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地廣人稀,怎麼還要蓋這麼多高層公寓,而不是獨棟房?
題圖:Public Domain
為什麼俄羅斯地廣人稀,卻有許多高層公寓樓?
知友:塞冬
(2400+ 贊同)
先看一張建成區對比圖(紫色為城鎮建成區):
上圖包含的區域和人口為:
洛杉磯大都市區(Combined Statistical Area 口徑)的大部分建成區,約 1800 萬人。
莫斯科都市區的大部分建成區,約 1500 萬人。
北京(不包含密雲懷柔延慶昌平縣城、包含了平谷和廊坊北三縣),約 2100 萬人。
注意,上面三張地圖的比例尺是一樣的。
北京的 A、B、C、D 分別是天通苑、通州、天宮院、門頭溝。
熟悉北京尺度的人,可以用第一張等比例圖來腦補一下洛杉磯的尺度。
米帝人民獨棟 + 草坪 + 游泳池 + 汽車通勤,造就了美國城市巨大的尺度,而支撐這一生活方式的,就是
天量的石油、天然氣和電力
。下圖為洛杉磯居民區:蘇聯 / 俄羅斯,人均能源消費遠不如美國,主要城市的冬季溫度遠低於美國人口密集區(一月均溫:莫斯科 -6.5 度,紐約 0.3 度)。
因此蘇聯 / 俄羅斯的能源無法支撐每天 50-100 公里的往返私家車通勤里程,無法支撐冬季美式 300 平米 house 24 小時供暖。
於是就只能誕生出——市區公寓 + 郊區簡易小別墅(達恰)。工作日、冬季居住在市區公寓,周末、夏季前往郊區「達恰」的模式。
下圖可以看到,莫斯科郊區的建成區也能延伸到市中心 50 公里外。但是是放射性的,不像洛杉磯是個上百公里見方的大餅。
其原因就在於,因為能源限制,
蘇聯 / 俄羅斯無法做到大規模的私家車市區 - 郊區通勤,而需要依賴地鐵和市郊鐵路,
郊區建成區只能依附在軌道交通兩側,無法大規模延伸到軌交覆蓋不到的地方。對比一下軌交地圖和建成區地圖的一致性。蘇聯近 3 億人口,最高峰年汽車產量 200 多萬輛,人均汽車產量只有 2017 年中國的 40%(中國 14 億人,年汽車產量 2900 萬)。且大多數汽車非私有,每千人私家車保有量 43 輛,只有 2017 年中國的 30%。
2017 年,俄羅斯人口 1.44 億,銷售汽車 160 萬輛,人均汽車銷量只有 2017 年中國的50%。
2017 年中國的人均汽車銷量,是美國的 35%左右。俄羅斯現在的人均汽車銷量,不到美國的 20%。
上面這樣凄慘的汽車產銷數字,無法讓蘇聯 / 俄羅斯人民過上天天美式獨棟、遠距離私家車通勤的生活。
問題來了,蘇聯 / 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天然氣生產國之一,其油氣產量並不亞於美國,為什麼無法支撐美式生活?
2016 年石油產量,俄羅斯:1055 萬桶 / 日,美國:1046 萬桶 / 日,全球第一、第二。
2015 年天然氣產量,美國:7662 億立方米,俄羅斯:6355 億立方米,全球第一、第二。
蘇聯的石油產量在 1988 年達到最高峰——1205 萬桶 / 日。
其原因就在於,蘇聯 / 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油氣凈輸出國,而美國則長時間是全球最大的油氣凈進口國。
蘇聯 / 俄羅斯需要出口油氣來換取工業品、食品。而美國則可以出口高科技製造和服務來換取油氣。
2015 年,俄羅斯的石油消費是 311 萬桶 / 日,而美國是 1940 萬桶 / 日。也就是說,俄羅斯石油產量的 7 成用於出口,而美國的石油消費量是產量的 190%。
這一進一出,美國的人均石油消費就是俄羅斯的3 倍。
天然氣好一些,俄羅斯和美國的人均消費差不多。
電力方面,美國人均電力消費 1.4 萬度,俄羅斯 7000 多度,中國 4700 度。美國是俄羅斯的 2 倍。
這樣看上去,似乎俄羅斯的人均能源消費也沒那麼慘:
石油是美國的 1/3。
天然氣和美國相當。
電力是美國的一半。
但是,如最開始所說,不要忘了俄羅斯的寒冷程度,感受下列城市的一月平均溫度:
加拿大溫哥華:4.1 度
美國紐約:0.3 度
瑞典斯德哥爾摩:-2.8 度
