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古建築攝影大賽獲獎作品賞析

中國古建築攝影大賽獲獎作品賞析

郭建平《新居構成》

我的《新居構成》(組照),拍攝於2011年3月份。當時我到當地一處著名的世界地質公園創作,被附近一組頗具特色的綜合性江南建築群所吸引,在陽光的映照下,該建築物色彩簡潔,線條明快,稜角鮮明,蘊藏了深厚的歷史積澱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具有景區鮮明的特色,體現了中華建築藝術的瑰寶。出於對中華傳統文化結晶的摯愛和敏感,我決定採用局部拍攝的方式來表現作品的內涵,體現與眾不同的拍攝風格和手法,使該組作品顯得分外耀眼和明亮,達到別具一格的特點,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陳雲翔《無題》

這一幅作品是2011年4月份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採風時拍攝併合成的作品。我開車路過一個食雜店時,牆上的「少生優生,幸福一生」的標語吸引了我。由於歷史的客觀原因,涼山州彝族同胞普遍存在著超生現象,也由此產生著貧困等眾多社會問題。於是我停車駐足準備好相機在店鋪的對面細心地等待。由此拍到了幾個身背著弟弟、妹妹的小孩到店裡買食品到離開的整個過程。待我轉回頭時才發現,身邊有一個手拿著速食麵的小孩,用一雙明亮的眼睛好奇地盯著我。於是我繞過他的身後,對著食雜店的方向用小光圈拍了幾張他正咬嚼速食麵的情景,然後挑選好滿意的二張合成,並用黑白調來增加它的厚重和沉重感。

鄭慶祥《中國紅(門)》

紅色,在中國人的眼中,熱情、奔放、向上、喜慶、吉祥、紅火。它是革命意義的象徵;它是慶典活動的主色調;它是人們快樂的代表色。可以說「紅色」滲透在我國人民的衣、食、住、行之中,無處不在,無處可見。故而,從古至今形成了中國人民喜歡的——「中國紅」。基於此,我萌發了創作一幅「中國紅」攝影作品。通過分析和思考,我從喜愛拍攝古代建築作品中,篩選出中國宮廷的「門、窗、牆、柱」均為紅色的4張照片,以「中國紅」為標題,並在創作中運用攝影的光影、構圖、色彩、影調等攝影語言和大面積的「紅色」,以此表達我對「中國紅」 的理解。同時,在組織作品上,考慮「全、中、近、特」的鏡別變化,;在融入古建多元素的基礎上,盡量注意圖面的簡明、簡約;在組照開頭一張的選擇上,我選用了故宮年久失修,油漆崩裂,裂痕斑斑,且占畫面90%「紅色」宮門特寫作品打頭,旨在點明作品「中國紅」的主題,以期抒發我對中國古代建築中早已有之的「中國紅」敬愛、敬佩和自豪之情感!

劉奕《古橋牧歌》

這幅作品表達的是古石橋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哲學理念,整個畫面以逆光下表現了南方山村安詳、寧靜的場景;古石橋枝纏藤繞,古樸無華,水牛母子漫步之間似乎聽得見女孩悠揚的牧歌,背影中朝陽穿過山間輕霧,如幔如紗,令人陶醉。

黃雪婷《一枝獨秀》

福建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大型夯土民居建築,創造性的生土建築藝術傑作,被稱為中國傳統民居的瑰寶。它的規模、結構、工藝、功能、令多少現代的建築專家學者嘆為觀止;它的建築風格、民情風俗、文化內涵,又使多少社會學家慨嘆!南靖縣共有土樓15000多座,其中較為特色三層以上的圓形古土樓有386座、方型古土樓有1751座。這些土樓大小不一,形狀各異,有圓形、方形、橢圓形、五鳳形、半月形、曲尺形、交椅形、圍裙形、凸字形、前方後圓形、馬蹄形等,造型獨特,結構精巧,氣度不凡,融神秘、自然、古樸為一體,達天、地、人的高度和諧統一。一座土樓就是一件神奇的建築精品。此為南靖土樓中的大坪樓,拍攝於2011年8月。

陸永健《老屋小聚》

在武夷山的一幢老房子前聚著一群老夥伴嘮著家常,老房子的古樸和老夥伴的樸實的神態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於是這張樸實無華的原生相片就此定格下來。

林武旺《老巷人家》

在湘西的一個小寨子,人說「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的地理位置,此處都是用石頭砌成的石房子,2011年4月雨後的一天,一位男子手抓兩雞歡喜從石路走來,此時場景就如此定格其中。

鄭永勝《憶往昔》

這張片子是2011年5月在湖南鳳凰古城拍攝的,當時是傍晚時間,我到了鳳凰河邊,夕陽西下,光線照射在古老的廊橋的橋墩下,呈現出一片金黃的色調,巧合有個漁翁在橋下河道里撒網,一派和諧的景象,於是我拍下了這個美好的瞬間。

