝經向上橫行,滯重的濕冷之氣循腎經下走築賓穴。
【功能作用】健脾胃,益肝腎,調經帶。
【治法】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長期失眠的人多多按揉這三個穴位,趕緊為家人保存下來
※足臨泣:頭痛,目外眥痛,目眩,乳癰
TAG: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