加拿大多倫多:-3.7 度
芬蘭赫爾辛基:-3.9 度
挪威奧斯陸:-4.3 度
俄羅斯莫斯科:-6.4 度
因為北大西洋暖流的存在,北歐人口密集區的冬季溫度比俄羅斯大多數地區暖和。北歐最冷的挪威,其人口密集區的冬季溫度也比莫斯科稍高一些。
挪威的人均年用電量是 2.4 萬度,是俄羅斯的 3.5 倍。
加拿大的人均用電量 1.5 萬度,比美國略高,但其人均 GDP 也只有美國的 74%。
俄羅斯大部分地區比北歐、加拿大的人口密集區更冷,要想實現高水平的生活,所需要的耗能也就更大。
有關美國和加拿大的人均建成區對比,可以參見浪潮的回答。在氣候和經濟發展程度相差不限制的情況下,美國的戶均佔地面積顯著更大,而加拿大的獨棟院子相對緊湊。
美國的人均建成區面積也顯著大於加拿大。這可能來自於加拿大土地開發的人為限制,典型的如溫哥華 vs 西雅圖,西雅圖經濟層次更高,房價卻明顯較低。
蘇聯的石油出口比例不如俄羅斯那麼多,但蘇聯的問題在於,85-90% 的石油是由人口佔比一半的俄羅斯生產,俄羅斯需要大量輸出油氣給缺油的加盟共和國使用。典型的如烏克蘭,在幾年前俄烏關係沒有破裂之前,俄羅斯一直提供廉價油氣給烏克蘭。
總的來說,3 億人口的蘇聯,其人均自用油氣數量,和現在 1.4 億人口的俄羅斯差不多,都和美國有很大差距。
更重要的是,蘇聯 / 俄羅斯的能源結構中油氣佔比太高,對比一下俄羅斯和美國的數據。蘇 / 俄 70% 的一次能源是油氣,美國是 55-60%。
這說明:
蘇聯 / 俄羅斯不僅人均油氣比美國少,其它能源人均比美國更少。
蘇 / 俄油氣更大比例要被拿去發電,而不是驅動私家車。蘇聯 / 俄羅斯的一個獨特之處在於——相比於西歐和美國,它是一個後發工業化國家,在其社會主義工業化初期,世界正處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電氣化」浪潮中。列寧提出的口號是:「共產主義就是蘇維埃政權加全國電氣化」。
以鐵路為例,美國基本沒有電氣化鐵路、全是內燃機車,而蘇聯的電氣化鐵路達到 5 萬多公里,俄羅斯電氣化鐵路 4.8 萬公里(中國一直到 2012 年才超過)。
於是,本來相比美國就不多的蘇 / 俄石油消費,更多的要被拿去發電,私家車能分到的就更少了。
和蘇 / 俄 / 美不同,我國相對缺油而煤炭豐富,燃油、燃氣電站基本可忽略不計。我國的石油除了製造石化產品外,基本全用於驅動內燃機。再加上我國是「全球進口石油第一」,雖然我國的油氣產量遠不如俄羅斯,但我們的人均私家車比蘇 / 俄多 2-3 倍。
小結一下:
大範圍、長時間居住於獨棟,需要巨量的能源、特別是石油開銷,用於支撐大獨棟供暖和私家車油耗。
蘇聯 / 俄羅斯的石油大量出口用於交換工業品,美國則大量出口高技術產品和服務用於換取石油。
蘇聯 / 俄羅斯的人均石油消費只有美國的 1/3。
蘇聯 / 俄羅斯的能源結構中油氣比例更大,「電氣化」程度更高,更大比例的石油被拿去發電而不是驅動私家車。
蘇聯 / 俄羅斯的人均汽車產銷量、保有量遠低於美國,甚至遠低於當前的中國。
蘇聯 / 俄羅斯大部分地區冬季氣溫低於北歐、加拿大,更明顯低於美國,同等生活條件下耗能更高。
綜上,因為蘇聯 / 俄羅斯的經濟條件限制、資源限制、能源結構限制、氣候限制,哪怕蘇 / 俄有廣袤的可用於蓋大獨棟的土地,也只能支撐起市區公寓、郊區簡易小獨棟、軌道交通通勤、夏季周末短時間郊區居住這種水平的生活方式,而無法負擔大獨棟、大草坪、游泳池、私家車長距離通勤、大 house 長時間製冷取暖這樣的美式生活方式。
光地盤大沒有用,人均資源沒有豐富到一定程度(挪威、沙特、科威、汶萊等)也沒有用,要想過好生活,還是得各方面綜合產業強大。
本文內容來自「知乎」
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知乎熱門文章
人類為什麼擁有靈長類動物最大的丁丁?
自己放屁可以忍,別人放怎麼就不行?
中年男士在想什麼?
※我不敢休假,因為害怕被發現自己的工作可以被替代
※買房選在什麼地段更能升值?我有一個簡單粗暴的辦法
TAG:知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