蔡立能《滇南古村落》

拍攝時間:2010年4月3日,拍攝地點:(雲南)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建水縣西庄鎮新房村,新房村是(雲南)省級歷史文化名村,位於紅河州建水縣西庄鎮的南面,已有600餘年的歷史。村中現存建於清代中、晚期與民國初期具有較高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且保存完好的傳統民居32座、寺廟3座、古橋樑1座、米軌火車站1個、老井6眼、宗祠1座、石碑刻「張氏家譜」1通、碑坊1座,其中:有州、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被縣文物管理部門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候選名單的還有9處。木雕、磚雕、石雕藝術品遍布全村,書畫作品更是隨處可見。據統計,有書法作品489幅、繪畫作品480幅、書畫作品總數達969幅,一幢幢不可移動文物資源和傳統民居建築構成一座座小型的藝術博物館。

龔志兵《春風不度》

大漠孤煙悲壯蒼涼,當我為了一句「春風不度玉門關」而不遠萬里來到這戈壁腹地,面對滄桑雄關,剎那間,一種天地的永恆油然而生......

崔雲《風蝕》

一座獨特的城池,在陽光下的斷牆殘垣依然熠熠閃著光。當年的榮耀輝煌,當年的金戈鐵馬都已經隨著歲月緩緩而去,沙暴風塵可以漸漸蝕去地表的遺留,但是卻真正留下了歷史的客觀的功過評說。

張進江《歲月》

夜幕下,星如雨, 歲月如風, 悠悠之路記載著沉重的歷史,唯~ 不變的是那份滄桑與傲氣!

鄭葉青《支撐》

支撐作品--蘭溪橋,位於世界廊橋之鄉--浙江省慶元縣五大堡鄉西洋村。為單孔伸臂水拱廊橋。始建於明萬曆二年,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重建。蘭溪橋造型優美,結構合理,保存完好,對橋樑建築史的研究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陳瑞元《圖騰》

拍攝地點在浙江嵊州市雅璜鄉,嵊州雖是一個小地方,但他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的集大成之地,除越劇之外,還有竹編、根雕、泥塑,尤其令我大開眼界的是古沉木雕,精美細膩,欣賞一座木雕,就好比欣賞一幅油畫,真是高越的民間手工藝術。

三等獎:

姜青芳《童年時光》

2011年10月9日到川西創作時,經過四阿壩藏族羌族自治洲塔公時拍攝的,圖中的幾個藏族兒童最小的5歲,最大的10歲, 7歲以上的兒童有上學,會說簡單的漢語,他們告訴我說的他們父母在放牧或者在邦其他人家蓋房子,他們教了我幾句簡單的藏語,如祝福吉祥的語言等,還帶我到他們家請我喝酥油茶吃鏌。

張勝秋《堆砌》

本片拍攝於浙江瑞安郊區,瑞楓公路正面臨著部分山體脫落的可怕景象,由於山體裂縫與山體走向不一致,發生危險的可能性較大,一旦山體脫落,可能對行人、車輛造成嚴重的危害,為了防止山體石頭脫落帶來交通安全隱患,工人們正在用石塊砌牆加固並修理山體上的裂縫。

趙建明《古鎮夜生活》

拍攝地點在福建泰寧古城,現在保留下來的是明清時的古建築。拍攝的時間是雨後的夜晚,老街呈現出一幅和諧安祥生活畫面。拍攝時採取俯拍的角度,運用長時間的曝光,將夜晚拍攝的猶如白晝,使的古建築屋檐屋瓦和石磚地都有的獨有古韻和質感。依然正常生活的人們和店鋪通明、人家的燈火,使的古老街鎮煥發新生,相得益彰。

金沙江《水中的漢白玉欄杆倒影》

拍攝於2009年11月14日北京市東城區太廟,北京的暮秋午後最後一道陽光越過宮牆掃到太廟前漢白玉欄杆上面,一段照亮的欄杆倒映在內金水河布滿殘荷的幽藍水面上,別樣地莊重美麗,隨著水面細波輕輕搖曳,向我們傳遞著古老滄桑的信息。

趙敏《恢宏的色達佛學院》

川西不僅有壯美的雪域風光、神秘的藏傳佛教文化,也有原始古樸的藏族習俗和瑰麗多姿的藏居建築……我曾數次走近這片藏地高原。第一眼看到色達佛學院就被它恢宏壯觀的藏居所吸引,其建築規模和氣勢在整個藏區是獨一無二。佛學院建在距色達縣城20餘公里的叫喇榮溝的山谷里,這裡的僧舍很壯觀,連綿數公里的山谷布滿了數千間赫紅色的小木屋。谷底和山樑上分布著幾座金壁輝煌的寺廟和佛堂。2010年10月,我再次來到色達佛學院攝影創作,金秋的高原,碧空如洗,紅色僧舍在藍天映襯下形成強烈的冷暖色彩對比,拍攝時我選取山谷僧舍的局部,以仰視角度來表現藏居建築的深邃和神秘。

