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北上廣,你真的可以實現自我么?
《離開北上廣,你一樣可以實現自我》作為《拆解》中的一個真實案例,寫於2017年4月。
一晃一年過去了,二線城市們與北上廣的人才之爭愈發兇猛。
想必不少朋友也正在認真糾結這「去還是留」的問題。
先不多說,看看當年我的決策思路,或許對你有點啟發:
《離開北上廣,你一樣可以實現自我》
誰都沒想到,D會要離開上海。在大家的眼裡,三十齣頭的她是典型的職場精英女性——從小城市出來,一路名校名企,聰明幹練,年輕有為,有夢想,有能力,就適合在上海這樣的城市去打拚,實現自我!
「其實,在一段異地感情觸發我考慮城市之前,我也從沒想過,有一天會離開。」 她回憶道,「但當你面對這個問題時,你很快發現,這不是在選擇上海或者成都那麼簡單。背後的問題是:你是誰?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什麼能帶給你內心真正的快樂?」
真實境遇里的堅持和糾結反映出那些夜不能寐的日子裡,內心的取捨怎樣改變著一個人的生活軌跡。為做出最終的選擇,她認為在整段心路歷程中,最關鍵的是她問了自己以下六個問題:
a) 北上廣對你而言意味著什麼?
b) 這裡頭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c) 你想要的生活是什麼?
d) 在北上廣或其他城市生活有何區別?
e) 從你想要的生活出發,哪座城市更適合?
f) 對於那些二線較於一線城市有差距的板塊,你能做什麼?
通過提問探詢答案或達成共識已經是解決問題的可行路徑。列出問題清單,向自己提問,這是升維思考中將我們的意圖導向結果(What)的常用手段。
對於問題a(北上廣對你而言意味著什麼),你可以用T型圖(見圖4.4)來分類,一座城市帶給你的歡喜和憂傷。然後回答問題b(這其中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一條條地去檢視。此時最重要的是,忘掉我們看得太多的關於逃離還是堅守北上廣的故事,關閉所有來自外界的噪音,只聆聽你的內心。因為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獨特的。
圖4.4 T型圖
「例如,我曾認為像我這樣做營銷的,就該在北京上海這樣總部雲集的地方待著,才有好工作。」 D說,「直到我真正凝視『工作機會』這個詞時,我意識到,世界變了,我也變了,對於一直試圖從營銷到業務轉型的我來說,職業發展的機會並不只在世界500強的市場部里(見表4.1)。」
表4.1 D對於問題a和b的答案
回答問題c(你想要的生活是什麼),這一人生根本問題,平衡輪是個很好的工具(見圖4.5)。它能幫你直觀看到組成生活的各個板塊和彼此的關聯,從而釐清人生目標。在每個板塊中,若在半徑上畫刻度尺,圓心為1代表「很不滿意」,圓周上的端點為10代表 「非常滿意」,還能檢視人生板塊的滿意度和改進的方向。
圖4.5 D對於問題c的答案
當D把對她而言重要的人生六大板塊,分別置於「上海」和「成都」兩個城市的情境下去做評估時(問題d,在北上廣或其他城市生活有何區別?),她察覺到在「成都」(見圖4.6),人生平衡輪的整體滿意度是提高的(回答問題e,從你想要的生活出發,哪座城市更適合你),尤其在「愛」(因為能結束異地,和愛人孩子等重要的人在一起)和「品質」(因為成都的住房、教育、出行時間等各方面成本更低)有顯著提高(分別從6分到9分,6分到8分),如圖4.6所示。
圖4.6 D對於問題d的答案
「細想一下,確實如此。當你買不起房,供不起孩子上學,這些最基本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你會時時生活在焦慮中。這讓所謂視野、職業發展、個人提升等上層需求都顯得縹緲而虛弱。」 D說,「大城之下,冷暖自知。只有從生存的焦慮中抽離開,才感受得到簡樸而豐富的生命本身。」
讓她意外的另一個覺察是,本以為去成都後會受很大衝擊的 「視野」、「職業發展」、「個人提升」 等板塊,滿意度竟然變化不大。「當然,它們的內涵和做法,在兩種城市間是不一樣的。」 她指出:「在做完T型圖和平衡輪兩個練習後,當你把一座城市提供的價值,與你想要的生活去做鏈接時,你就知道如何調整去實現了。」
很多人認為,要麼選擇北上廣的職場自我實現,要麼選擇小城市的安暖日子,是 「非此即彼」 的關係。有可能是 「兼而有之」 的關係么?起碼,你要朝著這個命題去開啟你的思維!見表4.2,D的做法供你參考。(問題f,對於那些二線較於一線城市有差距的板塊,你能做什麼)。
表4.2 D對於問題f的做法
D選擇了離開上海,我們相信她能在實現自我的道路上繼續走得踏實而有力。
使用結構化工具,幫助我們進行分級(Focus)和分類(Filter)。
做出何種選擇不重要,重要的你是如何做出選擇的。你清楚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嗎?在北上廣生活,是自主的還是隨大流的?在你掌控的範圍內,你能如何創造出更好的生活?
