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真實北上廣女子圖鑑:一個女人要犧牲多少東西,才能成為一個女人

真實北上廣女子圖鑑:一個女人要犧牲多少東西,才能成為一個女人

大概每個女生在成長中都有無數個岔路口需要做出抉擇,是選擇大城床還是選擇小城房?是選擇追求真愛還是妥協著找個好人,是側重家庭還是繼續奮鬥在職場?是生小孩,還是不生小孩?而最近熱播的《上海女子圖鑑》向無數女性呈現了一種激流勇進的活法,女主羅海燕用她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女人要犧牲多少東西,才能成為女人。

文丨傅踢踢(ID:futeetee)授權發布

輕輕地,《北京女子圖鑑》走了,《上海女子圖鑑》來了。

身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男子,我31年來唯一沒變的愛好就是女子。所以關於這部劇,這個話題,多少算是有發言權。

開看之前我在想,什麼橋段是必然會出現在劇集里的。掐指一算,可能是這些:作女嗲妹。你一點都不像上海人。這個一點都不格算。地域歧視。阿拉是新上海寧。儂腦子瓦特啦?

前6集播完,基本包圓了,看來全國人民對上海的刻板印象依然空前一致。當然,提到上海,也免不了陸家嘴和靜安寺的寫字樓,法租界的梧桐樹,辦公室里夾雜著英語的普通話。

在不少人看來,這就是「洋氣」的上海。

拜託,如果你叫Amy,我叫Michelle就是洋氣,國際幼兒園大班就可以做到好嗎?

上海真正的「洋氣」,是在浮光掠影燈紅酒綠的精緻外表下,接納並包容人生的種種走向。而這種分岔,又依循一條功利而世俗的邏輯:

欲取必先予,有舍才有得。

茨威格說「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上海人從不避諱這一點。

因此,《上海女子圖鑑》,本質上是在講述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女人要犧牲多少東西,才能成為一個女人。

我不喜歡《北京女子圖鑑》。

一個外形靚麗才華過人的女性,如何閃轉騰挪於男人(和一小部分女人)之間,投擲情感,追獵目標,最終收穫喜憂參半的成長,並不是高級的故事。

倒不至於上升到三觀的高度,但對我來說,《北京女子圖鑑》無非是以陳可為線索的《北京男子圖鑑》。

看起來聚焦的是女子,語境仍然是男權。女子與男子,並沒有被當作獨立的個體,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審視,這是很大的敗筆。

《上海女子圖鑑》也是醜小鴨變天鵝的俗套,但至少從放出的幾集來看,並沒有把女性的破繭成蝶和男性直接掛鉤。

主角羅海燕的職場進階,更多還是和自己的鬥爭。

進入一家4A廣告公司,從實習生做起,上司派了PPT的活,最終的presentation卻讓同事代勞。因為羅海燕的英語水平,無法和外國客戶有效溝通。即便內心幻想著搶回來的場景,最後的解決辦法,還是花了幾千塊報英語班。

同事聚餐,人均45元,當晚她就抱了兩箱速食麵回家。因為每頓飯的預算只有10元,超支的部分,只能靠節流來填補。

羅海燕並不是沒有機會靠男人來走捷徑。

曾經的大學室友帶她去陪酒,她穿著高跟鞋一瘸一拐地走,不停拉扯裙子的下擺,最終還是落荒而逃。

大學時期的男朋友想說服她一起回老家,票買好了,說了「夢想和現實,總有一個是要放棄的呀」這樣的話,她也不是不動心。但看到窗外時髦的女生,決定拋下安逸平淡的幸福,「留在上海在試試」。

人生的選擇無分高下,尋夢和務實都值得尊重。但至少,羅海燕到目前為止是一個典型的獨立女性,把人生的擔子都背負在自己的肩上。

雖然公司同期生Kate告訴她「我們上海囡囡的夢想,就是三十歲前,穿著Vera Wang,在法式飯店裡舉行一個草坪婚禮,然後悠閑過日子,享受生活咯」;雖然男朋友真誠地把「我養你」掛在嘴邊 ——

但在羅海燕心裡,真正的信條從來是上司Scarlet對她說的:

「人生每一步重要的選擇,都不能被別人拖後腿,哪怕是你的戀人。」

很多人受男權觀念的影響太深,無法在獨立這個層面上理解女性。他們的說詞永遠是,女人要嫁得好,女人要兼顧家庭和事業,女人不要太拼了過得舒服點不好嗎?

他們不會明白的是,很多女性,和男性一樣,是把安全感和人生價值建立在自己身上的。

出身好,好是父母的。嫁得好,好是老公的。顧家可以,但為什麼不能男女同等付出?舒服很好,可如果突遭變故,是否還有能力對抗呢?