單鵬雲《雙龍聚會》

浙江永康華村一清代的老祠堂,這裡的舞龍隊每到節日都有舞龍隊來會老百姓表演。在高點採用俯拍,再用慢門拍攝,用大面積的老青瓦屋頂來突出雙龍舞動的動感表現。

羅品禧《門神》

拍攝於古祠堂的門神,彩繪門神是許多祠堂的重要裝飾之一,它象徵威嚴與安寧。民間傳說門神能驅魔鎮邪,守護門宅平安。

董冠堯《婺源印象》

遠離喧囂的城市,在炊煙裊裊的婺源老房子前,心中是那麼的淡定,於是定格這張相片表達此時心情。

郝天強《藝術長廊》

《藝術長廊》是2010年5月拍攝于山西太原晉祠賓館的九龍湖畔。

早晨八時我們攝影一班和老師來到這裡。這裡的設計風格融入了中國傳統造園藝術與西方古典造園藝術於一體,寓中國文化、西方文化,三晉文化於一爐,處處超凡脫俗,清新高雅,具有皇家園林風範,置身於其中,令人流連忘返,心曠神怡。老師告訴我們這次主要以攝影構圖形式為主,有針對性的進行風景拍攝。我所選的這個風景拍攝視角正好是古建築園林的正面。根據古建築結構特點,就反映為影像中輪廓形式的變化和明暗交替以及色彩的變化,換言之,建築影像中輪廓形式變化、明暗分界變化,取景是我對古建築被攝體的直接對話。對話過程中,我對古建築要進行特定視角的審視,根據創作意圖進行審美判斷。二者統一起來,最終達到畫面構圖審美與古建築體結構之美的相互融合,達成創作之美與古典建築之美的完美結合。為了產生新奇感我利用了最簡單的加「前景」做陪襯,或許這才能反映出古建築的藝術之美,來於現實,又超於現實的特色。這可以直接說明主題,前景是陪體,與主體相互映襯,更生動地表達主題。幫助畫面構圖,它能形成多景物的層次,有助於表現空間;能有助於平衡畫面,並有裝鈽效果,有美化古建築所處環境的作用。將具有本質特色的、主要的、能夠體現作者構思、體現作者情感的建築物提煉出來,以完成藝術的創造與再現。

因此,一位古建築攝影師應在拍攝時,調動多種手段,利用各種可變因素,使被攝的古建、民居、祠堂呈現其藝術、人性化的另一面,達到古建築攝影創作的終極目標:藝術再現構造特徵,尋找其獨特美感。綜上所述,要想運用攝影語言藝術地再現古建築的形象美與意韻美,拍攝者必須在掌握和領悟古建築結構特點、設計美感的基礎上,全面把握攝影構圖的相關要素,合理控制攝影曝光,綜合分析和考慮影響畫面的因素及其關係和相應效果;最後,對結構、形式、主題思想做到力求完美,定能創作出衝擊力強,賦予美感的古建築攝影作品來。

張有鋼《雪柿鄉村》

2010年2月16日拍攝於浙江龍泉市安仁鎮季山頭村,「生態村落,烈士故里」, 季山頭村位於龍泉市安仁鎮風景秀麗的天平山腳下,是革命烈士季步高的故鄉。

張藝《雲南怒族民居》

2008年8月自駕車到雲南進行攝影採風,途中遇見了群山環抱中一棟棟茅草屋頂搭建的房屋,很原始也很壯觀。馬上停下車進行攝創作。感受到怒族人民的聰明才智,此茅草屋頂冬暖夏涼,非常適合雲南氣侯居住。

趙輝《福建民居》

在中國的大地上,到處留下我們民族世代相承的文明遺迹,這些文明遺迹,有的是無形的,有的是具實的,它們長存於天地之間,和諧於自然之中。《福建民居》(組照1-6)把鏡頭對準了傳統民居的建築風格和文化蘊涵,全景式地展示了福建古民居的奇特魅力。用影象記錄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這一瑰寶,形成了攝影藝術特色,具有較高的文化和美學價值。正是這種人類文明力量的震撼,才創造出當今華夏大地上的燦爛文明。

周惠寧《水中村影》

我是福建省霞浦縣攝影愛好者,2010年5月7日中午,由婺源往江嶺的途中(該村名陌生),時逢無奈的「五一黃金周堵車長龍」近三個多小時的酷熱與熬餐,亦苦亦樂在路邊拍下了這張《水中村影》。今日頗感榮幸……