《傲骨賢妻》里的女主角Alicia說:「我想要幸福的生活,但我更想掌控自己的命運。」 人生是一場起起伏伏高山流水的行走,那些令人羨慕的幸福生活,不是一種際遇,而是一種能力。我們可以不離開北上廣,但我們保有離開它的權力!我們可以不回歸北上廣,但我們保有回來的能力!
一 年 以 後
「你在成都過得怎麼樣?」這是過去一年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我一言難盡,你曉得,這就是生活。我不會粉飾,說我從此過上了夢想的美好日子,就因為我曾如此地認真分析,預測未來——列出決策平衡單,作出一個最好的決定。因為生活的真相總是:當你沒有真的推進的時候,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會遇到什麼。
講兩件沒想到的事。
第一件:
沒想到我那麼快就成為了新成都人,徹底的!
成都市政府突然公布了本科落戶新政,第二天我就奔出去申請把北京戶口退了。當朋友們紛紛嗟嘆遺憾,我卻暗暗竊喜。原本沒戶口買不了房正發愁呢,天助我也,別人眼中的 「舍」 正是我期盼的 「得」。
這件事中最意外的,是自己決策的速度,沒一絲遲疑,完全不符合我深思熟(慮(猶豫不決)的一貫作風。再一想,原來是因為都拆解過了呀--「安居」本是遷往成都的關鍵詞。
這就是升維思考的力量,從如何實現你想要的生活角度出發,去重新定義「戶口問題」。
大家看到升維思考確定WHAT,極其重要的一步是確定問題背後的問題。
在我的情境中,考慮選擇的城市,背後的問題其實是思考究竟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這使得這場思考成果,不僅在當時堅定了離開魔都的決心,更在到達成都之後,成為了開疆拓土的指南。
第二件:
在成都職場中追尋自我實現,比設想中難。
看網上好多文章,總給人這樣一種印象:堅守北上廣,如同遊戲當中的「Hard」模式;一旦去往二線城市,人生自動就調成了「Easy」模式。可現實是,起碼我正經歷的現實是,不甘心「Easy」模式而又找不到合適的平台提供「Hard」模式,只好自己給自己設計「Hard」模式,這之間經歷的轉型堪稱「Harder」模式。不少人不適應,挺不過,也有可能是更明白了,於是現在還有股潮汐叫「重返北上廣」。
沒有對錯,選擇的背後還是取決於你想要的生活。
隨著你真真切切進入新的城,那就關注眼前出現的線索,時時檢驗、快速修正你的模型。譬如之前的預設判斷是「二線城市你可挑選的機會更多」,現在我會把「挑選」改成「創造」;之前的行動指南是「要適應當地的企業風格和文化」,現在我會把「適應」改成「影響」。
降維行動,把生活看成是一個有趣且不間斷的設計項目,快速嘗試解決方案,不斷調適,永不停歇。
關於離開北上廣/重返北上廣,你有什麼樣的故事,歡迎來告訴我,我們一起拆解一下?
>>轉載請註明文章來源:
標準夢工場 | 微信號:standarddw
TAG:標準夢工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