並不是說一切壞的可能都會發生,但獨立女性至少希望做到,當萬一來臨,人生主動權還握在自己手上。

Scarlet是這樣的人,羅海燕是這樣的人,但今天這個社會,給這種女性的寬容和體諒,實在少得可憐。

我雖然是一個直男,自問對女性還算有同理心。不妨聊聊我所知道的,在今天的中國,要做一個獨立女性有多艱難。

第一個難點,在於生理差異。羅海燕所在的4A廣告公司,處於一個高強度高回報的行業。設想兩個同等條件的男女,從相同的職位起步,每天工作10到12個小時,男性並不會有太重的身體負擔,女性則會大概率出現身體狀況,小到爆痘,大到婦科疾病,都是家常便飯。

即便只是招聘時,HR也會有意無意地甩幾句話暗示,痛經不上班事小,產假休太長事大,公司不歡迎混產假的人。這種「不公平」,真實存在,無法忽略。

第二個難點,在於評價體系。仍舊是兩個同等條件的男女,從相同的職位起步,做到同樣的成績,得到的評價很可能完全不同。

舉個例子,對女生的評價註定會有一個叫「顏值」的干擾項:

如果容貌平平,會有人刻薄「長成這樣不拼還能怎麼辦」;

如果美麗動人,又會有人埋怨「還不是長得好看佔了便宜」,甚至誅心猜測好看背後人際關係上位的可能。

我所知道的職場環境,哪怕再精英薈萃,也逃不開這種人性自帶的劣跡。固然現在也有一部分男性會被納入這樣的視角,但對女性來說,顏值常常是貫穿整個職場生涯的「原罪」,無從解釋,也無法漠視。

第三個難點,在於輿論壓力。社會輿論的進步速度,遠遠跟不上獨立女性的意識覺醒。

當女性追求的是真愛,社會的要求卻是好嫁。

真愛是一種不確定的等待,它包含美好的成分,也未必能如願。獨立女性願意為自己的不妥協而承受單身的可能。至少得等到自己綳不住的那一天。

而所謂好嫁,卻是「削足適履」,你能遇到登對的自然好,若是不然,請你將就湊合一下,畢竟「女性年紀越大越貶值」,「一直單身將來老了會不會變態」。

等女性熬過了愛情的難關,進入了婚姻,生育問題又緊隨其後。

社會的普遍認知還停留在,「既然是女人生孩子,就應該帶孩子,媽媽帶孩子和爸爸帶孩子肯定不一樣」的階段。所以,十月懷胎、產後恢復,緊隨其後的就是難以推諉的育兒長路。

男性當然也承擔責任,但男性的家務能力常常和願望成反比,這也更加把女性捆綁在家庭事務之中。

更恐怖的一點是,這些社會輿論,不僅來自無關人等,還會集中體現在七大姑八大姨的逢年過節的狂轟濫炸里。

這時候,如果一個已婚女性跳出來說,我想為了自我實現,晚一點生孩子。

她們的第一反應是,「你是不是有病生不出?」

第二反應是,「你是不是不愛你老公了?」

第三反應是,「你是不是想不開,一個女生那麼辛苦工作幹嗎?」

保守、死板、誤解、壓力,想成為一個獨立女性,請先做好準備,迎接這些來自親朋好友不期而至的暴擊。

發現了嗎?對於不願靠在別人身上過活的女性來說,怎麼選都可能是不舒心和不甘心。

我認識不少全方位的職場女強人,長得美,會說話,情商高,肯吃苦,向來在自己喜歡的事業上勇猛精進,30歲的年紀就做到了中層甚至高管。

可是職場的路,越走越窄,從前百分之百的努力或者能有百分之兩百的成效,到後來百分之五百的付出,也許只是一場空。

當自我的權衡和猶豫越來越重的時候,她們也感受到更多的來自家庭的壓力:

年紀漸長,婚結不結,孩子生不生?現在鐵了心奔事業,做丁克,到了40開外會不會後悔?

我也有很多一同成長的朋友,一路念名校,考前幾,但在人生道路上,選擇了平淡安穩的那一條。

她們還是體面的白領,也有尚可的收入,但整天在群里聊的,不再是詩和遠方,而是哪個嬰兒座椅的牌子好,這個奶粉哪裡買便宜之類的話題了。

這是她們的生活,無所謂好或者不好,但我總想到她們曾經意氣風發的樣子。她們有時也會說起,夜深人靜,午夜夢回,當孩子和老公都沉沉睡去,會問自己:

「這輩子就這樣了嗎?」

當一個男人這樣捫心自問,他的痛苦,更多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可當一個女人這樣說,除了對自己的不滿,外界那些本應豁免的壓迫,或許也難辭其咎。

前陣子看美劇《宿敵》,瓊·克勞福德為了讓臉看上去更小一點,年紀輕輕就拔掉了六顆臼齒。更著名的還有瑪麗蓮夢露的兩根肋骨。

這當然是個人意志,可在背後,也未嘗不是整個社會的某種標準。在男人身上,我很少聽說這樣的要求,而在女人身上,它漸漸成了一種理所應當。

男人也好,女人也罷,沒有一個個體是容易的。因為生活就是煎熬本身。

但我有時也會想,多少佔了點便宜的男人,當你們驕傲地唱著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一個男人要走多少路,才能成為男人)的時候,究竟有幾個能設身處地換位想一想:一個女人要犧牲多少東西,才能成為一個女人。

從來不曾想過這些的男人,配不上女人的理解和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麥子熟了 的精彩文章:

別把公司影響力,錯當自己的能力
成熟的正確打開方式,是不讓任何人影響自己的生活

TAG:麥子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