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黃岩」地名的由來,你知道多少?
黃岩鳥瞰圖
「十里黃岩路,瀟瀟雨似麻。雲動疑山活,溪奔石欲斜。」
在袁枚的《黃岩道中》,黃岩古道美得寧靜,美得神秘。黃岩的山、水、草木,亦是如此。
黃岩大瀑布
據光緒三年《黃岩縣誌》載,從出土文物可知,黃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繁衍生息。至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從臨海划出南部設永寧縣,黃岩設縣自此始。武則天登上皇位後,年號「天授」,天授元年(690年)八月,永寧縣更名為黃岩縣。
《黃岩縣誌》
「黃岩」之名沿用至今已經1300多年,那麼,「黃岩」之名從何而來呢?
據歷代史志,黃岩縣之名,與距縣西120里的黃岩山有關。南宋《嘉定赤城志》記載:「黃岩山在縣西一百二十里,一名仙石山。」北宋《太平寰宇記》:「黃岩山,以其山頂有黃石,故以名之。」
說到黃岩山,離不開一位道教名人——王方平。他與黃岩山頗有淵源,留下許多神仙佳話。
王方平又名王遠,東漢末年東海(今山東)人,漢獻帝時任中散大夫(掌論議政事)。他敏而好學,博通五經。後棄官學道,遠離紅塵,得太上老君所賜七轉靈符,修成大道,能預知吉凶、推測天下興亡。
漢末至三國,中原軍閥混戰,大批名人學士和僧道進入江南避亂。王方平從北方到今臨海、黃岩、仙居一帶隱居。
王方平隱居的地方,就是這座仙石山——黃岩山。據《臨海記》,黃岩山「山上有石驛,三面壁立,俗傳仙人王方平居焉,號王公客堂,南有石步廊。」
黃岩山在上鄭鄉萌菜洋村,王方平所居住的「石驛」在山頂,長約4米,寬約2米,高10餘米,突出山腰十分險峻。這塊歷經1500多年滄桑的仙石,早已褪去黃色,表面龜裂如棋盤,當地傳說是王方平的「弈棋岩」,懸崖一面還有模糊的字跡。
因王方平的名聲顯赫,永寧縣設立後16年時間,以他所隱居之山改名為黃岩縣。
黃岩枕流
另有一種說法,黃岩得名於寧溪鎮溪里的「黃岩」——一塊黃色的岩石。
根據宋代史料,「黃岩枕流」是古代寧溪八景之一, 「四山峭壁,黃岩屹立其中,深不可測。日色與水光相射,晶瑩若玻璃。觀者至欲結廬其上,美其名曰:『黃岩枕流』」。
清末時期,有人認為黃岩縣是因此「黃石」而得名。「黃岩縣名,是以黃岩溪的黃岩潭中的黃色巨石而得名,石大六、七方丈,黃褐色有花紋,微似梅竹。此潭即在聖堂公社聖堂村西南兩溪合流處。」但是,據《光緒黃岩縣誌》載,這塊石頭在明嘉靖年間已被沙石所沒。
關於這塊黃石,還有一個頗具神秘色彩的傳說。
相傳,早年有一位仙人,雲遊到括蒼山麓,看到這塊突兀崢嶸的大黃石,「山冠黃石,必然神奇」,便想在這靈氣之地造一座城池。但四周崇山峻岭,怪石凌空,找不到一片可以造城的平地。在仙人眼裡,這些巍然屹立的巨石,不過是一群牲畜,只要趕走這群牲畜,自然造就一片平地。
黃岩石
一天夜裡,仙人揮動神鞭,要將這群大大小小的牲畜偷偷趕到溫州去。他想趕掉烏豬、白羊(大大小小的石塊),留著黃牛、黑馬(山頂的大黃石和山腰的大黑石)。仙人舉起神鞭一揮,滿山的石頭奔騰起來,朝著鞭指的方向跑去。不料,撞到了山頂上的大黃石。「哞」地一聲,大黃石一躍而起,撒開四蹄,直向溫州跑去。原來這塊大黃石是一頭鎮山的大黃牛,是群畜的首領。
正當仙人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地揮動鞭子,指揮牲畜過界時,被從溫州方向走來的一位老人制止了。老人兩手一攔,為首的大黃牛一嚇,從山上滾下來,跌倒在山下的溪潭裡。烏豬、白羊也嚇得停止了奔跑。原來,他是永嘉山裡的土地爺,正在巡山護路。仙人的胡作非為,讓土地爺非常生氣,指責他侵犯山界。
兩人僵持不下,忽然聽到遠處傳來雞叫聲——天快亮了。天機泄露,造城的計劃無法實現了。仙人自知理虧,又怕土地爺到地藏王那裡去告狀,一時愧憤交加,就掛鉤自盡了。
相傳現在寧溪上鄭鄉的馬家山,就是當年那匹大黑馬;坑口後山上的仙人吊鉤,就是當時仙人上吊的地方;村邊那塊高大的雞冠岩,就是那天早晨啼叫的老雄雞。當年從山頂上滾下來的那頭「大黃牛」,一路劈山斷岩,造成了一道深凹的山谷,就是現在的黃岩溪。
「大黃牛」跌入溪水中,成了黃石。相傳石上的紋理是仙人用指甲所書,誰也認不得。據史料記載,唐朝開國軍師徐茂公經過這裡,也只認得七個字,但具體是哪些字、也沒有記載。
今日黃岩
TAG:浙江省區劃地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