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四種線條、表現手法、作品集

四種線條、表現手法、作品集

「一幅畫不管在任何時候停下筆,都應該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只是深入的程度不同而已。」也就是說,從一開始就不可只顧某一局部或顧此失彼。

畫面上的每個部分都要按照總體的需要,有順序、有輕重、有重點地按部就班地依次同步前進。

如果在輪廓階段把這幾項要求完成好,那就為下一步的具體深入刻畫對象,打下了極為有利的基礎。

看到這裡,至於線條有沒有用,我只能表示一句「呵呵」,你認為有用就有用吧,認為沒用就沒用吧,為此爭論,感覺智商受到了壓制。

01

先放一張倫勃朗的素描

在看一下其他手法些的畫

繪畫里沒有所謂好線條壞線條,也沒人說打線條對素描很重要,而且「打線條」就是典型的蘇派教學的臭毛病,我腦中立馬浮現出機械般的,整齊劃一密密麻麻均均勻勻的排線,很多人以為這就是內行的繪畫了,無知荒唐至極。

如果有志做一個藝術家,或者真心的不帶功利的喜歡繪畫,我勸你拋棄一切既有成見,用最本能的心態對待繪畫。

入鋒細,出鋒細,中間均勻,這是保守派初學者常用方法,因為當你在對畫面全局把握能力欠缺的情況下,這樣的排線至少能讓畫面比較乾淨清爽,讓觀者一眼看上去不會煩躁。但對於一個稍微有點志向(節操)的人來說,這不是長久之計。根本的解決方法是鍛煉對畫面的控制能力,這樣不管你以什麼筆觸作畫,你用直線曲線打圈圈潑墨吐唾沫等等,你最後能達到你想要的畫面效果。

如何加強畫面的控制能力,關鍵就是整體,不一定要整體的畫,但一定要學會整體的觀察(但作為初學者,最好整體觀察也整體作畫),這是有修養的畫者與普通人最大的區別之一。至於怎麼整體觀察,通俗說就是把握大的造型,動勢,光線環境,擯棄一些干擾源,這包括了幾乎所有細節元素,不要一開始就畫眉毛眼珠法令紋,就是不要上來就「摳細節」。大師可以,你不行,因為科學的思維習慣你還沒建立起來,記住要逐步深入。

02

我認為,素描可以大體歸類兩種:一種是應試類素

描,這種素描像陳丹青說的,中國獨有的,有點死板

不靈活,線條整齊明暗處理也不錯就是缺少靈魂,機

械類型的!一種是國外的大師級類型的素描,你會發

現他們處理人物是主要有線條的靈活、光線變化和意

境,畫面柔和!

如果你學習的主要是前者,大部分藝術學生都在考前

者,藝術院校聯考也是注重前者!

怎麼學習素描:

第一,線條練字是入門!起稿用的橫豎直線,必須要

練習到很直,讓手本能的畫出來就是直線,就差不多

了!明暗關係的排線,橫排豎排傾斜排線,還有結構

曲線,都是根據物體結構畫!線條練習沒有捷徑,只

有多練!

第二,多觀察光線關係,明暗變化!物體的色彩深重

在通往的光線中出來的明暗效果是不一樣的。

第三,物體的質感!特別是金屬物體和玻璃物體的高

光!

通過一些具體的實例展示了世間萬物中,任何奇形怪狀的物體都可以被分解歸納為最簡單的幾何形體。歸納出來之後,你就可以先將這個複雜的東西當做一個簡單的幾何形體去畫,先保證比例透視的正確,然後再將這個複雜的物體的特徵和細節加上去,那這個幾何形體就慢慢變成了這個物體,也就把它畫出來了。

目的是想讓大家知道,不要被複雜的東西嚇到,感覺自己畫不出來。告訴你,任何物體都可以被由大到小地分解,由概括到細節地去逐步深入刻畫出來,精神上絕對不能被複雜的物體嚇到!都是有方法論可以幫助你戰勝他們的。

