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清華這門新課,何以引發全網熱議?副教務長:「開設這門課程,已經到了很迫切的時候」

清華這門新課,何以引發全網熱議?副教務長:「開設這門課程,已經到了很迫切的時候」



題圖:清華主幹道 崔彧 攝




 編者按 




清華將在今年秋季入學的2018級新生中開設『寫作與溝通必修課。校長邱勇近日在首場清華名師教學講壇上宣布的這一消息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時間,各大主流媒體紛紛報道,網友討論非常熱烈。其中,新華社官方微信號5月21日在頭條位置發布了消息,標題為《繼會游泳才能畢業後,清華又發一大招!網友:趕緊在全國推廣吧》。




「寫作溝通能力

已經成了

清華人才培養中公認的短板」


緣起




開設這門課程,已經到了很迫切的時候

課程共同負責人,清華大學副教務長、教務處處長彭剛這樣表示。在同時身為歷史系教授的他看來,學生們的寫作、溝通能力實在是需要訓練與加強,

郵件不會寫,你和您不分

已經不是個別現象了。教師們就開設寫作課進行探討時,一位分管教學的老師馬上舉了個例子:剛給一位有疑問的同學寫了很長的郵件解釋一個問題,得到的回應是兩個字母:OK。一次有位同學約我見面,給我發的信息就像最後通牒,彭剛自己也有不少類似的經歷。




寫作和溝通的基本規則之外,還有如何有效表達的問題。進入清華的學生確實很優秀,但是,不少同學對於如何清晰流暢、準確得體、邏輯嚴密地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還往往不得其門而入。很多校友回校交流時,談起親身體會,都認為訓練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很有必要』。




我覺得一個人,假如說他把自己局限在一個自我意識始終很舒服的境況裡邊,把自己封閉在很狹窄的知識門類或專業當中,是很成問題的。另一位課程共同負責人,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劉勇(格非)在去年本科新生開學典禮上說道。而這種走出自己舒服區依靠的是溝通能力,通過與他人交流獲得成長。



▲邱勇校長宣布清華將開設《寫作與溝通》課,並與課程負責人劉勇(格非)教授、彭剛教授合影




在溝通表達上,有些同學距離我們想像中一流大學學生的水平,的確還有些差距。清華大學校友劉慧凝本學期受邀回校,擔任語言與表達提升計劃的授課老師,儘管課程廣受師生好評,她也坦言許多學生

底子很薄,亟待提高



學生在微信上讓我幫忙修改材料,連自我介紹都沒有,一個文檔甩過來,就沒下文了。類似的事情經歷得越多,劉慧凝越能理解母校邀她回來授課的用心良苦。




類似的意見也來自教育部審核評估專家組。去年11月初,權威的中外專家們走進106節次課堂,深度訪談196人次,抽查31門課程的4269份試卷、38個專業的1163份畢業論文,專家組在細緻認真的調研後給予清華本科教育高度評價,而同時,他們也在

培養學生思辨與交流表達能力

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指出,清華應該培養引領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而不僅僅是支撐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

希望清華能大力改革,補足短板,走得更快、飛得更高




「寫作訓練就是思維訓練」

「教溝通就是教做人」


理念




校長邱勇院士親自推送這門課程的開設,多次聽取進展情況的彙報。為了開好這門課程,彭剛和整個團隊可謂煞費苦心。他們到境外有經驗的高校專門學習取經,請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劉勇(格非)一起領銜承擔課程建設的任務,到之前開過中文寫作,商務溝通課程的經管學院研討,又請不同院系教師們一起座談了多次。對於寫作與溝通這門課的定位,彭剛認為,

不是文學性寫作,也不是學術性寫作,我更願意叫它分析性寫作和說理性寫作




彭剛強調,這門課也會著重訓練學生的邏輯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他認為,

寫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思維水平的體現,寫作訓練同時也是、甚至首先是思維訓練

不是為了幫學生去應對寫論文,而是希望他們能夠將自己獨立思考後得出的觀點和想法,清晰地、有邏輯地表達出來,能夠對自己的目標讀者有足夠的說服力,更進一步,是做到優雅地表達。




校友劉慧凝則參與了課程「溝通」部分的準備。表達和做人是相通的。好的溝通一定離不開尊重、節奏、同理心和分寸感,劉慧凝認為,教溝通,絕不是為了培養辦公室油子,而是要訓練學生不卑不亢、精準科學的表達能力。儘管在校期間就是校園名人,畢業後又積累了豐富的媒體經驗,但在受邀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開語言與表達提升課時,劉慧凝仍然非常謹慎鄭重地努力準備——每次課上雖然只有90分鐘,課下準備不止9小時,最長的一個課件107頁,還把配套資料和附錄都整理好發給學生。




▲劉慧凝在「語言與表達提升計劃」授課現場




「可能最難教,也最難學,


但最有價值」


定位




彭剛說,如同一位校友留言所說,這門課可能是最難教,也最難學的課程之一。為了保證每位同學都獲得足夠的反饋和現場互動機會,課程的設計要求每個課堂的規模控制在15人以下。




