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起義失敗後,李自成去了哪?為何清朝和南明都沒有發現他的屍首?

起義失敗後,李自成去了哪?為何清朝和南明都沒有發現他的屍首?

?明朝末期,天災人禍不斷發生,階級矛盾日益尖銳,老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只有鋌而走險。接著,各地相繼爆發了農民起義,而李自成起義是是明末農民起義的重要一支。

公元1630年前後,李自成加入了起義軍的隊伍,殺死貪官造了反,在他舅舅高迎祥領導的起義軍中當「闖將」,在陝﹑晉﹑畿南﹑豫楚等地轉戰。李自成這個人,有膽識,有謀略,加入起義軍後,很快受到了高迎祥的器重,並且在軍隊中也有很高的威望。

李自成在起義過程中,針對明朝地權集中與賦稅繁重的情況,提出「均田免賦」口號,攻佔西安後,又以「貴賤均田」及「五年不征」相號召。

在河南等地到處傳播「不當差﹑不納糧」的歌謠,這些他所實行的措施,讓他籠絡了大批人心。尤其是在滎陽大會時,李自成提出兩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戰略,受到了各部的讚揚。高迎祥被俘虜犧牲之後,李自成承襲闖王名號。他進軍中原,三攻開封,又謀取西北地區,在他的帶領下,農民起義軍越發壯大,收復了眾多地區。

1643年,李自成在襄陽稱新順王,成立新順政府。次年正月,李自成帶領軍隊攻克了西安,佔領西安之後,他建立大順政權,正式定國號大順,定都長安,年號永昌。這一年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滅亡。

不知道什麼原因,之後,已經佔據北京的李自成和滿清軍隊對抗,連連失敗。公元1644年四月,清軍聯合吳三桂的軍隊,在山海關內外會戰李自成。兩兵的夾擊之下,李自成的農民軍頓時陣勢大亂,一朝潰散,向北京撤退。清軍尾隨而至,乘勝追擊,李自成的軍隊無法抵抗,便放棄了北京,向西安撤退。

大順政權已經搖搖欲墜,戰爭的主動權不再把握在李自成手裡,而是在清軍手上。清軍勢力強大,在後面幾個月,已經控制了北方許多地區。李自成從西安撤出去,一路向南,大順軍的實力也逐漸削弱了。後來,在李自成率一些兵力退至湖北通山縣九宮山時,遭當地地主武裝襲擊,不幸犧牲,大順政權瓦解了。

李自成死了,當這個消息傳到南明和清朝政府里,雙方都不相信,派人去尋找李自成的屍首,可是都沒有找到。

對南明來說,李自成死的那個地方,是屬於清朝政府的勢力範圍,南明的政權實力較弱,不敢光明放肆的去尋找。而清朝政府也並未找到李自成的屍首,原因或許就是由於當時的天氣太熱,加上時間過去已久,屍體已經無法辨認了。

因為這樣,李自成是如何死的也成了一個謎,有人認為,李自成並沒有死,他為了逃命設計假死圈套,也有人認為,他的確是死了,但是不是地主武裝致死,而是上吊或者誤傷致死的。說法有很多很多,但是,李自成依舊是一代傳奇英雄。

參考文獻:《甲申紀事》、《明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風起念 的精彩文章:

古代打仗運糧是門大學問,搞不好,目的地還沒到,糧食卻被吃完了
剛入宮的武則天柔弱無比,為何卻能打敗勢力龐大的王皇后?

TAG:無風起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