素描可以有很多表現形式,點,線,面都行。拿筆點,刷線條,拿炭條碳粉抹開刷塊面,都可以表現陰影。陰影就是為了在畫面中表現體積和光感的,任何形式只要你能畫出體積光影,都是成立的。只不過在早先的西方大師素描中,多以線條來表現體積,演變到光影大師門德爾松時就是大多用炭筆抹開後表現陰影體塊。現在多以面的體現為主,線條主要為了體現外形,但一線條描繪陰影的方式還是存在的,只不過與早期繪畫中還是有很大差別

線條交錯的時候盡量不要成45-90度角,盡量是每一排線角度5-10度範圍,這樣排線會比較有過渡自然,另外盡量少用橡皮擦掉線條,這樣會打斷原來的肌理效果,容易導致線條雜亂。可以初步線條顏色比較淺,逐步加深,萬一錯了,就用深點的顏色覆蓋即可。耐心以及多加練習,切忌急燥

03

在素描中

有四條線

?輪廓線?

沒有輪廓線就沒有「形」

首先要用輪廓線確定對象的基本形和形的特徵。

輪廓包括外輪廓和內輪廓。二者是互為依存的,外輪廓畫錯了,內輪廓必然跟著錯;當然,內輪廓錯了也會影響外輪廓的準確。故必須兩者結合起來去觀察並結合起來畫才對。

存在的問題是容易把二者分開來觀察,分開來畫,分開來檢查。要知道:輪廓絕非指簡單的物體的外框,要內外兼顧方可畫准。

?「那輪廓是一點點也不許錯!」輪廓畫不準根本不允許往下進行。

輪廓是一幅作業的骨架,不是外框,切不能有半點馬虎。由於形體有透視變化,特別是外輪廓線,寬出一分就等於寬出幾寸,因為邊緣在立體形中,同等寬的面在轉向後方去的時候,其面的長短是越轉越窄,直到消失。

再者,外輪廓和內輪廓的基本比例、位置如不正確,那麼包含其中的一切細節的形都會跟著一起錯。一步走錯會步步走錯,故輪廓的確定須嚴而又嚴,慎之又慎。

嚴和慎不是要你謹小慎微、縮手縮腳,而是要求膽大心細。

也只有大膽謹慎的落筆之後,方可知所畫的正與誤。要敢於肯定又要在出現錯誤時敢於否定、敢於去改正。

要畫准輪廓無疑還要對物象有正確理解和正確的觀察,除此不會畫出準確的「形」。

輪廓階段也是一種不可少的對觀察力的專業訓練。

不認真觀察對象,不認真研究對象,不能在反覆修正過程中提高識別能力,就不會訓練出敏銳的眼力和對簡單形的複雜性的理解。

許多人在輪廓階段往往不認真,不能自覺地嚴格要求,畫什麼都似是而非「差不多」,這是很危險的傾向。

?轉折線?

沒有轉折線就沒有「體」

認為只要畫出明與暗就會表現出立體感是不正確的。

其實關鍵在於是否找到了立體物的正確的轉折位置,並能用各種方式把這轉折位置表現出來。

明暗關係只是幫助表現體積,而不能決定準確的立體形,轉折線才是表現出體積的根本所在;

