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引導患者進行臨床決策?

如何引導患者進行臨床決策?

臨床決策是指決定何人在何時需何種醫學處置的過程。在傳統的醫學模式下,醫護人員在臨床決策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患者參與決策是指醫務人員、患者及家屬共同進行決策,即醫務人員充分告知患者具體情況及可供挑選的臨床決策,患者及家屬與醫務人員充分交流,在知情、權衡利弊後,根據自己的傾向做出選擇。

因為臨床新技術的應用風險、患者生存率的未知性和患者生活質量等因素,患者的臨床決策存在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包括:決策環境的不確定性、患者決策能力的不確定性、護理環境的不確定性、護理工作的不確定性等。

什麼是和諧理論?

為了更好的引導患者參與決策,基於患者的需求建立更合理的護理工作規則,研究者將「和諧理論」引入臨床決策中。和諧理論的機制是,以待解決問題為主題,研究其特徵、規律,進而給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相比關注結果,和諧理論更關注決策過程和護理過程。

由於不同決策者受人際環境、教育程度、工作背景、對信息的掌握程度等影響,和諧理論通過「全面參與」「價值多元化」和「共同建構」等思想和方法,在決策中追求「滿意」而非「最優」。

如何建立和諧護理路徑?

在患者參與決策模式中, 需要尊重患者在醫療決策中的自主權, 重視個體價值追求。為了減少患者參與決策的不確定性,和諧護理通過「和」「諧」兩個路徑進行引導。

「和」路徑,關注參與者的行為指在既定環境和制度的條件下,參與者發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患者決策意願、患者決策能力都屬於和的範疇。護理人員一方面通過提供信息、澄清價值、增強決策技巧等一系列措施,協調醫患雙方對預期結局的排序;另一方面,要通過溝通、環境誘導等方式,充分激發患者及家庭的能動作用,賦予其在一定行為空間內選擇的權力,儘可能地提高其努力程度,從而發揮其能動作用。

「諧」路徑,強調工作流程的重要性在不同的工作流程下,參與者可能做出不同的決策行為。護理人員要依據循證護理的主張,將最佳科學證據作為臨床決策的依據,通過建立有證可循的科學護理制度,對護理流程進行優化設計。如:在臨床決策時,醫務人員應充分告知患者所有與治療相關的信息,包括治療方式、風險及發生率等,並通過醫生諮詢、決策輔助工具、決策教練指導、健康照護組織支持等對患者進行指導,提高患者決策能力。

「和」是精神價值的體現,代表患者及家屬思維及行為的投入;「諧"是護理技術價值的體現,代表合理的護理工作制度。通過兩種路徑,護理人員圍繞護理目標,依據患者意願,分析內外部環境,消除不確定因素,對患者的決策問題進行優化解決,最終引導患者做出「滿意」決策。

更多內容請閱讀:基於和諧護理理論的患者參與決策情境分析(《中華護理雜誌》2018年4期)

作者:康曉鳳 李崢 劉華平

編排:張恆 周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護理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TAG:中華護理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