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華百歲老人一生作畫過萬幅,104歲還在畫……

金華百歲老人一生作畫過萬幅,104歲還在畫……

來源:金華晚報,金華文藝

金華人物綜合整理

-1-

施明德,字峻輝,1915年出生於東陽林甘村。1928年,考入省立七中,期間金玉湘、陳松平諸先生予其美術啟蒙,一生丹青生涯由此發軔。中師畢業後考入國立英士大學藝術專修科及政治系,此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及中國畫創作。

1976年退休後,受聘為國家級文保單位金華侍王府紀念館複製壁畫,也曾至浙江師範大學教授國畫。2010年4月,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出版了《施明德畫集》。

施明德先生畫作過萬,至今104歲高齡仍筆耕不輟。

其繪畫作品以山水為主,兼花鳥,山水作品中常見點景人物。歲入耄耋,環境相對寬鬆,生活比較從容,有更多時間和精力用于思考與創作,學識和寫生積澱在內心融合升華,畫風漸變,由寫實而寫意,由細筆而粗筆,再至淡寫帶潑,可謂人畫俱老,自成風尚。

施明德老先生是一個古人。每日讀唐詩,畫青綠山水,坐在陽光里吐納呼吸。世事紛紜奔涌,似乎與他無涉,他有他的碧山,有他的林泉高致。

他7歲上私塾,熟讀四書五經、唐詩宋詞。但他不掉書袋,詩詞文章是自然而然地從口中出來的,就如同我們把網路語言掛在嘴邊。那是他那一代讀書人的言語方式,那是純正典雅的漢語,而我們與之隔閡日深。

每次採訪,他都要談談繪畫,談談文章和師友,談談故鄉林甘村———那裡有盤古開天以來就沒砍過的原始森林(當然,那是上世紀50年代之前的事情了)。除此之外,別無俗事。每次說起這些,他總是歡天喜地。他說,不管是繪畫,還是別的藝術,真誠是最重要的。

面對老人家,總覺得他有著不同於我們的生命氣象。他經歷了一個世紀以來嚴酷的戰爭和動蕩的年代,依然平和質樸;不管外界如何喧囂龐雜,依然淡泊自處。從他的畫中,你也能看見這樣的生命形象.

正如他在詩里寫的:雲水淡如何,青山情意多。

-2-

今年,施明德104歲.說到百歲老人,大家的第一個問題通常是:長壽秘訣是什麼?

他不抽煙,不喝酒,愛吃紅燒肉,愛睡覺。每天晚上要看看《新聞聯播》,愛看足球節目,愛看戰爭片,抗日神劇也看得津津有味……如果,這些也算「秘訣」的話。

他與眾不同的日課之一,是上午下午各一次的「呼吸」。坐在窗子底下,有太陽則更好,靜靜地坐上半小時,這是很多年前一個和尚教他的。

「我覺得現在身體好,和小時候的勞動有關係。」他說。故鄉和童年,是他愛談及的話題。故鄉林甘,東陽深山裡的一個村落,房子左右都是原始森林,房門前就是一棵高大的南方紅豆杉,當地人叫做紫金。大榧樹有二三十米高,松樹啊,簡直有豆腐桶那麼粗。到了3月,大樹上密密麻麻停滿了蛾子,不飛也不動。

「春日枝頭黃鶯語,夏夜鵑啼月初上。」秋天,落葉紛紛,野果墜地,苦櫧、榛栗、擇子……「時看兒童撿野果,又見山翁鳥道還。」

這些都是他寫故鄉的詩句。

而他,也曾是詩中撿野果的孩子。每天下午從私塾回來,還要到山上放牛、割草、砍柴。

7歲入私塾,接受傳統文化教育,開蒙老師是祖父,清朝末年的秀才《論語》開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最初的啟蒙,深深地印在腦海里。《論語》里另幾句話,也讓他牢記並照做: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祖父對他的影響很大。祖父為人平和,與世無爭。考秀才時,要交卷了,監考的人要把文章奪過去。可是,文章沒做完就等於白讀了,所以考生們要打一拳踢一腳出氣。而祖父不打也不踢,很恭敬地雙手捧著把試卷交給監考的人……老師的人格,和字裡行間的為人道理一起,對學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私塾的教育,兒時勞作的經歷,大自然的教化,這一切都給身體和心靈打下堅實的基礎,並且,讓他一生受用。

