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樂山這座古鎮很少有人聽說,卻隱藏著億年地眼之謎

樂山這座古鎮很少有人聽說,卻隱藏著億年地眼之謎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古鎮情懷。

如夢江南,永遠像夢境一般落在每個人的心裡。多少行色匆匆的旅人,相逢在山水間,從這道楊柳依依的堤,擺渡至那道煙花紛飛的岸。那些因為來過這個多情之地的人,原本淡然的心性,也開始有了牽掛。

一條望不見頭的青石板路,表面抹得發亮,鞋跟叩擊石面發出「咯噔咯噔」的聲音,這是在都市中尋不到的悅耳。

在樂山,形形色色的古鎮也有很多,唯獨樂山蕎壩充滿著神秘。承載著億年地眼之謎。

蕎壩

蕎壩,樂山的邊陲小鎮。在馬邊縣城以東34公里,與屏山縣的中都鎮接壤。由於屏山至沐川間有座海拔2000多米的五指山的阻隔,古代由屏山新市、雲南綏江一帶到樂山成都,就經過中都蕎壩這一條古道。古代的蕎壩繁榮過,走進古鎮,一里長街,紅砂石砌成,古色古香。這裡不但建築特色鮮明,歷史傳說悠久而神秘,一是僰人後裔,二是三國遺迹。

此外,最令人嚮往的是蕎壩有三大地理秘境:瓢水灘億年地眼、珍珠滿地觀音堂、奇妙絕倫穿牛鼻

蕎壩

瓢水灘地眼 億年沖刷 紅砂岩凹坑變壺穴

在馬邊蕎壩鄉境內,有一處獨具特色、精妙絕倫的丹霞地貌奇觀,這,就是當地人所稱的「瓢水灘地眼」。

每當你進入蕎壩河流的靛藍壩段,挑戰你眼球的,便是那裸露在遍河水流表面紅砂石塊上、全身上下比比皆是的凹坑。這些凹坑的外表多為圓形,且大小不一,千姿百態。大的,有如農家做飯煮菜的鐵鍋;小的,好似當今斯文食客所用的飯碗。沿河上下隨處可見,可謂星羅棋布。有史以來這些凹坑就沉睡於此,蕎壩沿河百姓祖祖輩輩從沒人搞清這凹坑到底為何物,只能沿習上輩人留下的習慣稱呼,謂之「地眼」。

在蕎壩人的眼中,這些凹坑就是地球的眼睛。由於這「地眼」神態最精彩、數量最多的地段小地名叫瓢水灘,因此,當地人一直把靛藍壩河段獨有的這處凹坑統稱為「瓢水灘地眼」。

如此絕妙壯觀的凹坑,當初是如何形成的呢? 如果是前人因搭橋為安放橋墩所鑿,為何擺布零亂,大小不一,而且遍河都是?如果說是「水滴石穿」自然因素所為,那得需要多少年才能形成如此深的凹坑?去年夏天,多次邀請後,四川省地質礦產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李忠東如約來到馬邊,實地考察。經他細緻觀察,「瓢水灘地眼」之謎終於以科學的原理正式破解。

李忠東介紹,「瓢水灘地眼」,科學的名詞叫「壺穴」。仔細觀察,會發現這些凹坑就像日常生活中用的茶壺一樣口小肚大。地質學上,這種口小肚大的凹坑有很多種叫法,有人稱為「鍋穴、岩臼、水臼、甌穴、壺穴」等。關於它的名字和成因,學術界有頗多爭議,不過大多數專家稱為「壺穴」,就是山區急流中挾帶砂礫石磨蝕河床而產生的圓形凹穴。因急流中常有渦流伴生,水流中攜帶的砂礫石對坑穴的側壁進行不斷刮擦,使得坑穴壁內光滑如鏡,其形似壺,肚大而口小。漂水灘「壺穴」發育於一億年多前年的中生代紅色砂岩,也就是恐龍時代。

蕎壩

瓢水灘 珍珠滿地 橫卧一「千年石龜」

「觀音堂」位於蕎壩鄉龍橋村境內,距縣城18.5公里。是一個依山傍水、歷朝歷代受農耕文化浸染、典型的農家小村。關於「觀音堂」的由來,1987年3月出版的《馬邊彝族自治縣地名錄》第38頁作如是解釋:「此村岩下曾建一觀音廟,得名」。

從馬(邊)新(市)公路左拐,沿東升村道前行500米,在長年川流不息的東升溪溝里,獨特的丹霞地貌,帶給了此地無盡的景觀:在小溪溝河床一塊長約50米、寬約20米、小半入水、大半在岸的巨大紅砂岩石平面上,上蒼在這裡巧奪天工地書寫了一幅神態迥異的優美圖畫。

這裡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凹坑,坑內有水,如盤似碟,形態各異,神采飛揚,它們在滿目青山俯視和涓涓溪流的輝映下,有如錯落有致、多姿多彩的「珍珠」灑向大地,千姿百態、蔚為壯觀。這便是當地人形象稱謂的「珍珠滿地」。

