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應用四要點
抓住主症
圍繞主症用經方
主症是疾病本質的反映,抓住主症,從一定程度上說就抓住了疾病的本質。因而,根據主症來運用經方,就成為運用經方的一個要點。
所謂主症,就是這一病證所獨具的,能夠反映其本質的,區別於其他病證的獨有表現。如麻黃湯證的惡寒無汗,葛根湯證的項背強几几等。抓主症,源於仲景《傷寒論》,其「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就告訴我們,只要見到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嘔等主症之一,就可用小柴胡湯治療,而不必待所有證候完全具備。這為抓住主症運用小柴胡湯奠定了理論基礎。仲景恐後人不解其意,還反覆舉例示之:「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設胸滿脅痛者,與小柴胡湯」;「傷寒差已後,更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必須明確的是,這種「但見一證便是」即抓主症的方法,並非專為小柴胡湯而設。如「病常自汗出者……宜桂枝湯」;「渴欲飲水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按之心下滿痛者……宜大柴胡湯」等也是其例。以上都為抓住主症,運用經方,提供了範例。
杜某,男,32歲。5天前露宿戶外而起病,現正盛夏卻著長大衣任日光暴晒,仍惡寒不減。前醫曾用香薷飲治之,然無效。余視其舌淡苔薄白,脈之浮而有力,問之未曾出汗,遂以麻黃湯治之。本院一老中醫見狀,私下謂余,盛夏用麻黃湯,慎之,慎之!余對曰:有是證則用是葯,何慎之有?徑直用之。果一煎藥後,脫去大衣,二煎藥後,諸症消失。
《素問·熱論》有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之說。《本草綱目》謂「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葯,如冬月之用麻黃」。本案患者發病於盛夏,且病已6日,理當禁用麻黃湯。然前醫用香薷飲無效,顯見病重葯輕。余抓住惡寒無汗這一主症,辨為太陽傷寒,用麻黃湯治之,果獲殊效。
剖析病機
對照病機用經方
某些疾病與所用方劑之間,從表面上看,好象風馬牛不相及,但仔細分析其病機與某經方所主治病證病機之間卻有病因、病性等內在的聯繫。據此,即可將經方借用來治療某些病證,從而擴大經方的應用範圍。
占某,女,43歲。患者由產後涉冷水河而致身癢、紅疹,曾數度投醫,或養血息風,或涼血祛風,皆無顯效。現訴在冷水中洗衣紅疹即發或加劇,尤以冬季為甚,伴形寒肢冷,小腹隱痛,倦怠納差,大便溏軟,夜尿2~3次。動輒感冒10餘日不愈。視其舌淡紅,苔薄白,脈之沉細。綜合四診,知為脾腎陽虛,衛陽不足所致。遂擬桂枝附子湯加味:桂枝、白芍、附片、白朮、炙甘草各10g,荊芥、防風、乾薑各6g,生薑3片,紅棗10枚。3劑後癢、疹減輕,又5劑後未再發作。
桂枝加附子湯的主治症為「汗漏不止」,而本例的主症為「瘙癢」與「紅疹」,兩者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細加分析,則兩者之間有一定的內在聯繫。本例在病因上,由產後涉冷水河而起;在病史上,養血、涼血祛風無效;在主症上,身癢與紅疹觸冷水即發或加劇,尤以冬季為甚,且伴一系列脾腎陽虛之證,更有動輒感冒之衛外氣虛見症,因而可以得出衛陽不足,這與桂枝加附子湯證有類似的病機,從而以桂枝加附子湯取效。用桂枝加附子湯治癒蕁麻疹,這無疑擴大了其原有的應用範圍。
