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類鬍子演變史,海豹胡、牛角胡、衛生胡、大鬍子都是什麼意思?

人類鬍子演變史,海豹胡、牛角胡、衛生胡、大鬍子都是什麼意思?

原標題:人類鬍子演變史,海豹胡、牛角胡、衛生胡、大鬍子都是什麼意思?



無論古今中外,留鬍子的男性名人大有人在。在中國,甚至還把鬍鬚分成了髯、髭等不同類別。而在國外,男性留鬍子的歷史也經歷了史詩級的三次重大「戰役」。另外,革命領導人為啥普遍都愛留大鬍子呢?

在西方,從亞歷山大大帝開始,他要求自己的士兵平時必須把臉刮乾淨,以免戰場上徒手搏鬥的時候被對方抓住鬍子。這一習俗一直保持到古羅馬時期,羅馬皇帝屋大維和愷撒都是不留鬍子的。後來,留著大鬍子、被視為野蠻人的日耳曼人擊敗了羅馬人,男人們又重新留起了象徵威武的大鬍子。


由於耶穌就是留著鬍子的形象,因此基督教徒們大多蓄鬚。在中世紀歐洲,鬍鬚是判斷男性是否到了婚育年齡的標準,而天主教的神職人員卻都是終生不能結婚的。為了化解這一尷尬和矛盾,天主教廷正式規定神職人員必須定期刮鬍子。由於神職人員的崇高地位,普通男性也開始颳起了鬍子,蓄鬚則再次成為野蠻、貧窮的象徵。



在同一時期,信奉東正教居多的東歐國家則堅持蓄鬚的原則。俄羅斯首位沙皇伊凡四世就覺得俄羅斯男人若像西方男人那樣剃去鬍鬚是一種不可饒恕的罪孽,是對上帝賜予的面容的侮辱。然而到了他的後代彼得一世時,又認為還是下巴光滑的男性看上去比較順眼,並對想要留鬍子的男性開徵「鬍鬚稅」,從此俄羅斯人的臉上也變乾淨了。


克里米亞戰爭中,由於沒有時間刮鬍子,取勝歸國的英軍士兵們大多是大鬍子,一時間蓄鬚重新風靡歐洲。隨後不久,德皇威廉一世登基,他標誌性的「海豹胡」也成為了權威的象徵。他的孫子威廉二世覺得「海豹胡」還不足以張揚自己的個性,他把鬍鬚兩端向上高高翹起,形成了更張揚的「牛角胡」。



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也以「海豹胡」的形象示人,他的海豹胡甚至影響到了中國的北洋軍閥們。袁世凱、段祺瑞、張作霖、曹錕等大軍閥全都以「海豹胡」示人。後來,由於奧地利帝國要求官員必須剃鬍子並露出下巴,作為對立,改革派和革命派人士紛紛留起了大鬍子,其中以馬克思、恩格斯尤為明顯。


為了方便打理,以希特勒為代表的歐洲人率先發明了「衛生胡」。日本明治維新後開始全盤西化,同為二元制君主立憲國家的德國成了日本的首選目標,因此「衛生胡」也傳到了日本。「衛生胡」先是在日本武士階層流行起來,而到了軍國主義盛行的昭和年間,崇尚「武士道」的日本軍人也紛紛留起了這種鬍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安妮日記》這本二戰名著新增2頁:難以啟齒的段落重見天日
永遠的遺憾,中國駐日佔領軍夭折始末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