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褐斑病發病癥狀及規律發病原因和防治措施
梨褐斑病發病癥狀及規律發病原因和防治措施
1 發病癥狀及規律
1.1 癥狀
被害梨樹葉片初期出現灰白色、大小為 1~2mm 的點狀斑,邊緣清晰,以後逐漸擴大發展成橢圓形或不規則形、中央灰白色、周圍褐色,外層黑色的大病斑(圖1)。發病嚴重時,葉片的病斑可達數十個,病斑上密生黑色小點,後期中部呈灰白色。周邊呈褐色,外層呈黑色,病葉易脫落。
1.2 發病規律
褐斑病是真菌性病害,以子囊殼或分生孢子器在病葉上越冬。翌年春天雨後,產生孢子,成熟後借風雨傳播並粘附在葉片上,侵染葉片潛育期一般為5~12天,最長45天。條件適宜時,孢子萌芽侵入葉片,引起初次侵染,在葉片上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潮濕是越冬病菌產生孢子並擴散的必要條件。乾燥及漚爛的病葉均不能產生分生孢子[1]。
自梨樹葉展開發病至落葉為止,整個生長季節都可見褐斑病發生。一般在當地5~6月發病比較嚴重,在品種上,白梨系的雪花梨發生最嚴重。
圖1 褐斑病葉片發病狀
2 發病原因
2.1 多雨
多雨是梨褐斑病流行的主要條件,雨季濕度大,溫度高,容易誘發梨樹褐斑病。多雨還影響陽光中紫外線殺菌抑菌作用的發揮。例如2015年7~9月,聊城市下雨天數分別達到了13、14、7天,特別是7月14~18日,連續5天陰雨天,果園長期處於高濕環境,褐斑病的傳播和侵染嚴重。
2.2 果園鬱閉
聊城市梨園基本上都採用密植栽培,加之果農在整形修剪中留枝過多過大、不重視夏剪等原因,果園鬱閉,通風透光條件差,導致園內的濕氣無法有效外排,長期處於高濕環境,造成褐斑病發生嚴重。
2.3 施肥不合理
生產中很多果農為追求短期梨園產量最大化,往往偏施氮肥,忽視磷鉀肥和有機肥的施入,造成施肥不平衡,不但造成梨果口感的下降,還嚴重影響了梨樹的正常生長,降低了樹體的抗病性,導致褐斑病發生。
3 防治方法
3.1 人工防治
清園。①秋後清園。褐斑病病菌主要在落葉上過冬,落葉後及時清除園內落葉,集中深埋或燒毀,這是杜絕病原、防治梨樹褐斑病簡單易行又極為有效可靠的方法。②生長季清園。及時清除梨園雜草,保證梨園內通風透光。生長季節及時摘除梨園病葉、病果和剪除病梢,集中燒毀。
科學施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保持樹體健壯生長,提高樹體抗病性。基肥在採收後至落葉前施用,以完全腐熟的有機肥為主,配合適量化肥、微量元素肥,平衡施肥,基肥量要達到全年施肥總量的70%~80%。花芽期施肥量佔全年施肥量的20%~30%。每生產50kg梨,需純氮0.20~0.25 kg,氮、磷、鉀比例為1∶0.5∶1 [2] 。
排水。雨後注意梨園排水,以降低園內濕度,降低病害的發生和蔓延。
合理修剪。加強梨園管理,對負載過重的樹體,及時疏花疏果;對栽植密度過大的果園,進行間伐;對枝葉過多的樹體,及時修剪,疏除生長過旺、過密、內膛枝,改善樹體通風透光條件,避免枝葉郁蔽。
3.2 藥劑防治
早春梨樹展葉期,4月上、中旬結合防治梨鏽病噴波爾多液,每隔10天左右噴1次,連噴3次,配比為1∶2∶200。在多雨季節,再噴波爾多液1次,配比為1∶2∶240。梨樹開花後,噴70%甲基硫菌靈懸浮劑8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 倍液,每隔15~20天噴1次,一般噴葯2~3次,即能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此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和12.5%特普唑2500倍液對防治褐斑病有良好效果,且無藥害,是目前防治梨褐斑病的理想藥劑[3]。
TAG:青錢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