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百法明門論》舊講8.2
《大乘百法明門論》舊講
最尊貴的凈蓮上師 宣講
《大乘百法明門論》,世親菩薩造,玄奘大師於貞觀二十二年(648)在長安北闕弘法院譯出。是把《瑜伽論》六百六十法中最重要的提綱挈領點編成一百法,以一百個法門來造成一部《百法明門論》。這是尊貴的凈蓮上師第一次宣講於新加坡,故稱「舊講」,因宣講時期較早,暫無視頻,祈請諒解(後來慈悲的上師凈蓮上師在2007~2008年期間第二次宣講了此論,見《大乘百法明門論新講》)。感恩歷代祖師大德及上師之殷切教導;祈願一切眾生早證菩提,早成佛道!
可登陸學會網站dcptxh.com下載 mp3音頻
【接上節】
那怎麼樣就把這個苦受當下就把它消失掉呢?有什麼辦法?對,不但不要把「我」放進去,因為我們把「我」放進去,它那個苦就會變得很強烈,有一個「我」在受苦,它那個苦就好像永遠過不去。所以這個時候我們還要再觀,苦是怎麼生起的?前面講「觸」是怎麼來的?根境識三緣和合嘛,因緣所生嘛,所以苦受其實是沒有一個「我」在受苦,它只是因緣和合之後,「觸」、「受」以後,因此才有這個苦,苦受的產生。那苦受它不會永遠苦,為什麼?因為它是因緣生滅法,因緣和合了,它才有苦受生起,它就是前面講的「觸」、「受」來的,因為前面講的根境識三緣和合,才會生「觸」嘛。六根、六境我們不要去管它,我們昨天講,我們在第六意識,讓它保持現量不生分別。可是因為現在已經生分別了,所以苦受已經生起了。
那我們還是來得及修,對,就是沒有一個「我」在覺得苦,對,沒有一個「我」在痛苦,然後苦受它的本身是因緣所生,它不會一直苦下去的,我們這樣一想通了,那個苦受就消失了,這個就是智慧的觀照。就是明白它是因緣所生,既然它是因緣的,它是無常,它就是生滅法,你應該是留不住的。是因為你的執著,你會一直想說我很苦、很苦,因此那個苦就沒有辦法消失了,明白嗎?
(學生髮問)是什麼?忍?忍耐的忍?忍耐?這時候跟忍耐有什麼關係?不要忍哪!忍會內傷耶。為什麼要忍呢?你就是不要把「我」放進去就好,把「我」抽離出來嘛。你就不會覺得那麼苦了,本來一百分(十分)的苦,你把那個「我」抽起來,沒有「我」在受苦,那就已經好了五、六分了。再想,苦受它是因緣所生,它是無常、它是因緣所生,它留不住的。怎麼樣?就剩下幾分了?剩下一、兩分了。對呀,明白它是因緣所生,這就是智慧的觀照啊,所以它苦受就不會一直停留在那邊,好像過不去,你會覺得那個苦。如果你有一個「我」在那邊受苦,越想越苦,那個苦就好像沒完沒了。是因為我們把「我」放進去,又當下沒有智慧的觀照,去觀它是生滅的,我們把它當作是真實存在的,它又好像是永恆存在的,那就世界末日了。對呀,可是我們其實很快就可以把它消滅掉的,就是沒有一個「我」在受苦,然後苦受它是因緣所生,因為它是前面「觸」、「受」來的嘛,那因為我們第六意識生分別了,因此,苦受就產生了。可是也沒有關係,我們可以在第二念就把它擺平。對,苦受可以比較……因為它比較強烈。可是樂受就比較難,因為樂受……唉唷!太舒服了!要放嗎?是不是有點可惜?好不容易才覺得這麼舒服,身心舒暢,好不容易有這種覺受,一般是貪比較難。比較難觀照,因為我們就是前面講的嘛,很耽著、貪著難捨這樣一個樂受,因為大家都喜歡樂受,所以樂受生起來的時候,我們要有什麼智慧的觀照,觀照它是無常生滅的,那不是馬上就消失?是不是太快了?
對呀,所以一般樂受一生起的第一剎那生起了,我們要在第一剎那就發現:哦,我又貪了,我那個樂受又生起來了。我們在第二剎那,就要觀它是生滅法,沒有一個「我」在感覺樂,樂受也是因緣所生,生滅法,無常的,我們就不會跟貪相應,苦受是跟瞋相應,樂受是跟貪相應,都跟煩惱相應,都不對。那個沒有特別感覺的就更難觀察了。對不對?舍受。因為它不強烈,比貪還沒有感覺嘛,那個沒有特別喜不喜歡的,都是跟舍受,無明愚痴相應啊。這個時候要特別起智慧觀照,一般來講比較困難。除非他都是在正念當中,那就要靠平常的修習了,你是不是平常都有如理作意?