我們現在亟需迅速組建一支有足夠專業素養、又有足夠熱忱的教師隊伍,老師在課堂上的表現要經得起學生的質疑,彭剛笑稱,有同事說他最近常乾的事情就是訛,我和教務處負責課程建設的蘇芃老師,一起去訛那些教授來上這個課,其實他們本身也承擔著繁重的教學科研任務。




但彭剛又對老師們參與的熱情有信心,教這樣的課,很花功夫,但也會很有成就感。80%的清華學生,

你只要和他講過一遍,仔細批註過他的一篇文字,他下一次一定就會寫得不一樣,就會有很大的改進

,我們很多老師都有這個體會,這是清華學生的優勢。

就像春筍一樣,你都能聽到拔節生長的聲音




劉慧凝在此前開授語言與表達提升課過程中,課里課外都和學生們有大量的交流互動。剛開課時,她為有些學生的底子之薄而非常心急,可是教著教著,就越來越為學生的點滴努力和提高感到非常欣慰。有學生說,這是清華園裡一門不一樣的課,在課上學會了做人的道理。劉慧凝感動得眼中含淚,前輩勉勵她,可能有學生還不能完全明白這個課的價值,但是十年後,他會特別謝謝你。




這門課要在學生成長過程中


留下深刻印記


願景




開設寫作與溝通課程的消息一發布,相關新聞就在清華師生的朋友圈裡刷了屏。同時告訴我,看了那麼多評價和留言,沒看到一條負面的。彭剛從中感受到同學們對這門課的需求的確迫切,老師們也很支持。




在新華社的新聞報道下,點贊最高的幾條網友留言分別是,這個很贊,如果可以形成全國性的公開課就更好了。願意有償支付,希望可以更多的普及,確實需要推廣,工作後才發現寫作的重要性,想想這麼多年的語文學了個啥,我是一個大學工科生,說真的,我的寫作水平,我的天吶。




計算機系17級本科生劉欣說,很多時候我覺得自己明明想的很清楚,但卻說不清,可能還是邏輯和溝通的問題。學校開設這門課,我很期待,這會是一個很不錯的鍛煉自己這些能力的機會。經管學院16級本科生劉林永則表示,不少同學的寫作還停留於應試作文的層次,不能用簡練的語言將一件事有邏輯地陳述清楚,這門課肯定能提高我們這方面的能力。




師生、校友、網友的各種點贊,反映了大家對這門課程的共同期待。彭剛用了幾個詞來描述即將開設的這門課程的特點,

挑戰度高、訓練量大,他堅定地說,雖然很難,但既然要做就一定要做好。在所有本科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留下深刻印跡的一門課不是一句空話!




超越課程之外


擴展




寫作與溝通課程給老師以很大的自由度,不同專業背景的老師在教學內容和教學風格上可以有所不同,但是訓練範式和寫作產出等方面也要求保持相對一致。就像宮保雞丁,不管你怎麼做,最後雞丁和花生米不能少。彭剛這樣舉例。




彭剛也深知,僅靠一門課程並不能完全滿足同學們的需求。他認為,寫作能力與溝通能力的培養,對於不同階段、不同專業的學生還應該有不同的體現。比如,對於研究生而言,需要重點培養學術性寫作的能力,這就有賴於不同課程和培養環節的教學設計來完成」。未來,還需要有更多的資源投入,為同學們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和指導。




清華的校風是行勝於言,有人就問開這個課是不是不符合校風啊,彭剛認為言和行並不矛盾,言本身也是行的一部分,如果把言理解為寫作表達和交流溝通的能力的話,那是成功的行動者所必須具備的能力。我們理解的清華人行勝於言是不做一個空談者,而要永遠腳踏實地地去追求夢想,是做有行動力的理想主義者。他還以校友朱鎔基舉例,清華有很多極其善於表達、溝通,同時又非常具有行動力的人。




不少世界一流大學都很重視對學生寫作和溝通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哈佛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本科生必修的唯一一門課程就是寫作課。清華大學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要求在教學活動中真正將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的要素,落實為人才培養的成效。《寫作與溝通》課程,就是致力於顯著提升學生寫作與溝通能力的具體舉措。


 


——引自清華新聞網5月18日電




—THE END—





 

?

 

來源:清華研讀間(ID:qinghuayandujian),文字 :燦爛、JC,灼見經授權發布。



MORE

灼見熱文 



??北大中文系教授陳平原:一輩子的道路,決定於語文


??濮實|我在劍橋學說話


??耶魯校長沒和學生談詩和遠方,卻囑咐了這項能力一定要畢生追求


??耶魯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只需閱讀30分鐘,就可以延年益壽


??她考北大,國文滿分數學卻拿了零分,在耶魯任教傳授最傳統的中國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灼見 的精彩文章:

首腦會晤後,朝韓會實現統一嗎?清華博士胡高辰的這篇文章講透了!
年輕人寫滿野心的臉,真好看啊

TAG:灼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