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孫子的戰略
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典」。《孫子兵法》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它在我國古代漢族軍事學術和戰爭實踐中,都起過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
孫武
孫武(約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字長卿,齊國樂安(廣饒)人,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他撰著的《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並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運用。
始計篇
始計篇,是《孫子兵法》的第一篇,講的是廟算,即出兵前在廟堂上比較敵我的各種條件,估算戰事勝負的可能性,並制訂作戰計劃。
原文及解析【一】
[原文內容]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原文譯文]
孫子說:戰爭是國家的大事,它關係到百姓的生死,國家的存亡,不能不認真地思考和研究。
[黃天解析]
兵,本義為兵器,後逐漸引申為兵士、軍隊、戰爭,現階段可以涉及到人力、團隊、公司、市場等;
也就是取勝之道,在於「人」,人取著決定性的因素,人的修為高,哪一方深謀遠慮,則哪一方勝利在望;
所以,古今中外,帝王之爭,戰爭輸贏,地位之爭,商業大小,名氣高低,公司經營、投資、項目、產品等,其本質在於人。
原文及解析【二】
[原文內容]
孫子曰: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高下、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原文譯文]
孫子說:因此,要通過對敵我五個方面的情況進行綜合比較,來探討戰爭勝負的情形:一是政治,二是天時,三是地勢,四是將領,五是制度。政治,就是要讓民眾和君主的意願一致,戰時他們才會為君主去死,不存二心。天時,就是指晝夜、晴雨、寒冷、炎熱、季節氣候的變化。地勢,就是指高陵窪地、路途遠近、險隘平坦、進退方便等條件。將領,就是指揮者所具備的智慧、誠信、仁愛、勇猛、嚴明等素質。制度,就是軍制、軍法、軍需的制定和管理。
[黃天解析]
道——指自然規律、政治、民心所向、公司使命感與價值觀、目標;
天——指天時、時機;
地——指地段、地理位置;
將——指人,人才;
法——指方法、策略、法律、規章制度、管理;
也就是說,不管是小到家庭、團隊,大到企業、國家,要想取得勝利或者和諧幸福,要符合以上五個關鍵因素,平時我們只講天時地利人和,現在應該再加上道和法,才能五行平衡式運行。
廟算者勝
孫子提出「未戰先算」,「多算多勝」,強調了「慎戰」,「重戰」的態度。
所謂「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哪怕一個細枝末節沒算,也有可能使己方蒙受巨大損失。用兵之前必須要謹慎,策劃周密,充分考慮與估量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開戰之後才有可能取得勝利。而開戰前若沒好好廟算,很少分析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開戰必敗。勝利條件充分才能動兵。在雙方對陣中,哪一方能在交鋒前,把握先機,調查研究形勢,那方就佔優勢。
在商場中,所謂廟算就是一份周密的戰略策劃。就是「以知彼知己,知天知地」為基礎,再較之以五事七計,從而建立起的一份應戰策劃,再用「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輔助用於實戰。
- - - - - - - - - - - - - - - - - -
黃天集團|傳承 · 文化 · 智慧
TAG:哈佛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