觀察一切法因緣所生無自性,它是無常、生滅的。是不是平常都有在這個正念當中?如果平常有的話,即使舍受我們都可以有這樣的智慧觀照,明白它是因緣所生法。那我們這樣子的話,就不會跟貪瞋痴相應,我們就不會造業了。所以,即使這個感受生起,也還來得及,有情緒也還來得及,就是這樣子來修,面對這三種境界,這樣子來修,就不會跟貪瞋痴相應,就不會造業了。好,所以佛說法四十九年,總括來說,就只有說「苦,和苦的息滅」而已,苦的止息。就是在講這個,三界輪迴只有苦,沒有快樂,可是因為我們無明、愚痴、顛倒,所以我們每天在追尋快樂。可是輪迴裡面哪裡有
快樂呢?根本就沒有快樂!所以佛祂說法四十九年,主要說的是什麼?就是告訴我們:輪迴沒有快樂。怎麼樣達到苦的息滅?三界輪迴只有苦、沒有快樂,那怎麼樣止息苦呢?怎麼樣達到涅盤呢?就是要修行。修習八正道,所以我們修觀就是指四念處裡面有「觀受是苦」嘛,它怎麼修法?就是我們剛才講的:在三受生起的當下,不要把「我」放進去,知道它是因緣所生,當下就可以把三受捨棄了,不跟貪瞋痴相應,這就是「觀受是苦」它的修法。也就是觀察苦受是因緣所生,並沒有一個「我」在受苦,只要不加上「我」呢,苦受當下就能止息,這就是佛說涅盤的意義。你什麼時候苦可以止息,你什麼時候就可以得證涅盤寂靜。
(第九十四頁)那十二緣起來說的話,也是。十二緣起就是無明緣行、行緣識、名色、六入、觸、受、愛、有、取、生、老死。所以這個「愛」呢,也是「觸」、「受」之後才有,所以跟我們現在講的這個五遍行的內容是一樣的。那就是「觸」、「受」以後才會引發「愛」。如果在這個時候產生了執著,把「我」放進去的話,就會「取」嘛,取境之後就會有了「有」,就是進入了下一期生命的輪迴。所以我們中陰身也是,也是這個「愛」,才會去取後有,下一期的生命。中陰身的時候我們曾經介紹過,他就是那時候貪愛,比我們平常強上好幾千萬倍,這個慾念特別、特別地強。也是那一股強烈的貪慾,讓我們再次進入下一世的輪迴,就是這邊講的,「愛」、「取」、「有」。
所以要切斷輪迴呢,就要從這邊開始切。不讓「受」進入「愛」,當下切斷,這個就是切斷輪迴的重點。從哪邊?十二緣起從哪邊切呢?從「愛」、「取」這邊切,你只要切斷,就不會有後有了。在三受當中,舍受呢是比較難觀察的,因為它沒有強烈的苦樂受,只是一種跟無明愚痴相應的狀態,所以我們常常會誤將舍受呢,當作是涅盤,或者是當下沒有特別的感覺,我們會以為是我們已經修到清凈心了啊,已經如如不動了啊,還是已經證到涅盤了啊。因為沒有特別的感受,哪裡知道當下還是舍受,並沒有離開受蘊的束縛,五蘊嘛,色受想行識,還沒有解脫受蘊,可是因為它沒有什麼感……,特別的、強烈的苦樂受,所以我們會以為說,我是不是已經止息我的煩惱?我是不是已經證到涅盤?所以這個是比較難觀察的,舍受。還有得定的時候,譬如說,他證的是無想定,就是他把第六意識的想心所暫時伏住了;或證得四禪,四禪就是色界四禪定,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或者四空定,無色界四空定的人,這些呢,他都是跟舍受相應。
所以也都還沒有解脫,即使你的定力這麼高,你也還沒有解脫。可是當下呢,有一些……這個教理不明白的,他會以為他已經證到涅盤了,其實是沒有。也都還在受蘊當中不得解脫,舍受因為是和第七、第八識相應的,所以八個識來講,第七識是跟舍受相應,第八識跟舍受相應,所以比較深細、比較難以觀察,因為第八識跟第七識它是內執的作用嘛,所以它比較深細,一般除非定力很高,要不然看不到七、八識它的作用,因為它比較深細。由第七識執八識的見分為我,是一種內執的力量,即使當下沒有身心強烈的感受,就是我們身心沒有強烈的苦受,憂、或者是樂受、或者是喜受,但是「我」的念頭呢,其實並沒有忘記,只是當下沒有這些感受而已。所以這種內執的力量與外境沒有關係,因此也很不容易斷除,因為它是一種內執的作用。所以除非已經證到阿羅漢,他入的是滅受想定,那就是想心所跟受心所他都滅了,他才可以暫時從這個受蘊當中解脫。那如果是一開始就證到四禪,或四空定或者是無想定的話,他的受蘊並沒有解脫。所以這個是一般來講,很難判定說他有沒有證涅盤的一個關鍵。所以這個沒有弄清楚,他會以為他在證四禪、或者四空定的時候,他就以為他入涅盤了,其實沒有,他是舍受相應而已。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
內容講授:凈蓮上師
圖文編輯:知行
登錄dcptxh.com閱覽更多音視頻著述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
TAG:大乘菩提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