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風流——南京博物院藏京江畫派作品(下)
十八世紀下半期至十九世紀上半期,是「京江畫派」為主活躍的歷史時期,也是鎮江地區的繪畫藝術發展頗為繁盛的一段歷史時期,張崟、顧鶴慶、潘思牧、王玉燕、周鎬、明儉、周鎬、勝昌漢、黃兆禧等,都是活躍在這一時期的畫家。根據文獻記載,一般都將張崟等人的出現作為「京江派」出現的開始,張崟、潘思牧、顧鶴慶、周鎬為「京江派」最具有代表性的畫家,將鎮江地區的繪畫藝術又引領到了又一非常活躍的歷史時期。
張崟 春流出峽圖軸
此次展出這一時期的繪畫作品佔據相當的分量,諸多重要的藏品和平日難得一見的藏品基本上都從畫庫中提出來,參與本次的展出。張崟的《春流出峽圖》、《寒江獨釣圖》、《瀟湘夜雨圖》、顧鶴慶的《輞川詩意圖》、《山亭清幽圖卷》、潘思牧的《玉山草堂圖》、《秋山蕭寺圖》、明儉的《霜林秋色圖》、周鎬的《寒林行旅圖》、張深的《槐街踏月圖》,都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尤其張崟的《春流出峽圖》,此圖也是「京江畫派」的代表性作品,比較鮮明地體現出「京江派」繪畫的地域性特色和落墨特點,讓人細細品讀之下,不由擊節讚賞。
張崟 寒江獨釣圖
「京江畫派」的形成,大致經歷了三個歷史時期,即「初期、盛期、延續期」三個發展階段,共有三、四代畫人組成:初期以潘恭壽等人的出現為第一代,他們是「京江畫派」的先驅性畫家;「京江畫派」的領袖人物張崟等人為第二代畫家群;張崟等人的弟子輩及再傳弟子為第三代繪畫群體。
張崟 瀟湘夜雨圖摺扇
從潘恭壽等人在十八世紀下半期的創作活動開始到張崟、顧鶴慶、周鎬等活躍的十九世紀上半期,大致經歷了100年左右的時間,十八世紀末期和十九世紀絕大部分時間是「京江畫派」藝術活動最為旺盛的歷史時期,也是「京江畫派」創作活動最被認可的一段時期。
顧鶴慶 山亭清幽圖卷
早期畫家潘恭壽、周曾培、周序培、黃石等人的繪畫創作,具有先驅的意義,直接引領了鎮江繪畫向前繼續發展。正是在宗法吳門繪畫沈周、文徵明以及宋、元人的畫風,又融入寫生的筆調,多寫鎮江(古稱京江)周圍景色,京江畫派的繪畫特徵才終於被確立出來,張崟、潘思牧、顧鶴慶等人所生活的時代是京江畫派畫風日趨成熟的時代,鮮明的整體繪畫特徵和個人繪畫風格已經形成。
潘思牧 玉山草堂圖軸
此一時期「京江派畫家」以鎮江風景名勝、地貌特色入畫亦是「京江畫派」的創作特色,繪畫的地域性特點得到進一步的加強。第三代「京江畫派」的傳人大多為張崟、潘思牧等人的弟子輩,張崟家族習畫者達幾十人之多。
明儉 霜林秋色圖軸
王文治(1730-1802年)是「京江畫派」特別值得提出的著名代表人物,沒有王文治,很難想像「京江畫派」能以如此整體性的陣容出現在畫史上。王文治不僅從事繪畫創作,而且在書法上也具有非常精湛的造詣,他的書法得董其昌神髓,秀逸天成,與梁同書(1723-1815年)齊名,世稱「梁、王」,具有相當的影響。王文治的書法造詣為「京江畫派」注重筆墨在觀念上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對於「京江畫派」的傳播和「京江畫派」整體性的認同,確實起到了其他任何一位畫家不可代替的作用。
周鎬 寒林行旅圖軸
明末清初直至十九世紀繪畫群體的出現,是鎮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秀美自然環境和深厚的繪畫歷史傳統長期綜合發展演化的結果,以張崟、潘恭壽、顧鶴慶為代表的「京江畫派」繪畫群體的出現,則標誌著十九世紀鎮江地區繪畫的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張深 槐街踏月圖軸
「京江畫派」作為我國傳統時期出現的最後一個山水繪畫流派,具有承前啟後的意義,標誌著傳統山水畫的終結和新藝術時代的出現。
原文作者:趙啟斌
文章來源:《收藏家》2016年3月刊《京口風流——南京博物院藏京江畫派作品》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收藏家》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漫談:清代宮廷中的綿延「香文化」
※「趣談歷史」古代第一女神算,給周亞夫看相竟然這麼准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