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護理寶寶耳朵的正確方式

護理寶寶耳朵的正確方式

耳朵是接收環境聲音的重要器官,外耳、中耳以及內耳如果受損

都可能影響聽覺。除了感染所致的耳疾之外,清潔不當是嬰幼兒耳道受傷的常見原因之一,因此,保護寶寶耳朵的第一步應從保持乾燥做起。

躺在媽媽腿上,享受著掏耳朵時的放鬆,或許是許多人童年的美好回憶。但基隆長庚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暨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耳科主治醫師趙偉傑表示,其實耳道肌膚非常敏感,也很容易受傷,對寶寶來說,掏耳朵這個動作具有一定危險性,而且過度清潔反而容易破壞耳朵原有的保護屏障。

耳朵受傷影響聽力

影響聽力的因素有天生耳朵結構異常或聽覺神經傳導障礙、後天因外力或感染。而先天因素在新生兒篩檢時多可被發現,可能造成聽力喪失的後天傷害有許多種可能,例如耳朵受嚴重外傷、撞擊、壓力、感染,導致耳膜破裂或中耳疾病等。一旦寶寶有聽力障礙,將影響其理解能力、語言發展或社交能力發展等,因此,對於耳朵的護理不得不謹慎。

以下為嬰幼兒時期常見兩種耳朵疾病:

1

由內而發 中耳炎

趙偉傑醫師指出,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竇、咽喉與耳咽管,當上呼吸道感染時,病菌也可能隨著耳咽管延伸至中耳並使之發炎,這便是常見的中耳炎。中耳炎的病徵為耳朵疼痛、積水、化膿並伴隨發燒,也因為中耳處積水會使聽力短暫受到影響。

他叮囑,通常會造成聽力永久損傷的原因多從內部引起,務必要特別小心。例如中耳感染,以致發炎化膿,進而會使耳膜從內部破裂。耳膜恢復的情況因人而異,恢復狀況不理想會造成聽力受損,有時可能需要外科手術介入幫助恢復,也有可能面臨聽力受損的問題。

2

由外而起 外耳炎

外耳炎顧名思義為外耳道發炎,而造成外耳道發炎最常見的原因有二:一為異物侵入,二是耳道受傷。趙偉傑醫師表示,外耳炎病徵為耳殼及外耳道紅腫發熱,寶寶同樣會感到耳朵疼痛。

他指出,常見的侵入異物為「水」,因為不幹凈的水會造成耳道肌膚感染,進而出現紅腫、化膿或出水現象。另外,常見的耳道受傷是因為清潔不當,使耳道肌膚擦傷、流血,於是細菌感染的問題就會出現。由於外耳炎會引起耳道腫脹或分泌物增加,如同異物塞住耳朵,造成聲音無法有效傳入而造成短暫的聽力損傷,通常耳道恢復通暢,聽力自然會恢復。

趙偉傑醫師指出,外耳炎對聽力所造成的傷害相對中耳炎會比較小,恢復時間也較快。不過,不正確的清潔導致耳道肌膚擦傷、感染或耳膜受損的案例,在門診經常可見,他強調,只要照顧者真正了解耳朵的正確護理方式,就能大大降低外耳炎的發生概率。

清潔耳朵的潛在危險

耳屎這個名詞,容易讓人與「不幹凈」划上等號。趙偉傑醫師說明,耳屎其實是外耳道肌膚分泌的油脂吸附外在環境臟污與灰塵所形成的,所以說它是髒東西並不為過。然而,耳屎偏微酸的特性是防止細菌滋生的天然抗生素,它不但能保護外耳道局部肌膚,同時也能避免外耳道的終端「耳膜」受到環境中的細菌感染。

耳屎原本僅存在於外耳道的前半段,主要是因為耳朵肌膚的皮脂細胞僅存於耳殼與外耳道外二分之一處,趙偉傑醫師表示,倘若我們經常使用掏耳棒或棉花棒,試圖清除耳屎,不但容易使敏感脆弱的耳道肌膚受傷,進而引發細菌感染,同時,也只是將耳屎更往內推。

他說,爸爸媽媽幫寶寶掏耳朵最常面臨的難題,便是無法預測寶寶的反應與動作。當他撇開頭或用手試圖揮開掏耳工具時,就算是前端柔軟的棉花棒,也可能會因伸入耳道時施力不當而造成耳道肌膚破皮、流血,甚至刺傷耳膜。尤其是寶寶的外耳道口與耳膜的距離僅約1厘米。