據專家考證,這些凹坑是山區急流中挾帶砂礫石磨蝕河床而產生的圓形凹穴,民間多稱為「地眼」,地貌學上稱之為「壺穴」。

站在「滿地珍珠」的河床抬頭前看,一塊長約3米、寬約2米、厚約1.5米的巨石便進入眼帘。這塊奇性巨石,四面薄中間厚,淺灰色的「群邊」恰如其分地疊印在龜背與龜腹之間,因懼怕過往行人的無端騷擾而聰明地將頭顱隱藏於肚中,遠遠一望,其整體造型恰如剛從溪溝攀爬上岸、正面對溪流曬太陽的一隻縮頭烏龜,令人叫絕。人們形象地把它稱作「千年石龜」。

蕎壩

鱷魚出海 觀音堂上 活脫脫兩條「鱷魚出海」

就在這裡,你會見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又一傑作。在「珍珠滿地」下遊河床的左岸,湍急的溪流在斷裂岩層的逼迫下,突然從這裡飛流直下,形成一處兩米多高的自然落差。正是這個落差,讓緊連左岸河床的兩塊近五米長的條形岩石的半截在溪流的切割下並列懸掛在半空,其中一塊的頭部可能是被山洪施暴時衝出的更大河石所斬斷,形同一隻鱷魚嘴;兩條長形石的背部,全是凹凸不平的小坑,形同粗糙的鱷魚背;它們同時面向前方自然形成的深潭,活脫脫的就是兩條相約相依共同奔流向海的鱷魚。人們據此形象地把它稱作「鱷魚出海」。

由於這東升溪流中渦流的伴生,水流中攜帶的砂礫石對坑穴的側壁進行不斷刮擦,使得這裡的坑穴壁內光滑如鏡。正是在這「鱷魚出海」右岸的前方四面都是石岩的地盤上,突然出現了一處圓圓的、類似臉盆大小的、深約一尺、裝滿天然水的深坑,有如真正的地眼。這個深坑內自然蓄滿的天然水,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好似正從東方冉冉升起的一輪朝陽。由於這條溪流上游與此地緊密相連的村名叫東升村,而這條溪流就叫東升河,為此,當地人便形象地把這個地眼命名為「旭日東升」。

馬邊

穿牛鼻 耕牛卧水 穿牛鼻里「青蛇下山」

作為蕎壩的奇景之三,非穿牛鼻莫屬。

「穿牛鼻者,彝域地名也。借山水之勢而取象,源農耕之樂而明意。茶馬古道之驛,洪荒天籟之境也。」這是詩人牛放在《穿牛鼻說》中的一段開篇之語,形象而深刻地闡述了穿牛鼻的來龍去脈。

穿牛鼻,距馬邊縣城20公里,距樂山市區188公里。山體酷似耕牛卧水,蕎壩河繞山而過,形成四面臨水的綠色島嶼。

這是一個群山環抱的綠蔭之島,良好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降水充沛,四季分明,使這裡的植被皆稱翠綠之絕境。清澈透明的細細山泉從山上緩緩滲出,為眾多的灌木叢林不斷補充血液,增添營養;鋪天蓋地的灌木叢林又為緩緩流淌的山泉遮風檔雨,站崗放哨。它們互為補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穿牛鼻」除一地綠蔭之外,另一個重要的特色,便是它的自然水源。發源於黃連山脈的荍壩河水(古稱黑水河)環繞其間,自然形成一個長1300米,寬50米,最深處13米,平均水深3.5米,呈「U」字形狀的天然水域。這清清的蕎壩河水,好似一條天藍色的腰帶,優雅地纏繞於「耕牛」肚皮一周,「柔情似水」,在這裡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

大自然風刀霜劍的打磨和雕琢,「穿牛鼻」還發掘出「中國版圖」、「老君顯形」、「穿牛彌勒」、「沉魚落雁」、「刺蝟戲水」、「青蛇下山」等天然景觀。

一段懸空石壁上,因多年風雨侵蝕以及岩漿附生蘚苔顏色而形成的一處由青黑色蘚苔打底,下邊綠色小葉環繞襯托,灰白色影跡居中為主題的一個人影,正如一幅惟妙惟肖的太上老君形象,讓人稱奇。而另一幅由石岩外凸自然形成的寬7.6米、高4.3米、厚1.7米的一幅大肚彌勒圖像,若隱若現的紅紅肚臍,形態逼真,恰似「穿牛彌勒」,令人叫絕。

還有蕎河左岸出水大壩之處、倒掛在岩壁上的一株不知名的古樹所形成的一道天然奇觀:那長達5米、水桶粗細、下大上下、裸露在外的樹榦好似火燒般的半黑半明凹凸不平、形同蛇皮的這株奇樹,在亂草叢中忽隱忽現,活脫脫就是一條撥開草叢穿行下山的青龍……這些大自然巧奪天工的上蒼之作,為「穿牛鼻」的經典和離奇,再次披上了一條更加神秘的多彩面紗。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上天賦予的這一系列生態微縮景觀

讓人稱奇,令人叫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山旅遊 的精彩文章:

樂山最美民宿聖地,見證歲月與理想的平衡
重磅!全國首個」原生態大型山水實景劇「即將在樂山這裡開演!

TAG:樂山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