金聖嘆的一本《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施明德反覆閱讀,真正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前年採訪時,他在讀這本書,前幾天去採訪,他又在讀。而且,是和89歲的老伴王雲蘇一起讀。兩人相知相守已經68年了。

「很早以前就想過,結婚後可以一起讀詩,但年輕時各有各的工作,常年分居兩地,這些年才開始讀。」兩個老人家相對而坐,雖然,他們已經如此相對了68年了,但這會兒說起從前,竟然有些不好意思啦,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呵呵地笑。

我們是1947年認識的,那時,我在金華簡易師範當美術老師,她是學生。她有一股青年人的生命力,像一棵樹一樣,茁壯成長。而且,她待人接物也一定很好……雖然同事說,這姑娘可能脾氣有點大,但我不在乎,我一定要選擇她。」

「校長對我說,施明德人品好,實在,工作認真踏實,可能就是年齡差距大一點。我認為人品好是最主要的,經濟條件當時也很不在乎,現在的姑娘可能在乎一些……」

就這樣,他們結婚生子,同甘共苦,攜手走過了長長的人生。前不久,王雲蘇畫了一幅牡丹,施明德在畫上添了石頭,題字「沉醉東風」,落款「雲蘇寫花明德寫石並記」。好一個沉醉東風啊!

他在這個精神世界裡自得其樂已經八九十年。

80多年前,在省立七中,施明德遇上了金玉湘先生和陳松平先生。金玉湘是弘一法師的學生,素描、水彩、字畫都很好,人也好,艾青、朱恆這些名家都是他的學生;陳松平是呂鳳子、張書旂之高足。

1944年,考上國立英士大學藝術專修科,系主任是陳士文,留法八年,見過馬蒂斯、畢加索:「他理論講得很好,但是不畫。因為他是野獸派,人們看不懂,所以就不畫。他論畫,說這一張有東西,那一張沒東西;這一筆有東西,那一筆沒東西。有東西就是有情感,我記住了這個理論。」

後來,施明德長期在金華城鄉中學擔任教職,退休後,受聘為金華侍王府複製壁畫,也曾到浙師大教授國畫。春風化雨,桃李成蹊。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和同學們信件往來,談書論畫,具體而微,樂此不疲。

他常對學生說,繪畫應講究畫外功夫。畫外功夫是什麼呢?就是畫家的學問、修養、識見,也就是內美。恰恰是畫外功夫賦予畫作以內蘊和意境,使得畫作氣韻生動,讀之有畫外之音。

他做了一輩子的美術教育,畫了一輩子的畫。他畫故鄉山水,畫名山大川,也畫胸中丘壑。104歲了,還在畫,時有作品問世。

兒子施晨光說,父親的勤奮讓他汗顏,父親的淡泊也讓他敬佩。畫畫這麼多年來,他送了無數畫給親朋好友和學生,還捐了幾十件作品給浙江美術館。

他說,父母這輩人,從小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內心向善。母親教書30多年,有一個學生很頑皮,當年所有老師都認為他不可救藥,要開除,母親覺得他還可教,把他帶回了自己家,整個暑假,天天把這孩子帶在身邊。

長大後的孩子,念及師恩,經常回來探望。那時候,父親兩個星期回家一次,每次回來,都要和兒女們講《史記》故事,講李白的詩: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屈原的辭賦還像日月星辰照耀著,楚王的亭台樓閣已經不見了蹤影……

一切如過眼雲煙,惟藝術永存。

部分作品賞析:

施老先生用他不緊不慢、平和質樸的語調,提到了這麼些年的心得,頗有「人生三境」之意味:

「20多歲的時候看南朝宗炳的《畫山水序》,他說到『暢神』,一個人因為畫畫而心神舒暢,沒有比這更好的了。王微的《敘畫》也說到了畫畫的樂趣:雖有金石之樂,圭璋之琛,豈能彷彿之哉!畫畫得好,煩惱全忘了。」

「畫畫讓自己快樂,送給親朋好友,他們看了喜歡,也能得到快樂。潘天壽說過,藝術的目的,是使自己得到安慰,使群眾得到安慰。以前畫畫只是興趣,後來發現了這些意義,才覺人生不空虛。」

「畫畫最終要化出來。黃賓虹在76歲的時候化出來了。化出來,就是變成了自己的東西,有了自己的風格。我比較晚,在88歲的時候才化出來……」

而他104歲的人生,也已臻化境。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華人物 的精彩文章:

TAG:金華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