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坐骨神經痛——癥狀及原因

坐骨神經痛——癥狀及原因

坐骨神經痛是我們在問診中最常聽到的自述癥狀之一,但是是不是所有人都如自己判斷的那樣真的是坐骨神經的問題呢?其實不然。本文將為大家解釋坐骨神經痛的病症,以及可能的病因。希望幫助有需要的人更加清晰地判斷自己的疼痛問題,並且找到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

坐骨神經痛的癥狀表現及鑒別

坐骨神經痛是指由坐骨神經問題引起的腰部疼痛。坐骨神經是人體最粗大的神經,起始於腰骶部的脊髓,途經骨盆,並從坐骨大孔穿出,抵達臀部,然後沿大腿後側下行到足。當坐骨神經遭受刺激壓迫或損傷時,會造成腰部出現疼痛,並進一步擴散至臀部及腿部。90%的人並不需要手術便可擺脫坐骨神經痛的困擾。

坐骨神經痛最常見的癥狀就是延伸至臀部及腿部的放射性腰部疼痛,且以單側發病為主。如果病變部位在神經根,坐下、咳嗽或打噴嚏時因增加了椎管內壓力進而加劇疼痛。此外,腿部偶爾會有麻木、無力或刺痛感。坐骨神經痛的癥狀發病急,可持續數天或數周。

85%的人群曾經歷過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腰部疼痛,但腰部疼痛未必都與坐骨神經有關。多數情況下,腰部疼痛的出現是由於腰部肌肉的過度拉伸或延展引起的。與坐骨神經相關的腰部疼痛最明顯的特徵是這種疼痛會擴散至腿部及腳部,就像是持續數天的腿部抽筋。

坐骨神經痛的六大病因

1椎間盤突出

坐骨神經痛最常見的發病原因就是——椎間盤突出。每50人中就有1人會在人生的某個時刻出現椎間盤問題,而這些人中癥狀持續時間超過6周的患者佔比達四分之一。椎間盤就好比脊椎骨之間的軟墊,隨著年齡的增長椎間盤變得愈加脆弱,容易受損。若椎間盤中心的類凝膠組織突出外側邊緣(椎間盤突出),可能會壓迫到坐骨神經根,引起坐骨神經痛。

2 椎管狹窄

脊椎骨的自然退化和磨損可能會造成椎管變窄,這種情況就被稱之為「椎管狹窄」。椎管狹窄起病多隱匿,病程緩慢,病因十分複雜,好發於60歲以上的成年人。腰椎管狹窄症可因神經根刺激或受壓引起坐骨神經痛。

3 脊柱腫瘤

脊柱腫瘤是指發生於脊髓內、脊髓周圍、或者脊椎骨骼里的腫瘤。隨著腫瘤的生長,脊髓兩旁發出的神經可能會受到壓迫。因此脊柱腫瘤也會引起坐骨神經痛,但這種情況並不常見。

4 梨狀肌綜合征

梨狀肌位於臀部深層,一頭連著尾椎骨,一頭連著大腿骨。而坐骨神經恰好經梨狀肌下孔穿出骨盆到臀部。因此一旦梨狀肌產生痙攣,就可能會刺激或壓迫到坐骨神經,造成坐骨神經痛。梨狀肌綜合征常見於女性。

這並不是說男士不會有梨狀肌綜合征,很多男士喜歡將鼓鼓囊囊的錢包放在褲子後側的口袋,這個習慣就可能會引起梨狀肌綜合征。這種行為會對梨狀肌造成慢性壓力損傷,久而久之導致坐骨神經問題。規避這一問題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不要把錢包放在後側口袋。

5骶髂關節炎

骶髂關節由骶骨與髂骨的耳狀面相對而構成,連接著脊椎下部與骨盆。骶髂關節處出現炎症即為骶髂關節炎。關節炎、創傷、妊娠或感染都有可能引起骶髂關節炎。骶髂關節炎可引起臀部及腰部疼痛,甚至痛感會沿著一條或兩條腿向下擴散。長時間的站立或爬樓梯會加劇這種疼痛。

6 外傷或感染

其它造成坐骨神經痛的原因還包括肌肉炎症、感染以及骨折等外傷。總的來說,只要坐骨神經受到壓迫或刺激,就有可能會引起坐骨神經痛。但坐骨神經痛的具體原因並不總是清楚明白的,甚至某些情況下根本無從找起。

整脊療法是以精確的方向使用特定的力量,應用於半脫位,恢復錯位關節。目的是解除對神經系統的壓迫,改善脊柱功能和整體健康。通過旋扳技術來矯正半脫位的椎骨,恢復正常運動並與脊柱對齊。在脊神經醫學中有各種不同的方法來分析和調整脊柱。會為患者選擇最有效的技術。

脊椎調理實例呈現

年齡:60歲

以上所示X光片為胸椎正位片

左側為整脊前,右側為整脊後。

整脊前:胸椎上段側彎16度,胸椎下段側彎14度。

整脊後:胸椎上段彎曲6度,胸椎下段彎曲5度。

臨床將彎曲在10度及以上時診斷為脊柱側彎/脊柱側突,10度以下則不再被看作是脊柱側彎。10度是診斷的一個分界線,10度以上的側彎亦更難糾正。

美式整脊在這一類的生理曲度問題/脊柱生理結構問題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以及顯著的效果。

注意事項一:

1、如曾經骨骼有受傷的朋友,被調整前應將傷處告知操作者;

2、皮膚潰瘍、骨折、骨結核、醉酒、非骨化性纖維瘤、椎體血管瘤、老年嚴中度骨質疏鬆者等,不能矯正。

3、手法矯正時,會發出關節彈響聲,這是正常的現象

4、手法矯正後會有酸脹的感覺,因為肌肉已經習慣不正確的位置,所以對於矯正後骨頭回歸正確的位置會有不適應的感覺(如同剛劇烈運動過一樣),也是正常的現象。

5、治療前應該先拍X片、或CT、磁共振和骨密度的檢查等,以利於確診。

注意事項二:

1脊椎神經所引起的癥狀,大多屬於長久的宿疾,因此矯正初期,應以每日矯正為佳。嚴重者亦可一天矯正兩次,待癥狀較緩和後,即可改以每日矯正。亦即矯正之初,以密集治療為佳,癥狀緩和後,再依情況,直至完全治癒為止。

2.矯正之後,稍微酸痛,是正常的反應,請勿擔心.

3.保持正確姿勢,尤以徒手矯正後,站姿和坐姿及睡姿特別須注意。

4. 避免單一姿勢過久,以免肌肉僵硬。

5.不做激烈及跳躍運動,嚴重者尚須平躺休息.

6.不睡太軟床鋪,避免脊椎變形,睡時可將膝蓋墊高,使腰部肌肉放鬆,減輕腰部酸痛癥狀。

7. 不負重物,減少脊椎負擔。常做熱水浴可消除肌肉僵硬。

8. 穿著輕快、柔軟且具有彈性的鞋子,以免增加脊椎負擔。

9.定期做脊椎矯正,以利脊椎之保養。常人以每個月保養一次,而老人以每個月保養兩次為佳

10. 不論治療期間或治癒後均須

(1)保持正確姿勢

(2)適當運動(以慢步和伸展運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博士站 的精彩文章:

脊椎疾病是怎樣造成的
石匠給於我的啟示,脊椎半脫位的破壞性

TAG:醫學博士站 |