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保健食品≠藥品,兩者功效不可同日而語!

保健食品≠藥品,兩者功效不可同日而語!

概念區別

保健食品:

亦稱功能性食品,一個特定的食品種類。它聲稱具有調節機體功能、預防某些特定疾病的發生或能夠改善體質的作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僅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適於特定人群食用,一般有規定的食用量。僅通過口服使用,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因此,有些含中藥的保健品只能使用國家批准的可用於保健品的中藥飲片,不能含有毒性中藥飲片。

藥品:

是指用於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並規定有適應證或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包括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化學原料葯及其製劑、抗生素、生化藥品、放射性藥品、血清、疫苗、血液製品和診斷藥品等。

一般來說藥品並不適合長期或大量服用,甚至存在某些藥物的不良反應。此外,保健食品僅口服使用,而藥品可以注射、塗抹等途徑使用。藥品一般需要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中成藥及中藥飲片建議辨證施治,保證用藥安全。

保健食品≠藥品,兩者功效不可同日而語!

廣告區別

保健食品廣告:

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斷言或者保證,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聲稱或者暗示廣告商品為保障健康所必需,與藥品、其他保健食品進行比較,利用廣告代言人作推薦、證明,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的其他內容。應當顯著標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

非處方葯廣告:必須標明非處方藥專用標識(OTC),和「請按藥品說明書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的忠告語。還需標明藥品的通用名稱、藥品生產批准文號、禁忌證、藥品廣告批准文號、藥品生產企業名稱及廣告主名稱。(處方葯不得在大眾傳播媒介上做廣告)

不得出現下列情形:

1.含有藥到病除等不科學地表示功效的斷言或者保證,使用不恰當的表現形式,引起公眾對所處健康狀況、所患疾病產生不必要的擔憂或恐懼,或使公眾誤解不使用廣告宣傳的藥品會患某種疾病或加重病情。

2.誇大藥品的功能療效或者把藥品的功能療效神秘化。

3.含有「安全」「無毒副作用」等承諾的內容。

4.違反科學規律,明示或者暗示包治百病、適合所有癥狀。

批准文號區別

保健食品批准文號:

國產保健食品為國食健注G+4 位年代號+4 位順序號;進口保健食品為國食健注J+4 位年代號+4位順序號。自2017 年開始,我國保健食品實行註冊和備案雙軌制。每個保健食品批准文號或備案號只能對應一個產品,如果消費者在市場上發現一個批准文號對應多個產品,務必要謹慎。消費者可登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在「數據查詢」欄目中查詢產品的真實情況。

藥品批准文號:

國產藥品為國葯准字H(Z、S)+8 位數字,其中H代表化學藥品,Z 代表中藥,S 代表生物製品。中國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藥品的《醫藥產品註冊證》證號格式為H(Z、S)+8 位數字,其中H代表化學藥品,Z代表中藥,S代表生物製品。進口藥品分包裝為國葯准字J+8 位數字。進口藥品的《進口藥品註冊證》證號格式為H(Z、S)+8 位數字,其中H代表化學藥品,Z代表中藥,S代表生物製品。

標識區別

保健食品:

必須有「小藍帽」標識。

非處方葯:

必須有OTC 標識。無OTC 標誌的批准文號是國葯准字的藥品都屬處方葯,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甲類(紅色)的可在醫院、藥店銷售。

乙類(綠色)的可在醫院、藥店、超市、賓館等地方銷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趙忠祥換個鐵鍋引來爭論,竟然還能吃出心臟病來?
早晨吃雞蛋居然有這麼多好處,不看你就虧大了!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