辨明經絡
根據經絡用經方
仲景以六經論治外感熱病,而六經各有主方,手足六經的循行有一定部位和走向規律,因此在臨床上對一部分疾病就可辨明經絡所屬,而有針對性地運用經方治療。
孫某,男,32歲,患者右足背外緣至第四、五趾疼痛數天,經攝X線片檢查骨骼無異常。前醫據其扭傷而施以活血化瘀、理氣止痛方葯3劑,並輔以理療,疼痛不減。現行走須藉助於拐杖,著地則痛不可忍,伴口苦、噁心,視其局部不紅不腫,舌紅苔薄黃,脈之弦而有力。思索再三,並查經絡循行圖,認為瘀在足少陽膽經,致足少陽經絡之氣運行不利,擬小柴胡湯去人蔘,加牛膝、延胡索各10g,2劑。兩日後下班途中路遇患者,喜告:當日一劑葯盡,疼痛大減,2劑葯後,疼痛即止,現行走如常。
足少陽膽經,「其直行者……沿下肢外側中線,過股、膝、脛至外踝之前,沿足背前行,出於第四趾外側端」。今患者疼痛部位和走行與此相合,又伴口苦、噁心等少陽見症,可見瘀在足少陽經,致經氣運行不利,不通則痛。用小柴胡湯疏利少陽經氣,加延胡索者活血止痛,加牛膝引葯下行。藥到病除,並非偶然。
依遵古訓
注意煎服和調理
運用經方,固然必須抓住主症,剖析病機,辨明經絡,但還要注意煎服之法和飲食調理,否則會功虧一簣。
例1:劉某,女,40歲。右側肢體冷痛1年,遇寒痛甚,得溫減輕。時逢伏天,穿長袖衣褲尚惡風汗出,伴倦怠納呆。觀其形體肥胖,舌淡苔白,脈之沉滑。此乃寒痹,表裡陽虛,營衛不和。擬用甘草附子湯和當歸四逆湯加減,溫經散寒,活血通痹。然住院2個月余癥狀僅有輕微改善,抗「O」仍達1200單位,血沉45mm/h。沉思後悟及,殆無煎法不當乎?遂仍用原方8劑,囑將附片先煎半小時。葯盡後複查,抗「O」降至600單位,血沉20mm/h。再進6劑,諸症消失,抗「O」正常。
例2:胡某,男,45歲。醉酒後心下痞塞,按之不痛,口乾,噁心,視其舌苔薄黃,脈之浮數有力。此為熱痞,當用大黃黃連瀉心湯。予原方2劑,然服後諸症依舊。辨證無誤,選方亦無不妥,不效之因何在?仲景原方後說:「以麻沸湯(滾開水)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囑按法取汁服用,果2劑痛除。
例3:陳某,男,36歲。患者體質較差,動輒感冒月余不愈。7天前因洗澡後受涼,現自汗惡風,脈浮無力,舌苔薄白。此營衛不和,衛外不固之證,予桂枝湯3劑。服後仍自汗。何以不效?細思桂枝湯方後有「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和「溫覆令一時許」之說,於是囑患者按仲景法,再服3劑,果1劑知,3劑病癒。
例1與例2誤在煎不得法。前者誤在煎藥時間過短。蓋附片為治寒痹要葯,氣厚味重,久煎方可發揮其祛風勝濕之功,並去其毒性。後者則誤在煎藥時間過長。因熱痞乃無形邪熱結於心下,氣塞不通,而大黃黃連瀉心湯中多為苦寒之葯,氣厚味重,若煎煮時間過長,必走胃腸而行瀉下之功。仲景用麻沸湯漬之須臾絞汁者,意欲取其氣之輕揚,不欲其味之重濁,以利清上部無形之邪熱。上述兩則病例初診時誤在煎藥之法不當,在煎藥時間上當長者卻短,宜短者卻長。致使辨證雖准,選方雖當,卻收效甚微,甚至無效。後分析不效之因,按法煎藥,果收良效。例3營衛不和而自汗出,須用桂枝湯發其汗,令營衛調和。欲桂枝湯發其汗,還須啜熱稀粥和溫覆一時許,助藥力之溫以發汗,且熱粥之谷氣能資助汗源,使汗不傷正。初診就因未遵仲景之訓而服法不當以致罔效。
【本文選自《杏林40年臨證手記》,人民衛生出版社,作者:舒鴻飛。】
※常用實用好用,蟬衣的9種功效
※揭發曝光!漢古中醫就這樣暗地裡做了6年!
TAG:漢古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