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兩大罪人,慈禧算一個,他在九零後看來卻是個「明君」
看同樣的歷史,聽不一樣的吐槽,這裡是大覌園時間。
1912年2月12日,隨著年幼的末代皇帝溥儀,在袁世凱的逼迫下頒布了退位詔書,將權力皆數移交給了袁世凱政府的同時,也標誌了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大清朝可以說是徹底玩完了。
隨著十七世紀,皇太極改後金為大清,入關推翻了大明朝的統治,建立了中國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清朝開始,最鼎盛時期幾乎是接受萬國朝拜的地步,版圖也一度達到了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最遼闊時期,但在大清朝建立的兩百多年後,晚清時期下的中國,卻再也不復當年大清王朝的強盛,反倒淪作了令國外豪強任意拿捏,欺誨的地步。
在後人眼中,慈禧無疑是千古罪人般的人物,雖然說晚清時期的大清朝,本就已經搖搖欲墜了,但慈禧毫無節制的肆意揮霍,獨攬朝政,但卻又放任貪官污吏的行為,與大清最終的衰亡仍舊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根據史料中的記載,慈禧的腐敗已經到了一個「前無古人」的地步,過一個生日就花掉1000萬兩白銀,國庫不夠用,還將主意打到了護國的北洋水師艦隊上,抽調走了至少足夠能買一艘新軍艦的費用來「補貼」開銷。
當時北洋水師艦隊在初建立的時候,還一度被外國媒體評價是「世界第四」實力的海軍,但後來卻因為朝廷的腐敗,水軍的經費被不斷剝削,直至淪落到甚至出現了缺錢少炮的地步,而當時本計劃用來購置的經費,卻被抽調拿去修了頤和園,而在後來中日甲午戰爭時期,重創北洋水師艦隊的日本軍艦主力「吉野艦」,其實一開始本應是由北洋水師裝備的,當時英國對吉野艦的標價是200萬兩,隨說當時大清晚清已不是特別的富裕,但200萬兩還是能拿的出來的,北洋水師方面承報要求批下這筆費用來採購「吉野艦」,但卻又再一次被駁回。
而看回同時期的日本,日本當時窮的一匹,為了買下這艘軍艦,當時日本的明治天皇,甚至削減到一天只吃一頓飯,而且把皇后的首飾全都賣了,湊足了兩百萬,買下了這艘軍艦,而這本來應該裝備在北洋水師上的武器,卻「報應」般的,成了重創北洋水師的主力,從兩國領導人的行為來看,中日甲午戰爭會敗,一點都不冤。
正如上邊說到的,大清朝自建立以來,最強盛的時期版圖甚至達到了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的最鼎峰,剛開始的幾代君王是實在的真的可謂是明君,一派繁榮昌盛,而直到乾隆時期,大清的國運卻開始走下坡路了。
我想大多數的90後,每年的暑期檔時候,電視都會一遍又一遍的反映瓊瑤阿姨的那部《還珠格格》,劇中的「皇阿瑪」乾隆看來,雖然愛吹鬍子瞪眼,有點好色,但也是可圈可點,並無什麼大過錯,而長大後,我們學到的歷史中,也會告訴我們,乾隆當政時期,大清依舊是一片「輝煌」的盛世,但實際上,乾隆卻並不是這般「無過」,反倒在老倌看來,大清的罪人,慈禧算一個,另一個便是這乾隆了。
在乾隆在位的六十年里,看似一派繁榮昌盛的大清,其實與乾隆並沒有什麼關係,其父雍正,和爺爺康熙,窮極一生,將治理髮展的十分昌盛的大清,給交到了乾隆手上,說白了,乾隆其實就是個「富二代」,得先人庇佑。
乾隆當政的六十年里,並沒有什麼突出的表現,要說有,那就是一反雍正,「貪污必查」的做法,親手提拔了大貪官和珅,而且,看過《鐵齒銅牙紀曉嵐》的應該都清楚,乾隆屢次下江南,名曰「微服私訪」「體察民情」,大部分費用都是和珅出的,這錢從哪裡來,自然還是國庫。
實際上,乾隆六下江南在歷史上的確是有,但並不是在電視上看到的這般「明主」作為,沒有微服私訪,所到之地,大肆鋪張浪費,沒有體察民情,反倒為了迎接乾隆的到來,當地官員勞民傷財的壓榨百姓,乾隆六下江南的初心是好的,他想相仿皇祖康熙,體察民情,但像康熙那般,徹查貪官是不可能了。
不過,由於乾隆是一個非常好命的主,到手的江山在先人的治理下井井有條,不需要自己多花心思去進行什麼改革和治理,於是在這樣情況下,乾隆變得忠於享樂,六下江南,也理所當然的成為了旅遊罷了。
在十八世紀末時候,至少看起來,乾隆執政下的大清還是十分強盛的,故此,當時英國特遣使臣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希望能與大清建立友好外交關係,其實在那時候,西方的許多國家都已經開始步入現代工業的軌道中了,而乾隆卻依舊沉醉在自己手中的一番太平盛世之中,這點,倒是與電視里看到的乾隆,目光短淺頗為相符。
英國使臣的到來,不僅是希望能與大清建交,還帶來了蒸汽機和熱氣球等當時英國工業革命的最高成果,但乾隆卻一點都不感興趣,他認為,大清實力和文明已經夠強大先進,畢竟古代中國是比西方要早上好幾個世紀,發明出印刷、造紙、指南針、火藥還有火器的國家,於是轉頭,乾隆就將英國使臣帶來的這些東西全部扔了,而英國特使回國之後,也斷言,乾隆的目光短淺,自視甚高,必然會連累中國將來落於人後。
不僅如此,或許到了乾隆晚期,他開始意識到西方文化的發展迅速,但他依舊不打算學習,反而為了讓國民也沉寂在「老天第一,大清第二」的自大想法中,主動關閉了國門,不理會外界的迅速發展,將國家和國人給封閉了起來,而那幾十年,恰恰就是世界近現代工業發展迅速的時候。
法國作家阿蘭·佩雷菲特:「如果那個早於別國幾個世紀發明了印刷與造紙、指南針與舵、火藥與火器的國家,同那個馴服了蒸汽並即將駕馭電力的國家把它們的發現結合起來。那麼中國和歐洲之間的文化交流必將使雙方都取得飛速的進步,那將是一場什麼樣的場景呀。」
後記
好了,這期內容到這裡就結束了,轉評美三代,點贊富一生,我是倌言,我們下期繼續。
※康熙和雍正兩朝都沒能平定西北,為何乾隆皇帝最後做到了?
※為何都說嘉慶平庸?其實他也很無奈,中年才登基,實力又不夠!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