脂溢性皮膚炎與耳朵發炎

皮膚油脂分泌較旺盛的部位出現的皮膚髮炎,稱為脂溢性皮膚炎,其表徵為皮膚出現油黃的皮屑或紅疹。而外耳及外耳道前約二分之一處,因為有油脂分泌自然也可能出現相同病徵。趙偉傑醫師表示,脂溢性皮膚炎會使寶寶感到癢而有搔抓耳朵的動作,細菌性或急性外耳炎的表現是疼痛,且耳朵內會有出水或流膿的可能性。

耳朵清潔2大原則

趙偉傑醫師表示,其實不太需要給寶寶挖耳屎,因為耳朵里的細幼毛髮猶如清道夫,會自行將過多的耳屎清出耳外,最重要的是,通常從外耳道口看見疑似有很多耳屎需要清潔的狀況,大多是因為耳屎遇水而膨脹所致。為了保持耳朵清潔又不傷害耳道,應把握以下兩大原則:

1

保持乾燥為首要

正常狀況下的耳屎呈淡黃色、乾燥且柔軟,並不會散發臭味或是看起來聚積很多。趙偉傑醫師表示,耳屎遇水會膨脹是從外耳道能清楚看見它的原因之一,另外,耳朵內多少會有些細菌,潮濕的環境會使細菌滋長,使耳屎氣味變重並提高感染概率,而且濕的耳屎容易被往裡推,相對較難清出。

他建議,幫寶寶洗完澡後,可先用毛巾將外耳擦乾,使用吹風機吹頭髮的時候,順便吹吹耳朵就能保持外耳道乾燥。若擔心有水聚積在耳內,可以使用棉球或較大的棉花棒,置於耳道口吸取水分,其餘的水分可使用吹風機幫助吹乾。

2

清除看得見的臟污

趙偉傑醫師指出,無論是成人還是嬰兒,耳道都很小很窄,其構造連光線都很難完全進入,通常用燈光照也只能看見外耳道的耳屎。

如果沒有其他疾病,在發炎、感染等特殊狀況之下,只需將看得見的耳屎清除即可。當耳朵有出水或膿液流出時,除了藥物治療之外,同樣僅需保持外耳的潔凈,居家護理時並不需自行使用棉花棒或棉球伸入耳道清潔。

發現寶寶外耳道有耳屎的時候,可抬高寶寶的上半身或稍微側躺,易讓耳屎因地心引力掉出耳外。趙偉傑醫師指出,外耳炎對聽力所造成的傷害相對中耳炎來得小,恢復時間也較快。不過,不正確的清潔導致耳道肌膚擦傷、感染或耳膜受損的案例,卻在門診經常可見,他強調,只要照顧者真正了解耳朵的正確護理方式,就能大大降低外耳炎的發生。

做好耳朵護理 觀察聽力發展

趙偉傑醫師指出,除了通過日常生活的悉心護理,減少寶寶的耳朵因外傷而造成耳膜受傷或患急性外耳炎之外,懂得觀察寶寶的聽力是否正常發展也是爸爸媽媽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一般而言,聽力篩檢是新生兒出生後的常規檢查項目之一,也就是說,如果寶寶有先天性聽力缺損,多在出生篩檢時被發現,如果是後天因疾病感染或外力等因素導致聽力喪失,在寶寶還不會說話時,爸媽相對較難察覺。

趙偉傑醫師還指出,通常寶寶開始喃喃自語是代表他能聽得到自己聲音的指標之一,所以,發現寶寶話變少、對環境與照顧者的聲音沒有明確的反應、只對大音量有所回應,甚至對聲音完全沒有反應,都是聽力缺損的表現,只要用心觀察並不難發現。因此,做好耳朵護理並細心觀察寶寶聽力發展,才能減少問題並實時發現問題。

異物進入耳內的急救方式

若懷疑寶寶耳里有小蟲子跑進去,最重要的是設法將蟲弄死。趙偉傑醫師表示,若想將小蟲夾出,只會使它更往耳里鑽,不但讓寶寶更加不舒服,愈往耳內空間愈狹小,也會影響醫師的處理。

他建議,爸爸媽媽可先試著將寶寶的耳道朝下,拉一拉耳朵或輕輕拍一拍,利用地心引力的原理讓蟲掉出耳外,或是將嬰兒油倒入耳內,先將小蟲子淹死,再交由專業醫師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孕媽媽全媒體 的精彩文章:

寶寶叒叕吐奶,家長該如何是好?
孩子鬧脾氣,父母都怎麼「神回復」,隔著屏幕都能想像孩子表情,跟老娘斗還嫩

TAG:好孕媽媽全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