鄭培軍《凈地神韻》

這組作品拍攝於甘南地區幾個古老的佛教寺院中,拍攝時選取具有典型特色的傳統佛教圖局部加以表現,大多採用對稱構圖手法,意在表現佛教文化獨特的裝飾符號和所傳遞出來的悠久歷史信息,這種莊重且又不失美感的建築裝飾風格,是我國佛教文化建築中的精髓之一。

劉曉勤《東方舊夢》

在夢中打開這扇古老的大門,沿著青石板鋪就的路尋找古徽州遺留下來的,星星點點的古村落,這是一個被現代社會遺忘的舊時的夢,800年的風雨侵蝕,雖有殘缺,但是依舊熠熠生輝,他們為人類保留了一道奇特的風景線。徽州古建築有三絕,即古牌坊,古祠堂和古民居,當你和它們對視的時候,能體會到歷史久遠的呼喚,同時,它如同中國山水一樣的淡雅的感覺又給人以心如止水的安靜,這就是徽州,夢一樣的畫面。

歐陽世忠《鄉村鬥雞》

紀實攝影源於生活,就是對平常生活的一種記錄,而自然、純樸、真實,則是我對生活的認識,一直來,我也努力用我的紀實經歷去更好地融入生活。《鄉村鬥雞》是記錄大涼山彝人生活,圖中一群小孩圍著看鬥雞,鬥雞也成了涼山地區經常性的一項娛樂活動。(拍攝於2011年布拖縣西溪河鄉)《鄉村鬥雞》其注重於對社會、人生、文化的思考和探索,是對歷史文化的脈絡和傳承、歷史文化對現代的影響,表現了各地區、各民族文化之間所存在的差異、碰撞和融合,各種文化的多樣性及其相互之間的整合。在該作品中,我還特別傾向於對社會底層人文、小人物生存狀況的關注、思索,並用真實自然生動的畫面去記錄他們的生活原態,讓更多的人去感受、感悟和關注,呼喚人性原始和樸素的復甦、回歸。

李英凱《爨底瑞雪》

《爨底瑞雪》攝影作品,拍攝於2011年2月13日,爨底下村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坐北朝南,依山而建,雪後爨底下村更加錦上添花,錯落有致的梯田在白雪的映襯下與古老的建築交相輝映,構成魅力自然畫卷。

劉軍《古垣蒼穹盡墨色》

第一次踏上西域之行對我來說不是攝影創作,是參加全國的電視的導演會議。匆匆之行中,我跟隨著旅遊團來到了交河古城……走在西域之路遠遠地就能望見一座高大的黃色土台坐落于山谷之中,當我走進這龐大的古建築群,被歷經了2千年的故垣磅礴的氣勢深深地吸引。當時光線極好,我似乎有些激動……趕緊拿起相機根據光線的變化,尋找有利的拍攝角度。為了更好的塑造古垣雄偉的氣勢,我採用了稍低的角度、小光圈進行了拍攝。拍風光的人都知道,光和影是風光攝影的特質。為了更能突出西域古垣的千年滄桑的視覺效應,後期製作時採用了黑白影調,以強烈的反差對比,進一步增強視覺的衝擊力。

張培紅《木雕》

陳家祠,籌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至二十年(1894)落成。位於清代廣州城西門外,是廣東省七十二縣陳族人捐資興建的合族祠,供奉陳氏始祖,並為廣東各縣陳姓子弟赴省城讀書應考、訴訟、議事等事務提供臨時住所,又因祠堂落成後,一直作為陳姓子弟讀書辦學的地方,故又稱陳氏書院。陳氏書院集中了廣東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在建築構件上巧妙地運用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陶塑、鐵鑄和繪畫等裝飾藝術。其題材廣泛、造型生動,色彩豐富,技藝精湛,是一座民間工世的璀燦殿堂。建築內部,幾乎所有的構件均以色澤深沉、雕工精美的木雕為裝飾。這些木雕用料龐大優質,雕工精細考究,內容包羅萬象,圖案繁縟富麗。被譽為"民間藝人運用木頭和鋼刀雕就的歷史故事長廊",是廣東規模最大、裝飾最華麗、保存最完好的傳統建築,被譽為嶺南藝術建築的明珠。郭沫若以一位考古學家和文物鑒賞家的慧眼,賦詩讚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勝讀十年書。"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陳氏書院,又以「古祠留芳」之名入選「新世紀羊城八景」,成為嶺南地區最具文化藝術特色的博物館和著名的旅遊景點。陳家祠這組照片正是從大門屏風及房梁木雕表現了嶺南建築特點和雕工精細,技藝精湛的藝術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攝影作品欣賞 的精彩文章:

黑白灰-色彩的極簡主義
荷蘭攝影師Adrian Sommeling的兒童照片

TAG:攝影作品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