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AI技術入侵間諜行業,007都快失業了

AI技術入侵間諜行業,007都快失業了

今年4月,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科學技術部副主任唐·邁耶里克斯(Dawn Meyerriecks)在佛羅里達州一場情報會議中透露,全球已經有30多個國家能熟練使用電子追蹤技術,不再需要外派探員執行監視任務。人工智慧帶來的失業浪潮,可能連超級特工們都無法倖免

總部位於弗吉尼亞州蘭利的中央情報局在過去35年間都在研究如何讓人工智慧服務於情報獲取與分析。

根據邁耶里克斯的說法,情報界現在的「潮流」是讓電腦「看」閉路電視、街頭攝像頭錄下的片段,從中找到需要的情報。她向CNN記者透露,新加坡在幾年前就開始使用這種技術。CIA半年前展開了140多項關於人工智慧的項目。科技媒體Fossbytes爆料,其中一個初步項目是利用機器學習,將某個「CIA無法輕易滲透的大都市」中所有的攝像頭標註在地圖中,方便探員們在執行任務時躲開監視。未來,CIA將利用人工智慧定位、獲取和分析情報,逐漸掌握一個地區的所有信息,甚至能預測地區未來的安全狀態,卻無須派出任何一個探員。不僅能取代外勤特工,「AI間諜」還能取代電腦前的情報分析師們。

真實版「Q博士」

早在1983年,情報局就成立了一個「AI督導小組」(AI Steering Group)。AI督導小組認為人工智慧可以利用在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和解密、信號翻譯和地理空間信息管理等領域。由於當時人工智慧發展局限,情報局對它的規劃僅限於協助真人特工處理工作。1985年的一份備忘錄中,卡西就要求督導小組研究如何利用人工智慧保護特工身份和防止情報泄露。

1999年,非營利風險投資公司In-Q-Tel在弗吉尼亞州成立,公司名字來源於「007」系列小說中負責研發高科技產品的科學家「Q博士」。In-Q-Tel專門投資矽谷的高新科技企業,將它們的技術提供給CIA和美國其他情報組織使用。公司曾參與投資谷歌旗下的地理信息軟體Google Earth和軟體服務公司Palantir科技。Palantir由Paypal聯合創辦人彼得·蒂爾參與建立,擅長大數據分析,CIA、FBI和美國國土安全部都是它的客戶。在後來追捕本·拉登的行動中,Palantir公司承擔了大量情報數據分析工作。

在大數據的幫助下,美國政府於2011年5月2日擊斃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登。

隨著人工智慧近幾年的爆發,美國情報界對它的價值愈發重視。去年6月,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NGA)局長羅伯特·卡蒂羅對《外交政策》雜誌的記者說,他希望未來75%的圖像分析和解密工作由機器人來完成。卡蒂羅稱NGA大約需要800萬名圖像分析師才能處理未來20年內的商業衛星圖像,他希望利用AI開發出一套監測系統,在海岸線突然變化、敏感地區突然出現大批人群和車輛等異常狀態時自動發出警告。為此,卡蒂羅從數據公司Findyr挖來創始人安東尼·文西,主管NGA的機器學習項目。

隱形的「天羅地網」

華盛頓大學的法學教授尼爾·理查德斯則提出了更讓人擔心的觀點。他認為可以聽懂指令、識別聲音的「智能」物件將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你也許將處在一張隱形的「天羅地網」里:「你生活中的任何物件都可能是一個『間諜』。在未來,你也許連自己的水壺都不能信任。因為你不知道它背後是否有人在監聽你的一切。」

