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上的今天:「蝴蝶效應」之父洛倫茲生辰

歷史上的今天:「蝴蝶效應」之父洛倫茲生辰

愛德華·諾頓·洛倫茲Lorenz,Edward Norton,男,美國人,1917年5月23日出生於康涅狄格州,氣象學家。1963年他發表了著名的蝴蝶效應,對氣象學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應」,其形成機理是: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應,最後發生不可預知的結果。又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洛倫茲稱之為混沌學。

「蝴蝶效應」說明了任何事物發展均存在定數與變數,事物在發展過程中其發展軌跡有規律可循,同時也存在不可測的「變數」,往往還會適得其反,一個微小的變化能影響事物的發展,說明事物的發展具有複雜性。

這一概念一經提出便引起軒然大波:在學術界,洛倫茲因他的這篇論文被譽為「混沌理論之父」;在商業圈,蝴蝶效應經常被企業家們當作「細節決定成敗」的理論信條;在娛樂圈,《蝴蝶效應》也多次作為科幻電影出現在熒幕上,留給觀眾熱烈的討論;

洛倫茲是怎麼發現這一現象的呢?

這故事發生在1963年的某個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辦公室操作氣象電腦。平時,他只需要將溫度、濕度、壓力等氣象數據輸入,電腦就會依據三個內建的微分方程式,計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氣象數據,因此模擬出氣象變化圖。

這一天,洛倫茲想更進一步了解某段紀錄的後續變化,他把某時刻的氣象數據重新輸入電腦,讓電腦計算出更多的後續結果。當時,電腦處理數據資料的速度不快,在結果出來之前,足夠他喝杯咖啡並和友人閑聊一陣。

在一小時後,結果出來了,不過令他目瞪口呆。結果和原資訊兩相比較,初期數據還差不多,越到後期,數據差異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兩筆資訊。而問題並不出在電腦,問題是他輸入的數據差了0.000127,而這些微的差異卻造成天壤之別。所以長期的準確預測天氣是不可能的。

今天是洛倫茲的生辰,讓我們一起緬懷這位偉大的科學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暢意閱讀 的精彩文章:

TAG:暢意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