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不再用手書寫
如今,西方一些國家甚至在小學階段就不要求學生一定要用筆來寫字了,教學重點就迅速轉到了對鍵盤的熟練運用上。然而,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表示,此時就宣布手寫已經過時未免太早了。新證據表明,手寫和更廣泛的教育發展之間存在深深的聯繫。
兒童最初學習手寫時,手寫不僅能讓他們學會更快地閱讀,而且還能更有效地激發他們的創意,讓他們牢記信息。換言之,重要的不僅是我們寫了什麼——我們怎麼寫也一樣重要。心理學家發現,我們寫字時,會自動激活一條獨一無二的神經迴路,它似乎在以一種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方式發揮作用,使學習變得更容易了。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心理學家卡琳·詹姆斯在2012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給這種觀點提供了支持。在實驗中,她向還沒有學過閱讀和書寫的孩子展示一張索引卡,上面是一個字母或一種圖形,然後讓孩子們以三種方式中的一種複製卡片上的內容:一種是沿著由虛線構成的輪廓描摹、一種是在白紙上把它畫出來,還有一種是在電腦上把它打出來。然後詹姆斯把孩子們安排在腦部掃描儀前,再次給他們顯示了同一幅圖像。
詹姆斯發現,最初的複製過程極其重要。當孩子們徒手畫出一個字母后,其腦部有三個區域顯示出腦活動有所增強,這三個區域是成人閱讀和書寫時激活的大腦區域,它們是左梭狀腦回、額下回和後頂葉皮層。與此相反,打字的孩子或者沿著字母或圖形邊緣描摹的孩子並沒有顯示出這種反應,他們這三個腦區的激活強度要弱得多。
詹姆斯把這種區別歸因於自由書寫固有的複雜性:我們不僅要先制定計劃、再落實行動,而且還有可能寫出高度多變的字體。有可供描摹的輪廓時,是不需要這種過程的。這種多變性本身就是一種學習的途徑,孩子寫出凌亂的字母時,有可能會幫助他學習這個字母。
我們的大腦必須要認出字母的各種不同寫法,比如說,不管我們看到的「a」是怎麼寫的,它都是同一個字母。能夠識別字母「a」的每一種凌亂寫法,或許比反覆目睹同樣的書寫結果,更有助於建立這種最終的認識。
在另一項研究中,詹姆斯把徒手寫字的兒童和那些只看別人寫字的兒童做了比較。她的觀察結果顯示,只有實際的書寫行為,才能引發腦部皮層發生迴路活動,產生書寫的學習效用。
手寫的影響遠遠超出了字母辨識。華盛頓大學心理學家弗吉尼婭·貝爾寧格對小學二年級到五年級的學生進行了跟蹤研究後發現,手寫和鍵盤打字涉及完全不同且相互隔離的用腦模式——而且每種模式都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最終效果。孩子們徒手書寫文字時,不僅會用比鍵盤打字更快的速度持續寫出更多的文字,而且還能表達出更多見解。
手寫的益處不僅惠及童年。對成人而言,打字也許是一種可以替代手寫的迅速而高效的方式,但這種效率可能會削弱我們處理新信息的能力。我們通過手寫來記憶文字時,不僅能更有效地學習詞句,還能整體上讓我們的記憶和學習能力受益。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