2017年,揭露「稜鏡計劃」的前國家安全局員工愛德華·斯諾登在伊斯坦布爾一次網路安全和隱私大會上發表視頻講話。

「AI間諜」不僅能監聽你的生活,還能瀏覽無數個「你」的所有網路信息。根據FASTCOMPANY的報道,In-Q-Tel的一個重要投資對象Primer開發了一套機器學習系統,能迅速分析網路中上千萬的信息——新聞網頁、學術論文、社交媒體內容等等。這套系統對CIA這樣的情報組織來說,無疑是如虎添翼。2016年,全球網路每天大約產生16萬億吉位元組(GB)的數據。2025年這個數據會增長至163萬億GB。想要靠人類分析師分析這些數據是不現實的。而不知疲憊的AI間諜恰好填補了這個需求。前英國軍情五處特工安妮·馬霍(Annie Machon)就爆料說,早在2011年威廉王子大婚時,英國情報機構就開始結合社交媒體數據行動,提前根據人們在Facebook上發表的言論逮捕了一些活動家。

根據情報預測趨勢——這可能是「AI間諜」相比人類間諜最有優勢的領域。根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雜誌去年8月的信息,美國國防情報局(DIA)召集了一批人工智慧專家,試圖開發出能預測國際事件走向的軟體。通過比較宗教、地區經濟和政治等方面的信息,讓軟體預測某一事件的最終結果。

擔憂層出不窮

如此看來,「AI間諜」的「就業前景」應該是一片大好,但人們是否能完全信任它?《外交政策》雜誌就認為,讓演算法代替人類分析師進行決策有很高的風險。邁耶里克斯自己也承認,情報局不能拿著一份分析過程不明的文件為總統提出建議。對人工智慧不夠了解的政治家們(多數連社交賬號都交由助手打理)也會對「機器人間諜」生產的情報產生懷疑。《經濟學人》則提出了另一個擔憂:在全面電子化的世界中,數據情報固然能靠演算法和技術獲取,但它們也同樣容易丟失

面部識別軟體和人臉資料庫讓特工們的藏匿更加困難。

情報組織自己也面臨著被敵人,甚至「自己人」暴露信息的危險。今年1月,健身軟體Strava發布的全球熱力圖就無意中暴露了美軍基地的位置信息,而暴露它的正是使用健身軟體的美國士兵。更別提愛德華·斯諾登的泄密事件。電子化時代,數據泄露將是未來情報部門防不勝防的問題。科技新聞網站TheNextWeb則認為哪怕沒有「AI間諜」,人類特工的日子也更難過了。現在的間諜和過去的間諜面臨同樣的問題:他們需要隱藏自己,區別只在於他們的對手變了。過去間諜們只需要舉著假護照矇騙別人,現在則需要想辦法騙過人臉識別軟體,這太困難了。因此在未來的間諜世界中,人類間諜的「工作環境」更糟糕。

iWeekly+

堪比核彈的AI武器

人工智慧不僅能服務於情報系統,還能成為比肩核彈的超級武器?去年7月,《連線》雜誌就提出警告,無人機、機器人黑客和能製作假視頻的人工智慧武器將徹底改革現代戰爭。全面電子化、可遠程操控的設備和武器能代替人類士兵作戰,也能「兵不刃血」地對敵方網路展開攻擊。人工智慧將在國家安全領域開闢一塊全新的戰場。

今年4月,科技媒體The Verge報道「五角大樓對發展AI技術十分認真」,2019年投資製造的海陸空無人機數量將從800多台增加至3447台。這些武器能自動分辨敵人身份、有針對性地進行打擊。但不少媒體對「AI殺人武器」表示擔心,認為靠演算法識別目標身份,再進行精準打擊的武器一旦出錯,將導致不可逆轉的悲劇後果。5月,十幾名谷歌員工從公司辭職,抗議谷歌為美國國防部軍事試驗項目提供人工智慧技術支持的行為。這些員工擔心AI無人機被用於戰爭,也擔心公司因此泄露用戶數據。另有3000名員工提交內部請願書,要求公司停止與政府的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Weekly周末畫報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真正的「女兒」離開白宮
星聞|特朗普每天說多少次謊言?答:6.5次!

TAG:iWeekly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