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重磅!這四道亮線或是國產高超音速分導試驗:人類第一次

重磅!這四道亮線或是國產高超音速分導試驗:人類第一次

5月24日,外媒報道,5月22日,在我國西北多地天空中出現4道「紅色亮線」。或者類似於四道類似流星一樣的「天空奇景」引起媒體的高度關注,一些軍事專家認為這是一次高超音速武器或者重返大氣層飛行器試驗,因為這個次目擊飛行的省份跨度達到一千多千米,這遠遠超出了飛機的飛行高度,顯示其可能的飛行高度在100千米左右,外媒《東方鐘擺》(east pendulum)網站在對比2013年我方進行,巨浪2型潛射洲際彈道導彈的NOTAM通告禁航航線,這兩次飛行的方向和出現「天空奇景」的空域類似,外媒認為,這是我方進行的一次高超音速飛行器分導試驗,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高超音速飛行器分導試驗,具有「空前絕後」的里程碑意義,如果判斷屬實,那麼將意味著我方戰略核武器的突防能力將達到史無前例的高水平。

軍事專家雷澤告訴記者,多彈頭分導導彈是指通過裝備多個子彈頭,分別用於打擊多個不同的地面目標的導彈,可擾亂遠程預警雷達發射的電磁波,增加天基、地基探測感測器的識別困難,降低整個導彈防禦系統的作戰效能。多彈頭分導技術具有突防能力強、打擊目標多、費效比低等特點,它的出現是戰略導彈技術發展的一項重大突破。一枚導彈打出去,飛過來的是十幾個甚至在幾十個軟硬假目標誘餌和真假彈頭,本身就要對手的反導系統措手不及,更不要說這些彈頭也可以做一些簡單的機動,上世紀60年代,美國和前蘇聯就開始研究多彈頭分導技術,並先後在海基和陸基彈道導彈上使用,我國在本世紀初起實現了分導式彈頭技術的突破,並先後在東風-5B、東風-31A、巨浪-2A、東風-41、東風-21D、東風-26、東風-31AG和東風-16C上使用了多種型號的分導式常規戰鬥部彈頭和核裝葯彈頭。

軍事專家雷澤告訴記者,實際上,隨著反導系統攔截能力的提高和打擊多目標的需要,具有突防能力強、命中精度高等特點的分導式多彈頭導彈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青睞. 當前,國外的分導式多彈頭導彈所帶的子彈頭一般為3至10枚 , 多彈頭導彈的母艙一般由動力系統 、彈頭支架 、儀器艙、子彈頭和整流罩等組成,它的作用是在導彈頭體分離後,調整母艙姿態、釋放子彈頭及實現子彈頭機動分導。它的動力系統一般由主發動機、姿態控制發動機組成,其中主發動機主要用於推進增速,姿態控制發動機主要用於母艙的俯仰、偏航、滾動控制。為了逐個釋放子彈頭,這些發動機要能夠多次啟動,才能保證子彈頭組合打擊效果最佳,然而正是這一過程可能導致分導彈頭的速度過慢,被反導系統抓住把柄。

軍事專家告訴記者,實際上,為了應對嚴重的多彈頭威脅,美方目前研製的MKV和MOKV多彈頭反導系統,至少在理論上適合對分導式多彈頭的防禦。一旦助推段攔截失敗,分導式多彈頭釋放後,傳統的中段攔截器對它就無效了。這時就需要大量的中段攔截器對每個再入目標進行攔截,由於分導式多彈頭基本集中在一定方向和空間內,因此適合用MOKV實施攔截分辨能力強,而且,目前,MKV和MOKV多彈頭反導系統已經可以通過技術革新,實現了誘餌辨別。按照美方導彈防禦計劃,MOKV和MKV解決這一問題的策略,一是利用眾多的攔截殺傷器,即無論真假同時攻擊,二是利用較高解析度(512×512像素)的紅外焦平面陣列感測器實現識別,總體上來說,傳統的分導彈頭,美方已經具備了攔截能力,這是如何提高戰略導彈的突防能力就是一個關鍵性問題。

據悉,2017年至2018年進行的多次東風-5C型洲際導彈發射試驗,在外媒看來就是一次次高超音速武器飛行試驗,而外國媒體認為,東風-5C和巨浪-3等新一代洲際導彈的分導式多彈頭,採用每個分導級彈頭都裝在一個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內,分導式多彈頭在再入大氣層之前,其高超音速分導級由所攜帶的制導控制裝置進行速度和方位調整,按照預定程序沿軸向投放子彈頭。分導級作機動飛行,每投放 1個子彈頭就改變一次飛行彈道,直到將子彈頭全部投放完畢,子彈頭分別沿不同彈道,攻擊同一目標或不同目標。此時,每個子彈頭的高超音速運載滑翔飛行器都可以在大氣層上下高速突擊飛行,其飛行速度達到馬赫數20左右,這是目前反導導彈根本沒辦法攔截的,在導彈基礎級運載能力一定的前提下,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攜帶分導核彈頭可以擴大打擊目標範圍,作戰使用更加靈活,領先反導技術至少10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軍事 的精彩文章:

殲20或已實現低超音速巡航:專家稱雙座型即將實現首飛
現在造不出核動力航母?其實我們技術全都有隻等這一件事

TAG:圖說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