沒有轉折就不會產生體面,也沒有明暗存在的具體位置。

畫了轉折,不畫明暗也會產生體積感。

抓住轉折線不但能分出體面,同時也推出了空間。

所說的「抓前頭,推後頭」指的就是要抓住形體前面的轉折部分,畫出它的正確轉折位置。

不少人畫不出空間感不是在前面的轉折部分去找原因,而是拚命在後面往深里畫,往虛里畫,好像畫黑了空間體積就可以出來了,其實這是徒勞的。

沒有轉折線,受光、半受光、不受光這三大部分就無法區分開。

沒有轉折線,形體的特點就無法正確表達出來。因為 形體的特徵是由面的大小、長短所決定的。

所以不但要畫轉折線,而且還要正確反映形體的特徵,畫準確轉折 的位置。

只畫輪廓線,不同時畫出轉折線,就會產生形體錯覺,不利於判斷輪廓的準確與否。

必須把反映形的輪廓線與表達。

體積的轉折線同時畫出來,並結合起來去觀察形與體的效果,才能在視覺上造成完整的形象感,才能確定畫的對與錯。

?在畫正面光和分散光源的作業時,由於沒有明確的亮部與暗部,沒有大的深淺變化,這時對結構的理解,對轉折線的認識就顯得尤其 重要了。

在亮部有多種體面的微小深淺差別,在暗部,也同樣有各種體面的顏色微差,要想畫出這些明暗的微差,對待轉折線的認識就起著決定性作用。

人們都說平光帶有眾多的灰色調難畫,其實不然,癥結就在於是否能正確地看到形體的各轉折位置和轉折關係。

轉折不是線而是面與面之間的過渡部分。

把轉折畫成或理解成一條簡單的線是顯然不對的。

這些轉折部分隨著形體的各種轉化和過渡的不同,必然產生緩與急、剛與柔的各種變化,要靠細緻地觀察比較和對結構的深入理解,才能把這些不同的轉折部分處理好。

?動態線?

不抓動態線就沒有「勢」

動態線不代表任何具體形體,它是對動態的認識的一條虛構的動勢線。

對物象的動態既要客觀地感受它,又需要強調它甚至誇張它。

動態既要有表達的明確性,又需有想像力的誇張。

?在輪廓階段,有一條或幾條表示運動趨勢的「線」是必要的。

它可以虛擬於紙上,也可以銘記於心中而不畫於紙上。

比如,在畫各種不同種類的樹木時,單憑準確的比例,精確的垂直角度是不行的。

畫樹要靠對它的運動和姿態的想像,以動勢去傳神。

石濤在畫論中就說過:畫樹要靠聯想,或如仙女起舞,或如龍騰虎躍;高者如仰,低者如俯,聳者如立,平者如蹲……畫靜止的樹如 此,畫活動著的人物和動物等更是如此。

?投影線?

不畫投影線就沒有「光」

在有光源的情況下,在畫輪廓線、轉折線的同時應畫出投影的輪廓線。

它不但可以確定投影的形,以幫助檢查輪廓和轉折線是否正確。而且還會直接造成光的效果。

投影線是實的。它不同於面的轉折線,也不同於有空間關係的輪廓線。

投影和暗部、明暗交界線連在一起,構成暗部中的一個整體。

作品析

素描頭像

色彩靜物

素描靜物

04

我們如果想學畫畫,一定會馬上糾結的是,控制鉛筆,讓它聽話,然後跟著自己的感覺走。可是往往我們連一根簡單的直線都畫不直,即使畫完整一個自己想要的形狀,也都是斷斷續續的小筆觸拼成的。

那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夠讓我們能夠有效的掌握我們手頭的鉛筆,並且畫出我們想要的線條呢?

有的,借你的肩膀用一用。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在繪畫中常用的兩種握筆方式

1:寫字式

我們從小訓練得最多的就是寫字式的握筆方式。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根手指把筆捏住。然後就可以局部刻畫精緻細節。

這種寫字式的握筆姿勢,適合於排一些短的線條,畫一些細節處理的地方,比較精緻。但是,一旦畫長線條,大範圍處理的時候,這種握筆方式就顯得很拘謹了,也很難畫出想要的線條。所以這個時候推薦大家使用第二種握筆姿勢。

2:運臂式(這是我今天重點推薦的一種握筆方式)

抓筆式的要點是,手放鬆,自然拿起桌上的一支筆,食指和大拇指捏住鉛筆,中指收在中間,鉛筆後端靠住中指,起穩固作用。

·這種握筆方式主要是用肩膀帶動手臂

·能畫出多種款式的線條:長線條,短線條,粗線條,細線條,粗細變化線條

結論:

以上幾種線條都出自於運臂式握筆法,足以看出運臂式比寫字式的線條表現力要豐富一些,活動範圍也更大一些。

1.運臂式握筆表現線條的種類要多於寫字式握筆

2.寫字式握筆方式適合表現於精緻細節

今天,就醬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術期刊 的精彩文章:

精品‖色彩頭像分析篇
拉斐爾━━━認識這位天才畫家

TAG:美術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