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寫的《傷寒論》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古,由歷史背景因素決定
不少人學習中醫到了一定時間以後,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古今出現過不少優秀著名中醫,為何只稱張仲景為醫聖?
提到這一點,我們無意否定歷來古代醫家的豐功偉績,我們只是稍微重點的表揚並且肯定張仲景的功勞而已,順便稱讚一下《傷寒論》在傳統醫學中的歷史地位和重大推動力。
張仲景,寫了一本很牛的書《傷寒論》,系統的把之前的中醫體系,進行規範統一,
並且做了很超前的處理,就套用條辯模式,說白了就是一種防痴呆處理。
就算後代的人智商越來越低,不勤快學習,悟性也差,
都可以從事醫療活動。
至於思想境界是否能夠達到更高,那麼有空的時候,精力旺盛的年輕中醫可以搞一搞業餘興趣。
至少在基本的社會醫療保障體系上,要發揮一個螺絲釘的基層精神。
生產線上的工作人員,需要去理解高深的物理定律嗎?
不需要,更多是看板操作,點焊要點好,扎針的技術好,比空談理論的老教授來得實際,
老百姓拔完水罐,可是要繼續幹活的啊。
挑水,砍柴什麼的,事情多的是。
到了漢朝,基本上儒家獨大的社會人文體系,也是有很大的苗頭的,
可以說,選擇儒家作為社會的主流學術體系,是歷史的選擇。
這種事情不是說,那個朝代的君主,想選擇道家,道家就是一哥,想選擇法家,法家就是一哥,想選擇墨家,墨家就是一哥,不可能的事情。
用現在主流的歷史觀看問題,叫做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時代的選擇,群體的智慧結晶。
孔子所創的儒家學派,順應了歷史潮流,一家獨大。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張仲景,上古中醫的一些巫術內容,符咒,法術,還有一些不是儒家正統可以接受的中醫內容都拋棄掉了。
甚至,關於在漢朝之前就很完善的經絡理論,張仲景只是選擇性的運用了一個三陰三陽的大框架。
名以食為天,還是喝中藥湯來得實際。
針灸這些事情,已經不會再像《素問》《靈樞》等書去通篇大論了。
去巫術化,這個事情,張仲景還是做的很徹底的。
甚至關於陰陽五行這套現代精英分子,爭相拋棄的理論框架,張仲景也是很少觸及的。
就用三陰三陽來辨證。
還有那些二十四節氣,八九七十二變化,九九八十一章節的做法,張仲景也做了很隱晦的處理,大概就是說,我把這些系統隱藏起來,你們對照湯液法,輔行訣等書,還有一些鐵板神數之類的演算法,能夠看得懂就看。
看不懂,好好就在流水線上做一個讀條辯,看提示板,治病救人的基層醫生,也是挺好的事情。
歡迎關注隱士申子源更多文章!
※忘我無我,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體驗
※一個傳統文化工作者眼中的牛頓三大定律
TAG:隱士申子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