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薄薄的故鄉》:王小帥,沒有故鄉的人,鄉愁最重

《薄薄的故鄉》:王小帥,沒有故鄉的人,鄉愁最重

《薄薄的故鄉》:王小帥,沒有故鄉的人,鄉愁最重

這位著名的導演如此痴迷的拍攝關於「三線」的故事,正是因為他想找到故鄉。沒有故鄉的人,鄉愁最重。王小帥是沒有故鄉的,他在新書《薄薄的故鄉》中徹底攤牌。他1966年出生在上海,但是四個月後就隨父母「支援三線」去到了貴州貴陽郊區,一個四面環山的地方。然後,在他讀初中時,又遷徙到了武漢。接著,十五歲,他獨自去往北京,考入中央美院附中,並在此生活了八年。

那麼,他的故鄉在哪呢?上海,只是出生,貴陽是童年生長的地方,他一度把這裡作為故鄉,可是20多年後回去,他發現自己不會說貴陽話,他不被認為是貴陽人。武漢?北京?更不是。最終,他在序言的最後發現了真相:現代人的「故鄉感」已經越來越淡化,哪裡都一樣,更多故鄉的意味只有在記憶中去尋找。

「你可以失去故鄉,但是不可以失去記憶,記憶將成為另一種故鄉本身,很多時候,你可以通過記憶回到故鄉,無論你身在何時,何處。」

這本裝幀精美獨特的書,正是王小帥的嘗試,試圖通過文字找回「故鄉」。書里分為七個部分,大致以他的生活狀態切割。《鏡中無光》是寫貴陽的生活,他記得家裡牆角里有一面鏡子,但是從未有人用過,落了厚厚的灰。《湖邊青年》寫武漢,當時他們家住在南望山,靠近東湖。《城域邊緣》寫福建,當時他電影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福建電影製片廠,那是一段苦悶的日子。《電影中的鄉愁》寫他的「三線」三部曲的創作故事,剩下還有專門寫父親與母親的文字各一章。最後,還附了些日記、信件等文字資料。

從文字上來說,最好看的無疑是《鏡中無光》,因為這正是他心心念念拍了三部電影還沒有說完的地方,他的童年,他之所以成為如今這個人的史前歷史,都在這兒了,他回憶的很真誠,很用心,像北島寫《城門開》,童年視角總是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美好。

看這本書最大的驚喜是:王小帥寫得真好。我指得是文字本身,他寫父親、母親,往日的鄰里,少年的孤獨,都非常請准,細節豐滿,歷歷在目。和某些導演出的書不同,這本薄薄的故鄉是真心寫的,是一個中年人的半生回望,意味深長。

賈樟柯的《山河故人》讓人沉鬱凝重。世界發展得太快,我們在一生中身體和心理經歷的位移較之過去都不可想像,而在前進過程中失掉「故鄉」的人,終其一生都在找尋記憶中和想像中的故鄉,像極了追索身世之謎的俄狄浦斯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的精彩文章:

《宋金剛押寶》:王玥波無愧於年輕一輩評書界頭牌,就看這些句子
《秋籟居憶舊》:沒有人知道成公亮,沒有人不知道紅燈記

TAG: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